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不能戰勝自己的悲劇英雄(1 / 3)

第五卷 不能戰勝自己的悲劇英雄

第一章 抓住機遇創造成功

王安電腦公司的創始人王安,以其卓越的遠見緊緊抓住美國聯邦政府強迫IBM公司將軟件與硬件分開這一機遇,開發出技術領先的CA類程序係統,並迅速在軟件市場上打敗IBM。乘著這一勢頭,王安終於在80年代初將自己的計算機成功地推向全球,並勇執市場牛耳。王安公司的成功,使王安先後在1986和1989年榮獲"總統自由勳章"和"美國發明家勳章"。

王安的成功在於他有膽有識,對計算機市場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前瞻性,但可惜他未能將這些立身的法寶掌握終生,最終釀成了大錯。

(一)執著的追求

王安於1920年2月7日生於上海,他家兄弟姐妹共5個。王安的父親曾在上海交通大學讀了一年的書,主修法學。由於當時的中國國內戰爭連綿、民不聊生,他隻好到上海附近的昆山一所私人學校教英語。然而由於收入微薄,後來他開始行醫,並得到周圍人們的崇敬。他經常告誡王安要努力學習和掌握各種技術,尤其是應用技術,千萬不要學習法律去當律師或教書先生。在父親的規勸下,王安從小就對自然科學更加偏愛,並表現出這方麵的天賦。上小學時他特別擅長數學,在班上的成績總是出類拔萃。報考中學時,他的分數是昆山最高的。13歲就考上了當時中國最有名氣的學校之一的"上海省高中",他在高中時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王安16歲時考入上海交通大學。在大學裏學習電子工程,主要是電子通訊工程。

在大學時,王安就與同學合作設計了供中國軍隊使用的收音機和無線電發射機。1941年,王安從交通大學畢業,留校一年擔任電子工程專業的助教。後來他又到廣西柳州電子管廠工作,當一名計算機程序編製的實習生。在電子管廠的3年工作期間,他總是自己動手設計,編製程序。機會終於來了,中國政府決定選派一批高級技術人員到美國深造。王安通過了入選考試,取得總分第二的優異成績。並入喬治城大學學習。1945年秋天,王安邁進了哈佛大學校門。由於王安在理工方麵的基本功十分紮實,所以在哈佛大學的生活可以說是輕鬆自如,對於那些複雜的問題和理論,王安總能輕而易舉地予以解答。他在哈佛的學習成績常常是A+,並於1948年獲得了哈佛大學應用物理學博士學位。

王安在學校期間就開始涉及有關高速計算機器的研究。哈佛大學當時研究的重點是雷達,雷達也需要高速電子計算機來輔助計算目標的方位和距離。於是他開始接觸數字電路,而數字電路主要是用於有著高速計算能力的機器上的,也是即日後所稱的"電子計算機"。王安對電子計算機研究堅持不懈,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他奮鬥的初衷都沒有絲毫改變。由於他的執著追求,這位哈佛大學實驗室的研究員綞發明了電子計算機的"記憶磁心",他還要把發明的"記憶磁心"申請專利。王安的舉動令哈佛同行很吃驚。因為當時的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電子計算機的發展應由政府來做,或者用於政府的工作,而王安卻要另辟溪徑,把"記憶磁心"用來申請專利,作為商業用途!但王安不這麼看,憑他敏銳的知覺,他感覺到計算機終將走向千家萬戶,而且把他的發明作為"商業用途"才會有廣闊的前途。為此,王安決定自費申請專利,並對電子計算機和記憶磁心的使用提出了34項權利要求。

盡管申請專利成功,然而王安也遇到了麻煩,因為這不符合哈佛當時的政策。按照校方的規定,大學的研究室不得從事商業應用領域的研究,特別是電子計算機。校方認為電子計算機的研究方向應該是如何利用它擴展知識範圍,而不是作為盈利的工具。由於與王安的想法背道而馳,他就不打算留下來。王安麵臨一次艱難的抉擇。他天性熱愛自由,不願愛束縛,他從不想幫私人公司"打工",也不想在任何公司或學術研究機構工作。

(二)抓住機遇,振翅高飛

在這種情況下,王安認為自己得獨立創業了。當然,他將為此失去"鐵飯碗",但他很自信,有信心賺得更多的錢。幾經波折,王安終於與一些大公司達成協議,承擔製作他們所需要的計算機零件和專用設備。1951年,王安出售了"記憶磁心"的專利權,然後用所得的50萬美元在波士頓創辦了王安實驗室,於是便開始了他一生中具有重要轉折意義的奮鬥史。

要想擴大業務,就必須不斷地研究和創新。王安思考問題時有他獨特的方式。有些發明家生來就是修補匠,他們整天就知道擺弄那些電子部件,甚至在自己的家裏也精心設計一個工作間,這樣就可以在家裏樂此不疲地幹個通宵,奉獻他們的汗水。而王安卻與別人截然不同,。每當他思考問題的時候,他隻要一張製圖紙和一支鉛筆就夠了。他從不在家裏搞實驗設計,也從未搞過連續36小時的實驗。當實驗進展有難度時,他並不急於汗流滿麵地繼續工作,而是停下來認真分析問題,不斷地尋找到底問題出在哪裏。在反複地推敲、琢磨中再實驗。王安始終對自己充滿信心,他認為:做一件事的關鍵在於自己的研究,從做錯的事情中得到反思。王安不僅在研究時應用這種理論,而且在後來還將這種理論應用到生意中。

1955年,王安計算機公司正式成立了。公司剛剛成立時隻有夫婦兩人,年營業額也僅1萬多美元。

然而,從哈佛大學出來以後,轉眼十幾個春秋匆匆而過,王安的公司卻一直沒有多大的起色。當時的電子計算機真正用於計算的隻是一些比較簡單的加減,在遇到更複雜的計算時還得使用大型的立式的計算機。但這種大型立式計算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計算的問題越複雜,運算就越慢,幾經思量,王安決定公司的發展就以這種計算機的研製為突破口。

60年代初斯,王安實驗室便開始著手一種對數計算器的開發,這種對數計算器簡稱LOGI。LOGI的基本原理是人人都知道的一種運算方法,即對數。王安想利用對數的運算過程去改變過去那種繁雜且耗時的運算步驟。經過幾年的潛心研究,他終於找出了一種對數的方法:他利用計算機的儲存功能,經由幾個常數的運算公式,一下子就可以產生任何數字的對數。由於這種運算方式的突破,王安實驗室生產的計算機在運算方麵比其他公司生產的同類產品要快捷和方便許多。在使用這種LOGI的時候,隻需要按下一個鍵,在1/100秒內就可以得到計算答案。更讓一般用戶感到方便的就是LOGI機可以放在自己的辦公桌上。

王安知道,要打開自己產品的銷路,做廣告已是迫在眉睫了。但開始時,王安公司隻是做一些文字、標語式的宣傳。為了把產品推向廣闊的市場,使公司名揚萬家,王安在康諾斯的努力下,終於衝出了常規的簡單的文字廣告宣傳,開始在電視上為自己做廣告。那時能在有線電視上做廣告的電腦公司屈指可數,僅有IBM、施樂和好利威爾3家大公司。而王安不惜花費巨金115萬美元在哥倫比亞廣告公司的節目中播放30秒的廣告。從此王安公司產品的銷售市場出人預料地擴大了,產品如潮水般地銷了出去,並且用戶對王安的產品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廣告效果的調查表明,用戶自己了解到王安公司的人數從3%增加到14%,通過其他渠道了解到王安公司的人數從10%增加到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