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滿足不斷增加的市場需求,並保證市場不被其它競爭者奪走,蘋果公司將原來2.2萬平方英尺的規模擴大到10萬平方英尺。1979年公司的銷量達到4800萬美元,是前一年的六倍。公司還建立了五個獨立的銷售渠道來麵向市場。
1980年,蘋果-Ⅱ型機售價1435美元,銷售市場仍然看好。這一年公司還增加了價格較貴的蘋果-Ⅱ型,並做了大量廣告。蘋果-Ⅲ型主要麵對職業與商業市場,而不是麵向家庭。但這種機型卻出現了一係列的技術問題,由於主線路板溫度過高,產品不得不重新設計,使得公司850個銷售商無貨可賣。好在許多顧客可購買蘋果-Ⅱ型。公司不得不通知把已售出的1400台蘋果-Ⅲ型送回來返修。直到1981年12月,蘋果-Ⅲ型才重新上市。如果不是蘋果-Ⅱ型銷售依然看好,那麼蘋果-Ⅲ型的問題也許將威脅到整個公司的生存。
1981年3月,蘋果公司建立起自己由四個補充中心構成的銷售網。除了800家零售商店以外,公司完全控製著自己的分配渠道:1980年的市場預算達到1200萬美元。最後,公司共賣出13.5萬台蘋果-Ⅱ型機,年銷售額1.17億美元,純利潤1200萬美元。
蘋果-Ⅱ型的缺陷引發了1981年的一些人事變動。負責蘋果-Ⅲ型的經理以及總經理斯哥特辭職,另有40名員工被解雇。蘋果-Ⅲ型在重新設計並經過詳細測試後重新上市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1981年秋天,IBM公司進入了個人計算機市場。這時的蘋果公司已超過湯迪公司,並成為IBM的主要競爭目標。為了增加對顧客以及銷售商的服務,蘋果公司又新增了三個供應中心,蘋果-Ⅱ型得到進一步改進,被命名為蘋果-Ⅱ型增強型。1981年公司平均每月能賣出1.5萬台,當年銷售額再次猛增到3.34美元。
蘋果公司1982年的銷量仍然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銷售額增長了74%,達到5.83億美元,利潤增長率超過56%。雖然此時已有100家生產商進入個人計算機領域,但蘋果公司仍以24%的市場占有率遙遙領先。公司加強了銷售網絡,增加了用於產品研究發展以及市場營銷的資金。他們同時新建了兩個服務中心,使服務中心的總數達到12個。
IBM的入侵還是給公司帶來了一些陰影。蘋果最主要的威脅是下有阿塔利、中校、湯迪公司,上有IBM、施樂、惠普以及其它公司產品的狂轟亂炸。
1983年,蘋果公司推出了新產品--"利莎",公司希望通過它吸引到更多的新客戶。1983年末,公司針對家庭以及職業人員市場,又推出麥克塔什,雖然IBM公司的種種努力已造成了對上述新產品的壓力,但不管怎樣,蘋果公司在1977-1982年取得的成功還是非常巨大的。
(三)蘋果之道
蘋果公司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是因為蘋果-Ⅱ型幾乎滿足了市場各方麵的需求。終端用戶第一次可以買到價格便宜、容易使用、性能高於一般微機的個人計算機。因為公司為使用者提供了自己的程序,所以軟件已不成問題。另外,許多公司也開始開發與蘋果-Ⅱ型係統匹配的軟件係統。蘋果機的名字與商標讓人感到友好、親切,不會產生恐懼感。整個機身緊湊、小巧、輕便、便於運輸。另外鍵盤和屏幕由輕塑取代了金屬,屏幕比電視屏幕小,但不影響字體清晰度。蘋果機整體顏色為吸引人的明色調,而不是象湯迪機以令人恐懼的黑色、銀色為主。公司的操作手冊使顧客可以方便輕鬆地掌握整個係統以及軟件,這是最初取得成功的一個因素。總之,上述特點使蘋果機給人的總體印象是操作方便,是一種質量高、價格低、友善的計算機。
蘋果公司盡可能以最高的標準生產計算機,因而其高質量的名聲迅速傳播開來,這使得公司得以保持價格上的優勢並在眾多瘋狂的競爭者中一直立於不敗之地。蘋果公司意識到在將市場目標由多家個人計算機公司競爭的家用計算機轉移到其它領域。多數家庭由於缺乏軟件,對計算機恐懼以及越來越意識到自己不需要這種高級裝置而不願買計算機。現在,蘋果公司把科研人員以及商業人員作為了主市場,相應地改進產品,將重點放在軟件上。在由公司軟件開發人員設計軟件的同時,也鼓勵一些獨立的軟件開發者開發軟件以滿足大量的潛在需求。
蘋果公司的價格政策有助於產品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如湯迪公司4000字節存貯係統價格499美元,蘋果公司為Ⅱ型機配製的1.6萬字節內存係統價格1195美元,4.8萬字節價格1495美元。這些產品更適合一些小型商業公司的需要。國此,價格還是相當吸引人的。
蘋果的銷售渠道和策略也證明能適合科研與商業市場。蘋果公司與750到800個獨立零售店建立了緊密聯係,比如計算機市場公司。蘋果公司為使用者提供了免費軟件熱線,每月一封介紹最新消息的信件等等。公司的合作廣告活動補償給銷售商3%的售價。這樣,蘋果公司改變了IBM公司建立的計算機市場的原則,銷售計算機需要大批經過訓練的直銷人員。
蘋果公司通過以下方法降低了銷售成本,提高了利潤率。到1981年公司通過自己的的地區供貨中心取消了中轉環節,將產品直接賣給零售商,從而大大減少了庫存,並有助於接近顧客。公司通過"蘋果等於事業"的學習班直接培訓銷售商,蘋果公司的銷售商可以當麵給顧客操作指導,可以解決當日故障問題,需要時還可為顧客免費更換。
蘋果公司的促銷廣告是對其它策略的強化。與用戶的友善得到公司日益的重視。蘋果的名字提高了公司及產品的知名度。廣告的重點放在電視上,公司的授權發言人蒂克.卡伍特使公司在其它公司意識到公眾形象重要性很久以前就為千家萬戶所熟知。在一次民意見測驗中,當要求人們為一家製造個人計算機的公司命名時,79%的人用了"蘋果"。產品宣傳在占有市場方麵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
喬布斯處理飛速發展有公司的能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蘋果的銷售量從1976年的20萬美元增到1982年的5.83億美元,在美國商業史上是非常引人注目的。蘋果公司的發展之所以值得稱道,是因為在發展過程中既然沒有放鬆對組織的控製,也沒有導致所有權的嚴重膨脹。
當然,蘋果公司在其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對於那些富有創新精神的職員管理可是件麻煩的事,因為這類人總不甘落於人手。喬布斯曾試圖在公司內部激勵起一種敢於冒險、敢於創新的工作精神,使雇員們敢於接受任何一種敢於冒險、敢於創新的工作精神,使雇員們敢於接受任何挑戰。他沒有采取那種傳統的堅持嚴格的職權劃分,製定嚴格規章製度的管理方法。此舉加劇了公司的內總矛盾和權力鬥爭,相繼幾個重要領導都高開了公司。其中最主要的有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斯丹勞、沃茲尼克和前總經理米歇爾·斯格特,人們把蘋果公司描述為組織渙散,管理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