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瘋長失控的"巨人"(3 / 3)

7月11日,在提出第二次創業的一年後,史玉柱在全體幹部會議上不得不宣傳:巨人必須進行二次創業整頓,包括三個方麵--思想整頓、幹部整頓和管理整頓,核心是幹部整頓,進行一次幹部大充血,凡是過去3個月中沒有完成任務的幹部,原則上一律調整下來。

史玉柱使用的第一招是,通過競爭上崗進行大換血。他宣布整頓的3天後,從7月14日至22日,人事部門庭若市,前來競聘的員工達46人,其中自薦者43人,許多分公司的員工也打來千裏長途。

8月,史玉柱使出第二招,集團向各大銷售區派駐財務和監察審計總監,財務總監和監審總監直接對總部負責。同時,監審與財務總監又各自獨立,雙軌並行互相監控。

8月26日,史玉柱的第三招出台,成立幹部學院,將180名幹部集中到南京海軍學院,進行為期一周的軍訓,以增加團隊意識和紀律性。

整頓沒有從根本上扭轉局麵,1995年9月,巨人集團的發展形勢急轉直下步入低潮。麵對大起大落,史玉柱將其描繪成"開始進入發展史的'長征時期'。10月2日,史玉柱發動"秋季戰役",規模和聲勢大大減弱。他在動員會上下一道死令:秋季戰役對分公司經理來說是一場生死之戰,成則英雄,敗則落馬,集團隻問結果,不問過程。

秋季戰役使巨人集團的營銷有所回升,但再也沒有昔日的高潮迭起。巨人集團出現衰態征兆,史玉柱已感到嚴峻形勢的壓力,他決定出巡大西南,沿著紅軍長征的路線一路考察,似乎要汲取一種力量。一路上,他去了太平天國起義舊址金田,仔細研究了洪秀全的成敗得失;在遵義會議舊址,他思考的是戰略與戰術的轉變。來到大渡河那天,恰逢陰雲密布,秋風怒號,史玉柱陡生一種悲壯之氣,麵對滔滔河水而仰天長歎:"我們麵前就橫著一條大渡河呀!"

(三)失血斷腕,巨人體態

1995年底,巨人集團營銷出現嚴峻形勢,集團財務狀況吃緊,史玉柱立刻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各省總公司的一批總經理被撤職,巨人集團迎來有史以來最寒冷的冬天。

1996年的元旦,巨人集團過得有些沉重。因為巨人集團在1995年經曆了前所未有的陣痛,一些員工相繼離去,一批幹部的憂患意識漸濃。史玉柱元旦沒有休息,而是召開營銷會議。他在會上承認:1995年的"三大戰役"和"秋季攻勢"都未達到預期目標,這是因為幹部隊伍暴露缺陷,集團綜合協調係統發生問題。最後,史玉柱以紅軍長征作比喻:"巨人正處於長征後期,肯定會淘汰一批沙子,能走完長征的人將是巨人的核心和骨幹。吹盡狂沙始到金。"

1996年初,史玉柱為換救頹勢,營銷戰略從全麵進攻轉向重點戰役,在開發出減肥食品"巨不肥"後,他打算發動"巨不肥會戰"。春節一過,史玉柱成立"會戰總指揮部",他出任總指揮,下轄三大"野戰軍"。每支"野戰軍"率領七八個"兵團"(各省總公司),各"兵團"又有幾支縱隊(子公司)。各部門還挑選精幹人員組成衝鋒隊,《巨人報》的記者成為前線戰地記者。2月10日,三大"野戰軍"司令員舉行陣前盟誓。2月25日,史玉柱總指揮高舉酒杯,為奔赴前線的將士壯行。2月26日,宣布進入全線戰備狀態。3月份,會戰打響,此次會戰沒以大規模的廣告覆蓋為先導,而是舉行"巨不肥大贈送",此次戰役的宣傳口號為"請人民作證"。據《巨人報》報道,參加會戰的"正規軍"為2000人,"民兵"5000人。

巨不肥會戰在4月份取得戰績,銷售大幅回升,1995年底的嚴峻形勢得以緩解。巨人集團喘上一口氣。

營銷形勢好轉並非整體狀況好轉,更不意味良好機製形成。相反,集團內部一些人把"巨不肥會戰"當成最後一頓晚餐,侵吞私分巨人集團利益的現象集中爆發。1996年7月,監事會主席周良正在一份報告中認為,巨人集團出現各類違規、違紀、違法案件,截留、坐支、挪用公款,搞虛假廣告、衝貨的人屢見不鮮。鑒於這種跡象日趨明顯,7月8日,史玉柱組織全國總公司經理和總部中層以上的幹部,參觀了廣東省高明市重刑犯監獄。

到1996年下半年,一個更大的壓力向史玉柱襲來,巨人大廈急需資金。這可是硬碰硬的壓力,逼迫他迅速作出抉擇:是停掉巨人大廈,還是拆東牆補西牆。實際上,史玉柱此時已意識到,僅靠巨人的生物工程和電腦兩個產業支柱,不足以支撐巨人大廈,但史玉柱還是作出一個違背企業行為的決定,抽調生物工程的流動資金,去支撐大廈的建設資金,活錢變死錢。

從資金運作角度,史玉柱當時應該讓巨人大廈停工,將資金投放於已染上貧血症的生物工程,使其恢複元氣。史玉柱事後說,他是明知故犯,因為巨人大廈是珠海的標誌性工程,國家領導人都非常關注,所以他決策時非經濟因素占上風,沒有過多考慮經濟規則。

巨人大廈是史玉柱有生以來第一個重大投資失誤,他根本沒有實力蓋一座全國最高的大廈,這是個人狂熱的一個典型之作。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大廈從1994年2月動工到1996年7月,史玉柱竟未申請過一分錢的銀行貸款,全賃自有資金和賣樓花的錢支撐。稍微懂點經濟的人都知道,房地產必須有金融資本作後盾,可史玉柱竟將銀行擱置一邊。他對此的解釋是:到1996年6月前,我沒感到資金緊張,生物工程方麵的銷售回款源源不斷,帳上的錢花都花不完。

直到1996年5月,史玉柱依然據此做法建設大廈,甚至達到頂點。這個月,各子公司交來毛利2570萬人民幣,史玉柱把淨留下來的850萬資金全部投入了巨人大廈。這是投放資金最高的一個月。

史玉柱就那麼點資金,又要在兩條戰線上作戰,當然顧此失彼。到1996年下半年,他感到需要外援時,因宏觀調控影響至深,各處都資金吃緊,隻好竭澤而漁。

進入7月份以後,保健品銷量急劇下滑,維護生物工程正常運作的基本費用和廣告費投入不到位,許多公司一籌莫展,隻好等待總部政策。進入8月份,史玉柱發動了一場秋季攻勢,力換頹勢,但並未奏效。所有公司完成任務率都有程度不同的下降。

巨人大廈抽幹了巨人產業的血,史玉柱把生產和廣告促銷的資金全部投入到大廈,結果生物工程一度停產,資金補給線嘎然中斷。

從11月份開始,史玉柱控製住從巨人產業流向巨人大廈的每一份錢。一刀斬下,巨人大廈與巨人產業瞬間涇渭分明,但為時已晚。

盡管史玉柱勉力支撐,但他已回天乏力。直到1997年1月12日,危機總爆發。當大難臨頭之際,沒人能幫史玉柱。盡管他堅信巨人不會因此趴下,終有東山再起之日,但已身陷四麵楚歌。

巨人集團能否力挽狂瀾?史玉柱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