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控股經營的優勢(2 / 3)

股份製取代傳統的國有製(生產少數特殊產品的企業和軍工企業除外),能夠創造出企業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的機製。1.傳統國有企業改造成股份公司後,國家不再是企業所有權的壟斷者,而隻是企業的股東之一;作為股東,國家隻按出資額享有權益,也隻按出資額對企業債務承擔有限責任;這樣就使國家擺脫了對企業的無限責任。企業發生虧損不再能指望國家的補貼,其損失必須由企業的全體股東、經營者和職工來分擔。這樣就使企業完全轉變為一個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的經營主體。2.股份製建立了公司股東、公司職工、公司債權人對公司行為的共同約束機製。首先,包括國家在內的出資者按投入企業的資金額享有所有者的權益,企業對出資者要承擔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這樣,企業也就必然要努力改善經營管理,增強股東對企業經營前途的信心。其次,在職工參股的條件下,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職工自己的企業,這樣職工就必然會由於關心股本的保值增值和股息的高低而關心企業的經營管理和經濟效益。再次,從公司的債權人來看,他們與作為債務人的公司是彼此獨立的不同的所有者或法人實體,這就強化了對公司的債務約束。隻要公司不能如期履行償債契約,債權人就有權訴諸法律。最後,從公司收入分配的機製來看,公司的分配行為也受到法律規範的約束。公司的實現利潤要首先依法向國家繳納所得稅,稅後利潤依次用來彌補虧損、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提取公益金、支付優先股股利、提取任意盈餘公積金、支付普通股股利。隻要是規範的公司,實行規範的分配機製,就有助於避免公司財產被個人收入所侵蝕。3.股份製也為公司分散風險創造了條件。公司雖然要自負盈虧,自擔全部風險,但公司是股東的公司,公司通過股權的多元化把風險分散到股東身上,這樣就極大地增強了公司承擔風險的能力。

(三)控股經營形成市場競爭主體

市場經濟是市場上的不同主體激烈競爭的經濟。但是競爭的存在是以所有權的對立或法人財產權的對立為前提的。不同的主體展開競爭,一要有競爭的動力,二要有競爭的壓力。而競爭的動力和壓力歸根結底來自於一種財產關係,即競爭的主體擁有自己的財產(自然人財產或法人財產)。隻有擁有自己的財產,為自己經營,才會有謀求收益最大化的競爭動力。隻有經營自己的財產,才會承擔損失自己財產的風險,從而產生競爭的壓力。真正激烈的競爭都是在彼此獨立的財產所有權主體或法人財產權主體之間展開的。

在傳統計劃經濟體製下的國有經濟中,隻有買方的競爭,沒有賣方的競爭。傳統國有企業之間不存在競爭的原因有二:一是國家所有權的職能沒有分化,隻有統一的國家所有權,沒有分化出企業經營權,企業不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利益主體,既沒有競爭的動力,也沒有競爭的壓力,所以不存在產生競爭的前提條件;二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體製把企業生產什麼、銷售什麼、怎樣生產、怎樣銷售,都管死了,從而完全消除了競爭賴以存在的條件。

國有企業改造成股份製企業,創造了市場競爭的主體。1.股份製創造了企業成為市場主體的財產關係條件。股份製企業是擁有法人財產權的實體。由於股東不能撤股,所以法人財產永久是企業自己的財產。法人財產權也是一種所有權,是股份企業製度所創造出來的所有權;在這裏存在著雙重所有權,即股東的終極所有權和企業的法人所有權。企業有了法人所有權,不同的企業也就作為不同的所有權主體彼此對立;這樣也就創造出競爭的前提條件。2.股份製創造了企業經營的風險機製,從而為企業創造出競爭的壓力。國有企業改造成股份製企業以後,國家擺脫了對企業的無限責任,企業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的機製必然對企業產生一種求生存、求發展的壓力。企業必須對全體股東承擔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必須謀求企業的發展來避免職工因企業破產而失業,這些壓力都是企業競爭的動力。3.股份製還為謀求取得競爭優勢的企業創造了物質條件。首先,股份製的企業開辟了多種籌資渠道,為企業籌資提供了方便的條件。其次,由於股份公司能通過擴股、控股來擴大企業規模,從而能實現規模經濟效益。在競爭性行業中,優勢總是在大企業手中。股份公司由於能實現大規模生產,也就能獲得大規模生產的優越性,從而在競爭中取得優勢。

當然,要使競爭真正取得改善資源配置的效果,還必須有配套的法律體係來規範競爭行為。現代市場經濟是一種法製經濟,市場主體的行為要受相關法律的約束,對於規範的股份經濟來說,反不正當競爭是題中應有之義。

(四)控股經營形成適應市場變化的主體

市場需求是瞬息萬變的。按市場需求來組織生產經營,要求市場主體具有對市場需求的應變能力。傳統體製下的國有企業是沒有市場應變能力的。①傳統計劃經濟體製下不存在要求企業適應市場需求的環境。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製下,企業隻是按計劃生產、調撥、供應產品的車間,消費者的偏好被壓抑,用戶不能自由選擇投入品,市場經濟的環境完全被計劃經濟所取消,不存在一個時刻變化的市場需求來要求企業予以適應,所以企業也就用不著適應市場需求。②傳統國有企業沒有關心市場需求的動力。因為它們沒有經營風險,產品不符合需要對它們沒有壓力,所以它們不關心市場需求。③傳統體製下沒有適應市場需求的企業家條件。企業家的素質是在市場環境裏培養出來的。④傳統國有企業也沒有適應市場需求的物質條件。企業的折舊基金要上繳(全部或部分上繳),企業缺乏內部積累,又不能自籌資金,因而也就缺乏實行產品開發研究和資產增量調整的投入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