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不能戰勝自己的悲劇英雄(2 / 3)

LOGI機的出現徹底改變了的命運。1965年LOGI機剛剛上市,每台的平均價格是6500美元。1966年王安的公司平均每月可以賣10台LOGI機,這樣每月至少就有6.5萬美元的收入。1967年王安公司的計算機銷售額達425萬美元,是上年度的8倍!為滿足生產和銷售的需要,王安實驗室的人員增加到400多人。公司已成為60年代末上市股票炒得最熱的公司之一,王安公司的股票第一天上市時開盤為12.5美元,收盤為40美元。

1967年,考布勞與王安共同開發了"700計算器";70年代中期,王安實驗室的兩大骨幹考布勞和莫若斯開始了文字處理機的研究設計。他們走訪了當時美國最先進的文字處理機公司和用戶,找出了這些文字處理機的優點和缺點。他們針對文字處理的缺點,用6個月時間設計了一份"完美"的使用手冊。在使用手冊的基礎上,他們再考慮讓技術如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後來王安、考布勞、莫若斯三人通力合作,他們認清了過去的文字處理機都是由若幹個終端組成,這些終端又都連接在一台計算機上,計算機一次隻能處理來自一台終端的信息,在這台終端的信息沒有處理完之前,其他準備輸入信息的終端隻能等待。針對這些弱點,王安等三人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使每台文字處理機都裝上自己的微機處理。通過反複的實驗,1976年,王安的新一代文字處理機問世了,它又把公司推向另一個高峰。

王安把文字處理機介紹給普通用戶,用戶對這種文字處理機寵愛有加。它又給王安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公司的銷售額從1975年的7580萬美元增加到1982年的3.2億美元,公司股票每股的利潤從1971年的16美分增加到1982年的1.17美元,增加了近8倍。5年間王安公司的雇員從4000人增長到2.48萬人。1978年,王安公司的生產線又出現了一顆"巨型炸彈"--VS微型計算機。當1979年VS電腦全麵推向市場時,它成了王安的第三種熱門貨。在以後的幾年內2200機、VS機和文字處理機為王安帶來了幾十億美元的財產。1970年,王安公司在美國電腦行業根本名不見經傳,但到1981年,王安公司已坐上第11把交椅。

王安公司發展太快,在短短的幾年內崛起並迅速壯大。王安內心有抑製不住的興奮,他還有一個願望就是讓王安公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腦公司。這樣,擺在他麵前的就是一條別無選擇的路:與自己唯一的,也是最強大的對手IBM競爭,並打垮它。其實,早在王安組建公司時就看準了IBM公司,他把這家世界計算機工業的領頭人作為自己的競爭對手。

IBM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具實力的計算機製造公司。由於IBM公司的壟斷地位,以致在經營業務上,它顯得有點過於"橫行霸道",該家公司的驕氣使它竟作出這樣不盡合理的規定:凡是購買IBM公司的主機,則必須購買該公司的軟件係統。這樣一來。軟件不能單獨定價,它從屬於硬件,就不可能產生出一個新的軟件工業部門。為此,美國聯邦政府一再向它施加壓力,使它不得不把軟件和硬件分開,並單獨定價,這樣就為軟件的開發創造了一個有利的前景。這個重大的改革措施所帶來的機遇,使王安欣喜若狂,因為這是他等待已久的,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放棄。他緊緊抓住這個機會,利用他當程序編譯員時所掌握的超凡編譯本領,很快編出CA類程序係統,而與IBM搶軟件市場,一決高低。由於王安的CA分類程序係統運算程度超過了IBM的分類係統(CA比IBM的要快大約1/4,並且CA分類機器的磁道小,隻有IBM的1/2,因此CA分類機一投放市場就供不應求,以致凡是IBM的硬件用戶都不買IBM軟件,而更願買王安的分類機。這次軟件市場爭奪戰使王安大獲全勝,這鼓舞了王安公司職員的士氣,打出了自己的知名度,在軟件市場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領地。

王安實驗室特別"走運",但其中的奧妙誰也說不清楚。當時美國有許多公司找不到產品立足,而王安實驗室有了個"拳頭"產品,這隻拳頭不僅牢固地占領了市場,並且拳頭打在王安實驗室唯一的競爭對手--IBM身上。

他要在90年代中期超過IBM!當時IBM的規模是王安實驗室的40倍,王安實驗室必須每年保持25%的增長率。王安甚至想在《華爾街日報》登一篇廣告,用圖表說明王安實驗室與IBM力量對比的消長。

80年代初,王安計算機行銷全球,執市場牛耳。1980年,王安公司在世界105個國家及地區設有分支機構,雇傭員工3000餘人,營業額達30億美元,成為跨國大企業。身為集團首腦和大股東的王安,他自己名下的財富已達16億美元,被列為當時美國第五大富翁,並被選為美國最傑出的12位外來移民之一。1986年7月3日,美國總統裏根在實況轉播的電視攝影機前授予王安"總統自由勳章"。1989年王安又榮獲"美國發明家勳章",與愛迪生和貝爾等大發明家齊名。至此,王安的事業和聲譽達到了頂峰。

第二章 王安電腦帝國的沒落

王安倒底是一個中國人,而且是一個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中國人。他拒絕接受生產個人電腦的建議,即使生產也堅持"不兼容"的"組成體係"思想以及他的家族管理方式都說明了他後來的心態日趨走向封閉。是封閉的觀念葬送了這位昔日的英雄,在當今日益開放的世界裏,封閉隻會走向落後。

導致王安失敗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

(一)錯誤的決策

王安曾領導公司生產出了對數計算機、小型商用計算機、文字處理機及其他辦公室自動化設備,在美國的計算機領域中起了領導和先鋒的作用,這時他不愧是一位有膽識的企業家。然而後來,王安對計算機市場似乎是失去了洞察力,在公司生死攸關的時刻,他沒有及時根據市場的需要而轉變生產,而是違背了計算機普及化的原則(價廉而多功能),集中人力和財力開發高檔計算機。致使產品滯銷,客戶流失,財政支絀,債務累累,終致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