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蘋果“落地的啟示
第一章 蘋果成長的奇跡
1976年,斯蒂文·P·喬布斯,年僅28歲的單身漢抓住了個人計算機的機遇,在自己家的車庫中與合作者用賣計算機和桑塔納所得的1300美元開始了在計算機領域的創業生涯。
誰也沒有想到,創業僅僅5年,蘋果公司就躍居全美500家最大公司之列。到1983年,年銷售額竟高達10億美元,成全了信息時代的第一個神話。不僅如此,蘋果公司憑借其獨特的高技術優勢,頻頻地影響著整個電腦業界。就連裏根總統也不得不激動地呼籲--"這是全美創業者的典範和楷模。他們在廢棄的修車庫裏引發了電腦行業的巨大革命。我們希望,他們的精神、意誌與毅力能在美國大地上弘揚。"
(一)開創微機時代的兩個年輕人
自60年代以來,計算機行業經曆著飛速的變革。但在70年代早期,科技的主要進步還隻是體現在一些附屬邊緣部件上,而不是主機。
在微電子科技尚未出現時,計算機不僅價格昂貴,而且結構笨重、複雜。對個人來說,買計算機並不合算。計算機中心通過中央數據庫也可提供各種服務,需要計算的人可以向它求助。70年代早期,計算機市場被IBM一家公司統治著,其市場占有率為70%。其它的一些公司隻能為一些繩頭小利而爭鬥。IBM因為資金雄厚,可以進行大量的市場開拓以及科學研究,因此幾乎是不可戰勝的。
微型計算機行業開始於1974年。個人計算機是在微處理機基礎上設計的一種便於使用的桌麵機,它有自己的電源係統,價格在一萬美元以下。通過不同的軟件,這種計算機可以服務於商業以及統計、金融分析、科研、教育等部門,當然也會使私人愛好者愛不釋手,沉溺其中。當時一些小型公司使用貯存片生產了價格在400美元左右的微機係統。這類機器剛一推出就非常搶手,其它一些公司也開始為計算機愛好者以及商人生產微型計算機。1975年,第一台個人計算機步入市場。該年微型以及小型商業計算機的銷售額超過了10億美元。在大型工作站市場飽和的情況下,微機市場方興未艾,大有崛起之勢。1977年最大的三家微機生產商是通用數據公司,DEC公司以及惠普公司。
在計算機行業的微型機時代,蘋果公司的奇跡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而蘋果公司的奇跡是與喬布斯和沃茲尼克兩個人的創造力分不開的。喬布斯在學校裏是個性格孤僻的人。曾經一度不願到原來的初中上學,父母不得已搬了家。後來,在加州洛斯阿多斯霍姆斯特讀高中時,喬布斯迷上了高科技。放學後他常去惠普公司旁聽報告。一天,他大膽地向公司的董事長威廉·休利特提出要一些自製電腦的零件。休利特被他感動了,送給了他需要的部件,並幫他安排了暑期打工。在霍姆斯特念高中時,喬布斯認識了也熱愛科技的斯丹芬·沃茲尼克。
高中畢業以後,喬布斯進入俄勒岡的裏德大學。但不到一年就中途退學了,喬布斯認為大學不適合自己。後來,他在一家僅有兩年曆史的小型電子公司阿塔利找到了一份工作。很快他又離開了阿塔利公司,帶著積攢的一點錢去印度旅遊。計劃在印度開始自己的創業生涯。
而沃茲尼克已考入科羅拉多大學。在那裏學習了一年軟件設計後,他又進入了伯克利加州大學。1975年沃茲尼克退學到惠普公司任工程設計師。在業餘時間,他終於成功研究製造出了一種小型計算機。
喬布斯經常去沃茲尼克製造電腦的地方參觀。有一次,喬布斯覺得這種電腦可以進入市場。正是這種毫不經意的想法使兩個大學肄業生成了巨富。
1976年3月,約布茲與沃茲尼克合夥組建他們的公司,到當年六月為止,他們一直出售小型無器件。他們尋找電器供應商作擔保,兩人甚至想得到阿塔利公司和惠普公司的擔保,但沒有成功,最後,喬布斯賣了自己的桑塔那轎車,沃茲尼克賣了自己的惠普計算機,共籌得1300美元。他們通過信用購到1萬美元的零件。不久,購買他們產品的訂貨量就超過了生產能力。到了夏天,他們設計出一種更高級的個人計算機--蘋果-Ⅱ型。到1976年底,蘋果-Ⅱ型銷售額達到20萬美元,其中利潤率為20%。1976年末和1977年初,喬布斯和沃茲尼克采取了幾項有力措施來拓展業務。他們在一份知名的商業雜誌上登了一篇科技文章,使公司產品贏得了較大的知名度,並與其他計算機零售商鑒定了銷售合同。他們還說服了一名律師,通過法律保證製訂了一項延期付款計劃。但為了占領看似無限的市場,他們還需要大筆的資金,而且他們更急需市場方麵的專家。
喬布斯想找一家為自己做廣告的公司。起初,為了提高蘋果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喬布斯找到麥克肯那公司,由於喬布斯采取事後付款政策,他們起初不願接受這一業務,但在喬布斯的再三勸說下,最後總算答應下來,並一直為蘋果公司作廣告,直到1986年。
在資金方麵,喬布斯和活茲尼克從A·C·馬克庫拉那裏找到了獲得對財政和市場需求的門路。。馬克庫拉是英特爾公司(一家領先的半導體生產商)的市場經理,在與喬布斯合作後,他以25萬美元的個人投資成為蘋果公司的合夥人。馬克庫拉幫助喬布斯與美利堅銀行達成了貸款協議。在他們的努力下,蘋果公司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吸引了一些重要的金融投資商。其中主要有溫洛克(洛克菲勒家族)以及阿瑟·洛克。為此可籌到300萬美元資金,已具備了開始大規模生產的能力。
(二)蘋果公司的崛起
1977年3月,蘋果公司正式注冊,公司由車庫發展到廠房生產。蘋果-Ⅱ型計算機在一次商品展銷會上推出,並迅速取得了成功。蘋果-Ⅱ型是一種全程序化的個人計算機,它是專為家庭設計的。因為簡便易學,初學者完全可以掌握。同時,也適用於專業程序人員。蘋果公司之所以選用"蘋果"作自己產品的名字,是因為當時流傳計算機會對外行造成傷害,取蘋果之名給人一種友好、普通的印象,容易讓公眾接受。
1977年蘋果公司的市場預算為162,419美元,接近前一年的總銷售額。1977年銷售額猛增到774,000美元。但是,超常規的發展卻使公司的組織結構出現了問題。現在公司的領導應該正式化了,需要一個總經理和一個執行主席。喬布斯和沃茲尼克都深感自己不能勝任日常經營管理,他們任命馬克庫拉為執行主席,並從國家半導體公司挖來了他們的總經理麥克爾·斯格特擔任蘋果的總經理。斯格特看到了在蘋果公司發展的前途,寧願犧牲一半的薪水來蘋果公司就職。喬布斯擔任副董事長,沃茲尼克擔任副總經理。蘋果公司一直是老板和雇員私人投資。直到1980年11月12日,公司才發放了價值9680萬美元的股票。股票的市場價格很快就上漲。公司成立三年以後,喬布斯和他的同事都成了百萬富翁。
1978年,當蘋果機被職業人員以及商人廣泛接受時,公司發展再上新台階,當IT&T同意為蘋果公司作國際代理時,公司的國際市場也建立起來了。1978年的銷售量將近800萬美元。
到1979年,蘋果公司和主要競爭對手湯迪分別瓜分了個人計算機市場。蘋果公司在全美有500家銷售商店,而湯迪的"廣播貨站"有8000家分店。由於銷售網的優勢,湯迪處於行業領先位置。蘋果雖處於第二位,但差距很小。此時其它一些計算機製造商紛紛轉向個人計算機市場,甚至IBM公司也想在這方麵一顯身手。阿塔利公司正準備生產個人計算機,而TI公司已進入市場。到1979年末,大約有30家公司生產個人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