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美國微軟公司的超速發展實例(1 / 3)

第二卷 美國微軟公司的超速發展實例

1973年,比爾·蓋茨與其好友保羅聯合成立了"交通數據處理公司",這就是現在名震世界的微軟公司的前身。比爾邀請了計算機工程師保羅的同學吉伯特入夥,開發他們自己的計算機產品--高速公路交通數據處理計算機。此外,還承接為他人開發軟件的業務。同年12月,他們接到了第一筆訂貨,淨賺了250多美元。

1974年12月,世界計算機產業的發展出現了重大進展,世界第一台微型電腦研製成功,並即將投放世界市場,其低廉的成本(隻有400美元)預示著其應用的廣泛前景。這件事極大地震動了在校求學的比爾,他立即與保羅緊急磋商對策。結果,他們決定各出一部分資本,組成了世界第一家微型電腦軟件開發公司--微軟,並立即著手為世界第一台微型電腦開發驅動程序軟件。

他們開發出來的BASIC語言的驅動軟件,受到微型電腦生產廠家的熱烈歡迎。1975年,微軟公司光靠BASIC的版稅收入就淨賺了1.6萬多美元。

1986年,比爾為了通過加強和"藍色巨人"IBM公司的聯係,以達到提高微軟在整個計算機行業中地位的目的,以92.5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總部位於西雅圖的西雅圖電腦產品公司。

1992年,比爾以1.7億多美元的高價買下了當時在dBASE數據庫技術方麵頗具實力的競爭對手--FoxSoftware公司,增強了微軟在數據庫技術開發研究方麵的實力。

1994年,由於比爾積極推進"微軟產品國際化"的戰略,其海外市場貿易額和年淨收入都超出微軟貿易總額和年淨收入的一半以上。現在,微軟已在全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銷售機構,並在許多國家和地區設有軟件開發中心和產品製造工廠;與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數百家大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在世界49個國家和地區雇傭了1.64萬名員工。現在的微軟已成為享譽全球、名聲顯赫的大跨國公司了。

微軟從創業時年營業額僅僅10萬多美元發展到400多億美元;資產總價值從創業時的1516美元,發展到219億美元,僅用了20多年的時間。

第一章 "使自己的產品比別人的更好"

"使自己的產品比別人的更好",是微軟公司在激烈競爭中取勝的法寶,那麼,怎樣才能使自己的產品比別人的更好呢?微軟是通過"高科技開發",也就是根據市場現實的或潛在的需求信息,把握市場走向的大趨勢,廣開思路,多角度、多功能地完善其產品,千方百計地增加其產品的知識含量,力求使產品一麵市,便以絕對的優勢滿足客戶的多種需求,從而迅速占領市場。

每當有人問道微軟是如何取得競爭中優勢的,比爾總是微笑著不加任何思索地回答說:"使你自己的產品變得比別人的更好不就行了嗎!"

適銷對路的產品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物質基礎。如果一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拿不出質量優良、適應市場需要、價格合理的產品,企業就不可能在競爭中戰勝對手,也就難以生存下去。

什麼樣的產品才能算好的產品,人們的看法不完全一致。有些人認為好的產品主要是指技術性能優異的產品,這是一種傳統的產品質量觀念。在現代市場競爭中,是否是好的產品,有一個完整的概念,它主要包括三個層次的含義:一是核心產品,主要指產品的技術性能是否能滿足消費者的某種需要;二是有形產品,即產品的外觀、式樣、品牌及包裝等是否讓消費者滿意;三是附加產品,主要是指產品售後服務是否讓消費者滿意。除此之外,產品的價格也是消費者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所以說,使自己的產品變得比別人的更好這句話,說起來簡單,其中卻包含著許多深刻的內容和哲理,需要生產經營者付出很多辛勤的勞動。

開發好的產品,首先應解決的是開發思路問題,正確的開發思路才能開發出適應市場需要的好產品。從市場需求的角度,還是單純從技術的角度考慮;采用封閉式的開發,還是采用開放式的開發,一直是企業產品開發設計中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如何正確抉擇,應考慮市場、產品、企業、時間要求等多方麵的因素。

(一)開放式的開發設計思路

既然產品是一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物質基礎,那麼設計、生產製造產品的技術,尤其是核心技術,就成了一個企業的生命線。把該項技術壟斷起來,通過技術轉讓或自己生產產品,控製市場,就可以為企業帶來巨大的利潤。

在當代的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競爭的核心和焦點集中在技術的競爭上。通過壟斷技術,達到壟斷市場是一般企業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從這種觀念出發,這種企業在產品開發戰略上往往采取封閉式的開發策略,幾乎產品的所有組成內容都由本企業自行研究、設計、試製和生產,以確保獨家對產品技術和產品市場的壟斷。但是,這種開發思想和戰略隻適合在產品的複雜程度有限、時間要求不緊的情況下采用。

隨著生產的高度社會化,產品的複雜程度和難度要求愈來愈高,產品更新的速度愈來愈快,對產品開發設計並生產出來的時間要求愈來愈短。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開發設計思想和戰略已不適應新的形勢發展要求,一種全新的開放式的開發設計思想和戰略應運而生了。微軟在其成長過程中,正是實施了這樣的一種開發設計戰略,結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當初,為確保IBM個人計算機能按計劃準時推出,IBM公司選擇了三家公司的操作係統作為可能入選的方案,關鍵要看哪家能按時拿出,並且質好價優。比爾心裏非常清楚,要想和"IBM"合作成功,就應使微軟改進後的操作係統名列各家之首,才能取得這場競爭的成功。

為此,比爾為該產品的開發設計製定了三條基本的開發思路:一是使MS-DOS係統具備能適應多種機型運轉的良好技術性能;二是盡量為別的公司開發以本操作係統為基礎的應用軟件提供盡可能多的透明環境;三是盡量降低該係統的開發成本,以便使新操作係統的價格盡可能便宜。比爾相信,隻要這三條開發思路得到很好地貫徹落實,微軟在這場競爭中一定能取勝。事實也的確如此。微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最終IBM公司選擇了微軟。這為比爾的開放式開發設計戰略的全麵成功奠定了基礎。

開放式開發設計思想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成功,但是它也給實施開放式開發設計思想的企業經營帶來巨大的風險。能夠看到這一點,並適時推出新的超前產品,重新帶動整個行業前進,成為行業的排頭兵,這樣的企業就能繼續發展。相反,如企業放棄繼續進取,或轉而回到封閉式的開發設計思路,則企業就會萎縮、倒退。

(二)麵向用戶的開發設計思路

在微軟,人們常常聽到比爾談在計算機產業經營多年的體會:他在計算機產業多年經營中學到的最重要的經驗和教訓就是計算機產品的好壞取決於其對用戶的價值。這個問題看來很簡單,但是,對很多企業來說,它隻是一句空話。在市場經濟中,商品價值的實現要靠市場,靠消費者來買,企業生產的產品隻有賣出去,它的價值才能實現。商品生產本身的特點要求企業應從消費者需要出發,開發和生產消費者喜歡的產品並為之服務,從內心深處樹立為用戶服務的經營思想。許多企業的生產經營者把消費者稱為"上帝",這實際上與比爾談話的精神實質是相同的。

生產與消費是互相促進的,人們講產品的好壞取決於對用戶的價值,即取決於用戶的評價。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產品對它的真正價值。但是,這不等於說,生產完全是被動的,企業可以創造消費,即創造新的消費對象與方式,然後,去引導消費,刺激消費。這些產品和服務的消費並不是消費者不需要,而是尚未認識它,或隻處於一種理想階段。作為生產經營者要善於創造這種消費,把潛在的市場變為現實的市場。事實證明,這種創造的消費如果確實是一種客觀潛在的需求,它是很有生命力的,因為開發的企業領導了消費的潮流。相反,如果這種創造的消費隻是個別人的臆想,則它將失敗和被社會所淘汰。

微軟的產品開發設計,是以滿足用戶的要求為自己開發設計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把用戶是否滿意作為衡量產品開發價值的首要標準。

當微軟剛剛成立,比爾和保羅決定采用什麼樣的語言為世界第一台微型計算機設計驅動程序時,首先考慮的就是這個問題。如果是麵對專業技術人員開發的話,BASIC語言功能有限,尤其不能完成某些特殊的功能,因此應該選用更專業性的語言。

此外,BASIC語言的特點是解釋性的,不是編譯性的,所以與其他語言比較,該語言在執行過程中,處理速度要慢得多。但是,比爾和保羅最終還是選用了它為世界第一台微型計算機開發驅動程序。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從用戶角度出發。

比爾和保羅考慮到個人計算機的大量用戶是家庭、企事業單位和政府的非專業技術人員,他們對計算機語言的理解能力有限。個人計算機相對中大型機或小型機來說,又是較簡單的電腦,內存容量有限。采用BASIC語言開發出的驅動程序雖運行速度較慢,但是,因為該語言是解釋性的,帶有與使用者對話性質,簡單方便、易學易懂,對非專業技術人員使用非常合適。

比爾和保羅考慮到這些,認為用BASIC語言為世界第一台微型計算機開發BASIC語言驅動程序有不可替代的優越性,它的特點決定了它不會被時代的發展所淘汰。

又如,微軟在企業初期曾采用過一種名叫FOCAL的語言為6502型微處理機編寫過一套軟件程序,這種語言很難懂,但是很有趣,比爾等人對它都很有興趣。該語言比BASIC語言功能好,也是解釋性的,如果設計同樣功能的軟件,用FOCAL語言編寫的軟件占有較小的內存。所以,比爾等人用它開發出了為6502型微處理機使用的驅動軟件。認為它的市場前景一定不錯,雖然該種語言太偏僻了。

但是,事實與比爾等人的想法完全不同,該軟件開發出來後,一直沒有任何人上門購買它。該軟件成了微軟創業時期最大的一次失敗。這使比爾認識到:絕不能憑自己的喜好決定產品開發的選擇,而應麵向用戶的需求和喜好,決定棄取。鑒於此種情況,比爾在微軟內部頒發了正式文件,宣布從此之後,不再使用該種語言。自此後,該種語言在微軟內部全部絕跡。

1977年,這時微軟的BASIC軟件已經成為康懋達公司、RadioShack公司、蘋果電腦公司等各主要生產微型計算機公司不可缺少的軟件了。可比爾仍不敢大意,繼續積極進行市場開拓。一次,當NCR公司提出要將它的以錄音帶輸入輸出為主的終端機改進成以軟盤驅動為主的電腦,其軟件委托比爾的微軟為其開發。微軟手中當時就有現成的軟件直接可用在改型的電腦上,但計算機用在該機上效率較低。比爾從用戶的角度出發,決定重新為用戶專門開發。最後開發出的BASIC專門軟件顯示出較高的運行效率,令用戶非常滿意。

把用戶的需要作為微軟開發產品的依據,並盡可能為用戶提供最佳的服務,一直是微軟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微軟長期堅持這種基本方針,使微軟開發出許多適應市場要求的用戶價值高的產品,並使微軟因此而贏得了用戶的信任,其產品也獲得了極高的市場占有率。

(三)超前的開發設計思路

當代市場競爭的焦點是技術的競爭、產品的競爭。市場競爭的策略和對策不計其數,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要以新製勝,以奇製勝。這就是說,精明的企業家在市場競爭中總是要搶先一步,開發出新穎而獨具特色的產品,出奇不意地投放市場,才能不斷取得競爭的主動權。誰在這方麵做出優異成績,誰就能在競爭中取勝。

1.永遠搶先一步

"永遠搶先一步",是微軟產品開發思想中最核心的內容。比爾憑借自己對計算機產業未來發展的淵博知識和他的聰明智慧,準確地預見到計算機產業未來技術的發展趨勢,搶先開發出新型的軟件產品,推入市場。

超前開發是指微軟的產品開發應搶在時代發展的前麵,搶在其他競爭對手的前麵。這是微軟產品開發工作一貫的指導思想。

(1)為6502型芯片開發BASIC程序。

70年代中期,當時美國MOS科技公司的工程師曾開發出一種新型的微型處理芯片。該種芯片的價格很便宜,隻有25美元一片,因此應用很廣泛,市場前景非常之好。

當時微軟的研究開發負責人鮑伯·魏蘭德經過市場調查,確知了它的美好前景,立即組織有關人員為其開發BASIC程序。對這個項目的開發,開始在微軟內部也是有爭議的,但是,最終還是決定實施該項計劃。當時,應用該種芯片生產的微型計算機還沒有,可微軟看好了它應用的良好前景,提前開發出了BASIC係統軟件。結果,事實正如微軟所料,當程序軟件剛剛開發完畢,就被康懋達電腦公司新開發的最新型的微型處理機選為驅動程序軟件。

這種新機型代表當時微型計算機的新潮流,MOS科技公司的工程師采用了最新的計算機技術,把BASIC程序直接裝在內存中,開辟了微型計算機發展的新紀元。微軟的這次超前的設計工作使微軟的產品擴展到一個新的領域,也使BASIC程序成為"電學界和電子工程師學會"管轄的微型計算機的通用軟件。

從此,微軟的BASIC程序逐漸躍居為行業通用的計算機軟件,這項開發活動為微軟70年代末取得良好的業績鋪平了道路。此後不久,蘋果電腦公司也開始全麵采用微軟的BASIC程序。從而為微軟在80年代起飛奠定了雄厚的技術基礎。

(2)推行HomeBus計劃。

使計算機的應用擴展到社會、家庭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去,使它成為社會運作和家庭生活各個方麵的中樞神經係統,這將極大地改變人類整個社會和家庭生活的麵貌。而在這項宏偉的計劃中,軟件工程又相當於中樞神經的指揮係統。誌在把整個信息世界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比爾,要使每台電腦,每個家庭都成為微軟軟件的使用者。也就是說,比爾的理想一貫是要使微軟的軟件成為所有計算機廠家共同搭乘的公共汽車。

當微軟新招聘的銷售工程師,聰明的小夥子紐曼在70年代後期提出"家庭公共汽車"的實施計劃時,他的想法正與深藏在比爾心目中多年的理想不謀而合。這項計劃一經提出,它的新穎性和發展的廣闊前景立即吸引國內外許多研究機構、製造廠家和企事業單位的注意,他們爭先恐後地和微軟聯係,表示願意投資或共同協作,積極推進這個計劃的加速實施。

為了推動這項計劃的加速實施,比爾加緊與有關單位的會談。他先後會見了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董事和美國百貨巨人西爾斯的高級董事,並和通用電氣公司簽訂了具體合作協議,由通用電氣公司開發各種各樣的家用電器,而由微軟為這些項目開發適宜的軟件。這項計劃的推動為微軟事業的發展又開辟了一條成功的途徑。

(3)8位機還是16位機。

推出超前的代表時代技術發展新潮流的產品,還是推出與市場上流行產品技術上雷同,隻是質量和性能有差異的產品,是新產品開發中常見的兩條基本開發思路。第一條思路要求實施企業必須具有雄厚的技術開發實力,同時,某項產品技術的更新已顯露出其發展的苗頭。在這種情況下,具備雄厚科研技術開發能力的企業應及時抓住這種機會,開發反映時代潮流的產品,這將使企業處於行業的技術領先地位,成功的前景要好得多。第二種開發思路是對不具備強大科研技術開發能力的中小企業比較適用,因為它很難獨立開發自己的全新產品,所以隻能通過在現有產品技術上的改進或完善,形成自己企業產品與其他企業產品不同的特色,控製一部分市場。所以,它即使能成功,也是有限的成功。

1980年7月,IBM公司這個經營計算機產業多年,處於霸主地位的藍色巨人,在看好微型計算機市場發展的大好前景後,也要推出自己的微處理機係列。因為它具備這個實力,成功的把握大,市場前景看好。但是,當時IBM公司的想法是求穩,先進入熟悉,然後再大顯身手。因此,初步的產品開發方案並未提出要開發16位微型個人計算機,比爾看到後,心裏很不平靜,他認為:如果與IBM公司合作開發的不是市場現在還沒有的16位微型機,而還是在8位機"原地踏步",即使是"IBM"這樣大的公司生產的,質量和性能保證比其他公司的優越,也很難把市場打開。隻有IBM公司利用自己的技術開發優勢,開發目前市場尚沒有的,而市場又有大量潛在需求,反應時代潮流發展的16位微型個人計算機,這次合作開發才有意義,市場也才能迅速打開。微軟花費再大的精力投入這次合作也是心甘情願的。

鑒於此種看法,比爾積極地向IBM公司提出建議,應該開發反映時代潮流發展的16位微處理機才是有利可圖的,也才能使"IBM"在高水準的情況下進入微型個人計算機的市場,打敗競爭對手。比爾反複向IBM公司的代表闡述這個思想,並一再強調IBM公司憑其雄厚的技術開發實力完全有能力開發出16位微型個人計算機,以領導微型個人計算機產業的發展。比爾還表示:如果IBM公司決定開發16位微型個人計算機,微軟會全力配合,保證按期開發出16位微型個人計算機所需的軟件。否則,微軟不願意把精力白白花在原地踏步式的8位機的開發上。

結果,IBM公司接受了微軟的意見,開發出了16位的IBMPC機,上市後,以不可阻擋之勢衝擊著微型個人計算機的市場,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幾乎獨霸了整個微型個人計算機市場。這是比爾超前開發思想的又一次勝利。

2.把最新的技術成果融入微軟的產品

把最新的技術成果納入自己的產品中去,是微軟實施超前開發設計產品的又一條重要經驗。開發全新的產品往往要經過較長的時間,而且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往往需要注入大量的資金。因此,即使特大企業也不可能總開發全新的產品。實際上,在兩次全新產品開發之間,往往存在著眾多次的技術改進,即逐步把新的技術成果引入產品,改造老產品,經一段新技術成果的積累後,一個全新產品的開發最終完全替代了老產品。所以,沒有最新技術成果的不斷引入,全新的產品一下子很難開發出來。要實行超前開發設計戰略,企業就要注意經常把最新技術成果不斷融入已有的產品中去。

微軟在文字軟件的開發過程中,引入了許多當時的最新技術成果,使該軟件具備了許多新的功能。如采用了美國著名的科研開發公司--全錄公司研究的許多新成果,如用鼠標器控製計算機屏幕上光標的移動。這是一項重大的技術革新,因為當時鼠標器在計算機產業界還鮮為人知。通過鼠標器,比用鍵盤操作更迅速、更方便。另外,在文字軟件中,還引入了圖形用戶界麵技術,這也是當時最新的技術成果。該軟件的圖形用戶界麵設有"窗口",可以同時觀看和編輯8個不同的文件。除此之外,在該軟件中,還引入了多媒體接收和處理功能,引入了調製解碼和驅動市場上新出現的激光打印機的功能。總之,由於這些技術的引入,使微軟文字軟件無論在性能、質量,以及為消費者提供圓滿的服務方麵等,都遠遠超過了最早開發出文字處理軟件"文字之星"的微處理公司,幾乎成了一個"全新產品"。

微軟開發的"Excel"這個軟件是與蓮花電腦公司已為IBMPC機開發出的蓮花1-2-3電子製表軟件類似軟件。盡管蓮花1-2-3已成為PC機上電子製表軟件的通用標準,微軟一時很難把它趕下台。但是,比爾想通過為蘋果電腦公司的電腦開發類似的軟件的機會,從技術和性能等方麵超過蓮花電腦公司的蓮花1-2-3電子製表軟件,從而提高微軟在應用軟件領域的聲望,進而為在IBMPC機領域攻占蓮花電腦公司蓮花1-2-3的市場,並最終淘汰它打下基礎。

為打響這一炮,比爾和西蒙奕親自主持了策劃。新軟件的設計除包括蓮花電腦公司蓮花1-2-3軟件的許多功能外,還進行了不少改進,特別是在軟件的運行速度方麵,也要遠遠超過蓮花1-2-3軟件。

蓮花電腦公司此時亦不甘落後,也想趁機把微軟從電子製表領域徹底趕出去。因此,在微軟開始為蘋果電腦公司開發電子製表軟件"Excel"後,也立即展開了搶占蘋果電腦電子製表軟件市場的戰鬥,設定名稱為"爵士樂"的行動,和微軟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激烈競爭。

由於蓮花電腦公司有成功的軟件蓮花1-2-3作參照,所以,在微軟尚未開發出來"Excel"之前,就推出了"爵士樂"軟件,並進行了展示。比爾趁機吸收了"爵士樂"軟件開發中的經驗教訓,調整了"Excel"軟件的設計方案,增添了一些新的功能。雖然"爵士樂"軟件在時間上爭得了主動,但是,由於該軟件的"集成軟件"設計思路存在重要缺陷,使該軟件的運行速度低。蘋果電腦公司看了之後並不是很滿意,希望其再改進,結果蓮花電腦公司的搶先戰略失敗了。

微軟公司恰恰在這段時間認真吸取了蓮花電腦公司的經驗教訓,調整方案,在蓮花電腦公司的"爵士樂"軟件推出後的第四個月正式推出了"Excel"軟件。在借鑒別人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推出的"Excel"在展示會上以其完善的功能,良好的用戶界麵,遠遠超出"爵士樂"的運行速度等性能,讓觀者耳目一新。蘋果電腦公司看了之後也非常滿意,並立即和微軟簽訂了供貨合同。從當時的市場效果看,微軟隻為該軟件銷路的打開花費了僅僅100萬美元,產品卻大受歡迎,銷路很好。與此相對照,花費近750萬美元營銷費用的蓮花電腦公司,其"爵士樂"軟件的推銷卻步履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