§§第五卷 運動保健(2 / 3)

①爬山前的準備,其中包括以下幾方麵:

首先要選擇好路線,一般可選擇風光秀麗、有名勝古跡的山區進行。山峰不宜過高,路線不宜太難。同時,還要根據參加者的年齡及體質進行選擇。

了解氣象。爬山活動應選擇在風和日暖的天氣中進行。通過天氣預報了解爬山當天的天氣情況,以免遇到下雨、大風等惡劣天氣。

物資準備。家庭開展的爬山活動,一般以近為主,當天可返回為宜。但需要攜帶必要的生活用品及其他物品,如食品、水壺、草帽、毛巾、照相機、望遠鏡和娛樂用具等。根據家人的身體條件,還要準備一些常用的藥品,以備急用。

②爬山需掌握的要領。爬山時需掌握的要領是:上山時,身體前傾,身體重心前移;爬山時步子宜小不宜大,膝蓋要抬得高些,這樣用力小,速度快;下山時,身體重心後移,身子向後仰些,膝蓋略屈,步子可大些,落腳時,腳後跟先著地,千萬不可跑,以免發生危險。如山的坡度較陡時,可側著身子,橫步下山,走"S"形,迂回而下。

爬山的速度不宜過快,應從安全、健康的角度考慮。步伐要均勻、緩慢,結合遊覽進行。爬山時應量力而行,時間的掌握一般是每隔15~30分鍾休息一次,休息時間每次以10~15分鍾為宜。

③爬山前注意事項。出發前,要對爬山地點、路線、要領以及爬山需注意的問題等等有所了解。

爬山時可以一邊爬山,一邊遊覽,如果感到疲勞時,可以隨地休息,喝點飲料,吃些點心,以爬到頂峰為目的。

爬山時不宜穿皮鞋或較滑的鞋子,最好穿布鞋或運動鞋,有利於增加爬山的速度。

家人之間互相照顧,特別對老年人要指定專人負責監護,以免發生意外。

在爬山過程中要愛護大自然,不可損壞樹木、花草,不要隨地亂扔瓜皮果殼等雜物,注意環境衛生。

休息時,可以開展一些小型娛樂活動,如聽音樂、講故事、做遊戲等,以活躍氣氛,減輕疲勞。

3.人與生俱來的爬行運動

人的爬行活動是從娘胎出生後最早的一種本能運動方式,從爬行到學會走步是嬰兒的生理轉折點。如果中老年人有興趣進行適度的爬行活動,不僅在心理上有"返老還童"之感,且具有強力健身之功。

直立行走和端坐這種姿勢是人類進化的一種標誌,但也給機體帶來了不少的毛病,如下肢的血液回流就成了像是從深井中提水,主要依賴於心髒的泵吸功能。而中老年人常患的下肢靜脈曲張、痔瘡、腦血管病、腰肌勞損、末梢神經係統疾患,無不與心髒功能是否正常有關。

因此,中老年人進行爬行鍛煉,既有利於心髒本身的"休養生息",改善冠狀動脈的血液循環、避免腰椎和腰胸腹部肌肉的過度疲勞、調理內髒器官的血液運行,又可以治療如腰肌勞損、各種退行性關節病變、肌肉萎縮及肢體血液的循環障礙。爬行方式可因人因地而行,隻要個人感到方便就行。

爬行速度由慢到快,但最快速度以不超過自身每分鍾心跳次數為準。爬行的理想時間是晨起和晚睡前,飯後不宜爬行。

據國外資料介紹,60歲以上老年人堅持每天爬行,鍛煉3個月左右,他們的胸腰腹部肌肉彈性增加,四肢肌力增加,脊椎和四肢關節病變明顯好轉,因動脈硬化引起的自覺症狀減輕。

§§§第四章 氣功與按摩

1.老年人學練哪種氣功好

中華氣功,千門萬戶,難以盡述。氣功門派雖多,但四大要旨是共同的:運用意識,涵養道德,調整呼吸,引動形體。

老年人學練氣功總的原則是,根據心理、生理、體質等特點,選擇對健康有利,能較好防治老年病,易學好練的功法。如身體比較健康的老年人,可側重選擇動功、動靜結合功或強壯功;年事已高、身體一般者,可選擇內養功、靜功或放鬆功等;對身體很虛弱的老年人可以在床上練放鬆功、靜功等等。就對症、對病而言,應選擇對治療其所患疾病有較好療效的功法"對症選功"。

現流傳於世的"六字訣",是我國古聖先賢幾千年流傳下來的一種養成之道,它以疏通經絡,調節陰陽,增補真元,持正祛邪為主旨,古人稱其效力勝過靈丹妙藥,此功法老年人皆可以學練。著名氣功師、武術家、老中醫馬禮堂把"六字訣"加上導引動作,效果更佳。他還吸取各家功法之長,創編了《洗髓金徑》、《太極功》及站功、坐功、臥功、行功、循經按摩等功法,易學好練,不出偏差。經過幾十年的推廣,深受國內外人士的歡迎。

此外,《八段錦》及華佗創編的《五禽戲》等,也都適合不同體質的老年人鍛煉。

需要指出的,練功中要經常保持愉快的心理狀態。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許多疾病是受精神情緒直接影響的,練功時若心情愉快,則能暢通氣血,體會到舒適輕安之感。練功中還要學會調養精神。如:養成理智與冷靜的習慣。凡事從容以待,冷靜思考,"處變不驚",對於人生的憂患能及時排遣等等。

實踐證明,隻有科學練功,同時與養生之道相結合,才能祛病健身,延年益壽。

2.怎樣進行自我按摩

養生按摩以道家影響最大。道家認為耳、目、口是外之三寶,施以按摩,即可外養形體,又有助於內三寶精氣、神的滋生。因此對頭麵部按摩最重視,創擦麵、叩齒、嗽咽、摩目、按耳諸法。

醫學根據髒腑經絡理論,按摩有關穴位以養生,如按擦命門、腎俞、湧泉等穴,認為有滋腎培元,水火既濟之功。蘇軾在《蘇沈良方》一書中稱讚之:"其效初不甚覺,但積累百餘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藥,其效百倍。......其妙處,非言語文字所能形容,然亦可道其呂略,若信而行之,必有大益。"他還介紹了具體功法,有"試行二十日,精神自己不同"的深切的體驗。

現將常用自我按摩法介紹如下:

①叩齒。又稱"琢齒"。口唇輕閉,上下牙齒有節律地叩齒數十次。《顏氏家訓》說"抱樸子牢齒之法,早期叩齒三百下為良"。可先叩數十下,次叩門齒數十下,再錯牙分別叩犬齒各數十下,民間諺謂:"清晨叩齒三十六,到老牙齒不會落。"此法清晨最宜,晨曉初醒,"陰氣未動,陽氣未散,經脈未盛",全身肌肉仍處於鬆馳狀態,牙齒亦然常有鬆動感覺。此時叩齒能興奮牙齒的血管、神經細胞,鞏固牙周組織,使齒牢不落。通過叩齒的輕輕震動,能促進頭部血液循環,增強組織細胞活力。況且中醫認為"腎主骨",齒為骨之餘,因而叩齒還有益腎健腦功效。

②淨口。又稱"舐唇"、"赤龍攪水"。口唇輕閉,在叩齒之後,用舌舐攪齒齦內外,左右各數十次,然後舌舐上齶。本法對唇頰及牙齦組織有按摩作用。促使氣血流通,使口形飽滿,牙齒堅固,同時刺激唾液腺,增加唾液分泌。

③漱咽。又稱"鼓嗽"、"嗽津"、"漱玉津"、"咽玉漿"、"食玉泉"等。在叩齒、淨口之後,仍閉口,將唾液含於口中作漱口動作10次,待精液滿口時分三次咽下,汩汩有聲,並且意念引至臍下丹田。唾液古人稱玉泉、玉漿,劉宗素認為是"神水華池,含虛鼓漱,通行營衛,入於元宮,溉五髒也"(《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極宜珍惜。唾液有助消化,據研究,它對引發的強致癌物"黃曲黴毒素"(存在於黴變的穀物食物中,極難破壞)有迅速分解破壞作用,能防癌。漱咽動作使舌、腮部肌肉得到運動,對老人口腔功能衰退有預防作用。

④揉手。又稱"搓手"、"浴手"。兩手合掌,用力摩擦,由慢漸快,產生熱度。再以左手掌擦右手背,右手掌擦左手背,或作洗手搓揉狀,數十次,使手上經脈暢通、氣血和調,十指靈敏,便於以後做功。

⑤摩麵。又稱"幹洗麵"、"浴麵"。用搓熱兩手掌按住麵部,手指向上並攏微曲,作洗臉狀向下捋擦數十次。《老老恒穀》說:"麵為五髒之華,頻洗可以發揚之";《遵生八箋》謂:"令人麵色光澤,皺斑不生,行之五年,色如少艾。"手足三陽經脈皆經麵部,尤以多氣多血之足陽陰胃經布行最廣,故本法可使氣血不衰,五髒得養,華顏久駐。"

⑥梳發。又稱"櫛發"、"浴頭"。以十指作梳,手指微屈,指尖觸頭皮,由額前向枕後作梳櫛狀百餘次。諸陽經脈,皆集於頭頂發際,梳發可使經氣通暢,血不鬱滯,有調整血壓的作用,血壓高者可降,血壓低者能升。發為血之餘,劉宗素說:"發者,腦之華也。"經常梳之有祛風活血明目作用,並可使鬢發華美,漆黑不衰,甚至落發重生。

⑦摩目。又稱"熨目"、"浴眼"。將搓熱手掌按熨雙目片刻,然後向上向外、經耳上部繞至耳背後順發際而下至頸部,十餘次;再以拇指尖或拇指屈曲之突出部位按揉眼周穴位如目內外皆(眼角)處的睛明穴、瞳子及太陽穴,眉棱骨等處。明代享壽150多歲的冷謙說此法能令耳目聰明,"夜可細書",有助視力。陸遊常用此法,有詩可證:"閑摩病眼開書卷,時傍危欄弄釣車。"

⑧運目。又稱"旋眼"、"運睛"。閉目向左、右各運轉眼球十餘次。《尊生類輯》:"閉目暗用眼珠轉視,向左九遍,向右九遍,緊閉片時",能"大除風熱,永無目疾"。

⑨嗚天鼓。即"按耳"。雙掌緊按雙耳,十指微屈向後掩抱枕部,以中部三指叩擊耳後乳突部位,或以食指按中指並彈撥該部位,自覺有"咚咚"之鳴鼓聲,擊數十次。再以雙掌輕輕按壓兩耳孔,旋壓旋放十餘次;再用中指或食指插入耳孔內轉動三次,再驟然撥開,共行六次。由於彈擊及按壓,鼓動空氣,震動耳膜,通達氣血,可防止耳聾,保護聽力,並能醒腦,增強記憶。

⑩摩耳輪。又稱"修城廓"。用雙手不停揉擦耳廓,使熱極,並輕拉耳垂數次。耳與全身經絡密切相關,《靈樞》說"耳者宗脈之所聚也";"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路......其氣別走於耳而為聽"。全身髒腑器官在耳輪上都有其相應點,近代耳針所住的就是這一原理。按摩耳輪等增強全身功能。

摩鼻。又稱"浴鼻"。以雙手中指指腹或拇指指背,自上而下按摩鼻脊兩側數十次。《遵生八箋》所謂"中指時時摩鼻頻"即是。潤肺而溉中嶽,能防治感冒咳嗽。

幹浴。又稱"幹沐浴"。雙手搓熱,分別摩擦左右上肢,胸、腹及下肢各數十次。本法通經絡,疏血脈,散滯氣,和營衛。凡局部或全身的氣滯血凝者可祛除,並能增細皮膚抗病能力。《紅爐點雪》說:"經絡通暢,氣血流行,肌膚光瑩,名曰幹沐浴,尤延生之道也。"

摩腰眼。又稱"摩腎堂"。以搓熱雙手緊按腰部第二、三腰椎外側相當於"腎俞"穴處,用力向下搓至尾閭部,反複數十次,熱極為度。本法有補腎固精培元之作用,防治腎虛腰痛,遺精、陽痿、耳鳴有效。

擦湧泉。又稱"擦足心"。用手搓兩足心之湧泉,快速用力摩擦數十次,熱極為度。亦可以足代手,右足擦左足心,左足擦右足心。蘇東坡謂此法能使麵色紅潤,腰足輕快,終不染疾。《壽親養老新書》引陳書林語說:"先公每夜常自擦至數千,所以晚年步履輕便。仆性懶,每臥隻令人擦至睡熟即止,亦覺得力。枉法有滋腎水,製虛火,健腰腿,增腦力之功。"

3.麵部按摩法

麵部按摩點穴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使皮膚裏的毛細血管擴張,增進新陳代謝;此外,還能調整中樞神經,解除肌肉痙攣,消除疲勞。通過按摩可使皮膚光滑紅潤,減少皺紋,肌肉豐滿,皮膚富有彈性,不長粉刺、痤瘡等。現介紹按摩方法如下:

①先用手搓臉,從下巴頦搓到頭頂,再從頭頂搓到耳朵跟,從脖子再轉到下巴頦。這樣搓上十幾遍,每天早晚一次。

②擦眼皮和揪眼皮。先把拇指彎曲,用拇指的背麵揉擦眼皮。擦十幾次後,用手捏住眼皮,往外輕輕的揪3~5次。

③掐合穀穴。合穀穴在拇指和食指之間,也就是虎口上。每次按掐至有酸脹感覺。先用右手掐左手上的合穀穴,然後兩手調換。每次掐1分鍾。

④先用勁搓手心,熱了後兩手掌按在臉上用力快搓20~30次。

⑤搓腎俞穴,腎俞穴在後腰第二腰椎兩側(俗稱腰眼處),用力反複地搓動。

隻要方法正確,持之以恒,一定會收效的,如能配合自己皮膚的具體情況(如出油多少等,)按摩前如用一些維生素B6霜,或含魚肝油、維生素E等藥物的軟膏或冷霜,療效會更好。

4.氣功美容術

①預備姿勢。采取靜坐、靜立、靜臥的方法均可,其中盤坐或靜立效果為佳。

②步驟。首先是放鬆形體,如果將全身各處都放鬆,說明意念已經收回在形體上了。

在頭腦裏,要漸漸地忘掉自己的形體,想像自己來到了一片美麗的草地上,草地上散發著清新的氣味,還有鮮花圍繞在周圍,鮮花不時地發出幽香。藍天很高,很潔淨,隻有幾朵白雲在空中飄遊。

在漸漸地放鬆,全身心都仿佛置於一種白雲般的飄浮感中,覺得自己的頭頂仿佛有一根無形的絲線拉著自己上升。

在這樣美好的幻想之中,大約要用15~30分鍾,當然也可視自己的時間多少而定,如果感覺良好,5分鍾也可以達到完全放鬆,心境平和的狀態。

將意念再收回到自己的身體上,這一過程要盡可能緩慢,眼睛仍不要睜開。

意念漸漸地集中在麵部上,然後分2個步驟練習:

第一步,初練氣功的朋友,首先要進行這一步的訓練。感覺到了微風的拂煦,整個麵部都有一種微微的涼風掃過,這種感覺非常輕微,意念仍然放鬆,自己仍置身於美好的大自然中。

第二部,當已經感覺到自己的麵部有一些涼絲絲的感覺後,就可以做這一步驟的練習了。當然,練習過各種氣功,能夠自如地感覺到氣的存在的朋友可直接進行這一步的練習。

想像整個麵部放鬆,麵帶微笑眼睛微閉,仿佛看見一個美麗的自己,年輕的微笑。然後開始注意自己的呼吸。

想像我們麵部的汗毛孔全部張開,開始慢慢地吸氣,吸進去的氣不僅僅是從鼻子進步到小腹部,而且還從麵部的汗毛孔中深深地向身體內下沉至小腹部的丹田處。這時,再加上一個意念:我們吸進去的氣全是天地之精華,是鮮花的幽香,是清草的清香,是藍天白雲中潔淨的空氣,是星星、月亮、太陽的靈氣。注意,吸氣一定不能太猛,要細細地慢慢地吸。

開始呼氣。意念想著,平時麵部積聚在汗毛中的汙垢全部從張開的汗毛孔中流了出去,身體中的汙濁之氣都從麵部釋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