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小公司·大智慧(3 / 3)

(2)確定商業機會

在選擇好商業機會時,小公司要考慮一下所需要的資源,包括物質上的、人力的和技術上的資源,並初步估算一下新創企業在今後一兩年內的成本和收益狀況,在通盤考慮時要結合小公司自身的專長、興趣以及所需承擔的風險,來評定該商業機會的利弊,並做出決定。

(3)立即開始行動

在選擇確定商業機會之後,小公司千萬不能猶豫。這是小公司終生所要養成的一個習慣,即"決策之前慎之又慎,決策之後要堅決果斷。"切忌優柔寡斷,不僅你的手下會因此人心渙散,而且大好的商業機會也會稍縱即逝。

一般而言,小公司要經營好,必須具備下列技能:

①如何籌措資金和進行公司理財;

②如何開拓市場和與對手競爭;

③如何采辦原材料和進行生產管理;

④如何激勵和約束自己的員工。

但在實際生活中,很少有小公司能在剛開始創業時就對上述知識樣樣精通。對於小公司而言,尤其是那些正在大學中的學生,除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外,其他的可以說是一無所知。那麼,小公司該怎麼辦呢?是立即開始去學習等學好了再開始創業嗎?答案是否定的。小公司有兩種方法可以采用。第一個方麵是納集賢才。小公司一定要善於利用有特殊專才的人士。古人的"聖者,非能也,善假於物也。"小公司要禮賢下士,極力邀請具有專業知識的人才。不過,由於企業處於初創階段,很難開出誘人的條件去吸引專才加盟。小公司要設法邀請他們成為自己的創業夥伴,甚至可以與他們分享企業的部分所有權,讓他們覺得公司是他們自己的,在公司工作具有極大的發展前景。不過,如果一時招納不到賢才,小公司就要急用先學,即什麼最迫切需要,就先學什麼,小公司要善於學習,並把學到的東西立即運用到自己公司和運作中去。小公司不要被條條框框所束縛,其實學習的途徑非常多。孔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小公司領導者除了平時有計劃地讀一些書和雜誌、報刊之外,還要平素留心觀察,從和別人聊天中學習知識,從和別的公司談判中學習經驗。小公司領導者要廣結善緣,經常把自己放在較低的位置下,不要顧及麵子,不懂裝懂。不懂的時候要大膽說出來,並細心地向他們請教。別人很少會笑話你的問題,即使你問的是一些外行話,隻要你事先說明自己不懂,別人就不會在意,甚至會很耐心地向你解釋。

小公司領導者應該明白,一些專門技術如生產過程工藝等需要係統的訓練,其他的公司管理知識,是可以觸類旁通的。在管理學內有兩派觀點,有人認為管理是科學,還有人認為管理是藝術。在書籍市場上,出版了許多有關企業管理的書籍,也有不少人不斷提出一些新的概念、新的名詞。其實,創業者應該明白,實際管理和做學問是不同的。在公司的日常管理以及公司的戰略運作上,小公司需要的不是一些高深莫測的大道理、新觀念、新概念,而是需要一些踏踏實實、切合實際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方案。公司的管理和運作與其說是資金的運作,不如說是人的運作。小公司所要思考的惟一重要問題應該是如何識別人,如何激勵員工,如何團結員工,全心全力地為公司工作。小公司在企業初創時,一定要有吸引員工的人格魅力,讓員工熱情地為你工作。在企業或公司逐步壯大時,再考慮建立一整套適合於本公司的管理機製。事實上,世界上沒有任何兩家公司的運作機製完全相同,也沒有任何兩個企業家的成功經曆相同的企業家。"條條大路通羅馬",企業的運作也是這樣一個道理。世界上並不存在靈丹妙藥,小公司領導者要認認真真做事,全身心投入企業中去,在企業的運作中去觀察、去體悟,去逐步形成一套適合於本公司的管理經驗。

創業之初,千頭萬緒,要學的東西也是非常多的。有的創業者每天為忙不過來的諸多瑣事弄得頭昏腦脹,根本沒有時間、精力和心情去學習。這時候,領導者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能因繁瑣雜事遮住自己的眼光,擾亂正常的心緒。領導者應該有意識地在創業過程中培養自己處變不驚、穩如泰山的心境。首先,要將80/20法則運用到自己的創業曆程中去。所謂80/20法則是指一個係統僅用其20%左右的功能就可以完成其80%以上的工作,例如企業80%左右的產品是由不到20%的客戶購買的等等現象。在創業者創業之初,一定要好好利用80/20法則,根據該法則,通常20%最重要的事占公司整體業績的80%左右。這就啟示小公司,不要把精力平均放在每一種事情上,應該集中精力去做最為重要的一些事情,將這些占整體20%左右的最為重要的事情做完了之後,公司80%左右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小公司在日常工作中要時時思考哪些問題是屬於20%的部分,例如企業初創時,擴大客戶群是公司最重要的事情。但不能對所有潛在客戶平均使用精力,假如有10個客戶,小公司要仔細分析哪兩個或三個客戶的作用至關緊要,從而集中力量說服這些客戶。小公司還可以把80/20原則運用到公司的每一件事上,作為公司的領導者、創業者一定要善於使用自己的下屬,使自己的下屬能夠得到機會去鍛煉,從而逐步擔當一方重任。比如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就非常善於運用80/20法則,在他40歲正值黃金時期激流勇退,將公司的大印交與鮑爾默執掌,自己抽出身來去思考關係公司未來發展命運的一些至為關鍵的問題。而鮑爾默也非同平常,他自己宣稱要成為領導人的領導。他的主要工作並非鞍前馬後到處衝鋒陷陣,而是坐陣指揮各路兵馬的領導。創業者不妨抽出固定時間閱讀一些企業家傳記之類的書籍,一是細心體會他人是如何運營一個企業直至成功的;再者可以使自己的大腦從日常瑣事中脫離出來,清靜地讀一段書後,腦子會有不少好的想法湧現出來。

在確定市場商業機會之後,時間就非常緊迫,小公司不必過多擔憂自己某些專業知識欠缺,其實,在管理上,隻需學會20%左右的知識就足以應付公司80%的情況,因而要放下思想負擔,一鼓作氣,開始自己的創業生涯。

1984年,世界矚目的第二十三屆洛杉磯奧運會規模宏大、盛況空前,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其嚴密的組織工作、周到的服務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人們高度評價。在奧運會結束後的記者招待會上,這屆奧運會的主辦人、組委會主席聞名遐邇的彼得·維克多·尤伯羅斯向人們公布了一條驚人的信息,他宣稱本屆奧運會大約盈利1500萬美元。一個月以後公布的具體數字表明本屆奧運會盈利2.5億美元。

二十屆德國幕尼黑奧運會,二十一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奧運會,二十二屆莫斯科奧運會在財政上都出現虧損,給主辦國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蒙特利爾奧運會虧損10億美元,沉重的債務負擔多年困擾著這個城市。

二十三屆奧運會籌備伊始,美國政府和洛杉磯市都表示不能讚助一分錢。當尤伯羅斯通過電腦篩選被組委會選定為"理想人選"時,他無疑受命於危難之際。由私人主辦奧運會在奧運曆史上還不曾有過,對尤伯羅斯來說是一次機遇,也麵臨著巨大的挑戰。

尤伯羅斯1937年生於美國伊利諾斯州埃文斯頓。父親是一個房地產商,精明能幹知識淵博。童年的尤伯羅斯受到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較早地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漸漸地成熟起來。大學畢業後,由於他出色的經營管理才能,被破格提升為洛杉磯航空服務公司的副總經理,而他當時隻有22歲,這是他從事經濟管理生涯的開始。幾經周折後他開創了"僑胞旅社公司",成立了第一旅遊公司,到1978年發展成為年總收入2億美元的北美第二大旅遊公司,年純利潤達幾百萬美元,在全世界擁有200多個辦事處。尤伯羅斯審時度勢,精力過人,他嚴於律己、知人善用,有著成功的獨特的管理手段。當奧運會的重任落在他肩上的時候,了解他的人都認為這是最好的人選,他的經曆預示著他遲早會一鳴驚人的。

1979年他走馬上任二十三屆奧運會組委會主席,然而偌大個組委會在銀行裏沒有一分錢,沒有辦公室,沒有辦公桌,沒有電話,一切從零開始。他自己掏腰包在銀行立了個戶頭,在一個由廠房改建的建築物內安營紮寨,開始了奧運會的籌備工作。"奧運會就在我們麵前,這種機會隻有一次,我們必須第一次就成功,必須全力以赴。"他精明強幹、組織嚴密、事無巨細,表現了非凡的領導才能。整個組委會的工作隻啟用了200多名正式工作人員。相比之下,加拿大蒙特利爾動用了1505名工作人員,慕尼黑奧運會工作人員1600餘人,莫斯科奧運會工作人員為2000人。他這樣精兵簡政,減少了開支,易於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尤伯羅斯作為商人,他深知企業家最重視的是企業自己的知名度、產品的知名度。世界上任何一家大企業都不會放過在奧運會上出頭露麵的機會。他在奧運會"世界矚目"、"競爭激烈"上大做文章,作為籌集資金的法寶。為了使自己企業產品戰勝競爭對手,奧運廣告大戰是不可避免的。尤伯羅斯巧妙地利用這一點為奧運籌集資金。人們說:"任何東西到了商人手裏,都會變成商品。"尤伯羅斯正是這樣一位精明的商人。他的法寶就是"將競爭變成魔杖,使全世界的大亨們為爭著掏腰包而拚命。"

最初,拍賣的熱門是電視實況轉播的專利權。他拒絕了工作人員提出的1.5億美元的最高拍賣價。他研究了前兩屆電視轉播的價格,國內各種廣告的電視播送價格,提出了2.5億美元的底價。他親自出馬遊說美國兩家最大的廣播公司--美國廣播公司(ABC)和全國廣播公司(NBC)。在他的挑動謀劃下,幾家大公司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最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接受了2.5億美元的價格,獲得了奧運會的獨家轉播權。尤伯羅斯出色的談判藝術獲得了人們的讚賞,同時他打破廣播電台免費轉播體育比賽的慣例,以7000萬美元的價格將轉播權賣給美國、歐洲、澳大利亞等國。僅此一項,尤伯羅斯為奧運會籌集了2.8億美元。

他又抓住各大企業都想在奧運會上大做廣告推銷產品的心理,規定本屆奧運會隻接受30家正式讚助單位。每個行業隻選一家,每家讚助費至少400萬美元,讚助者可獲得本屆奧運會某項商品的專賣權。各大公司為了使自己的產品戰勝競爭對手,隻好提高讚助報價。這些讚助商們又為尤伯羅斯籌集了3.85億美元的巨款,而當年莫斯科奧運會的讚助額不過900萬美元。

在飲料行業,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已進行了多年的競爭。奧運會曆來為兩家必爭之地,幾屆奧運會兩家各有勝負。上一屆莫斯科奧運會百事可樂成為贏家,牌子打響,銷售額直線上升,風頭出盡。可口可樂幾年來憋了一口氣,這次決心報一箭之仇。為此可口可樂公司下了大的賭注,一下開出1260萬美元的讚助標碼,高出奧運組委會提出的底價900萬美元,一舉擊退百事可樂,如願以償奪得奧運會飲料專賣權。尤伯羅斯坐收1300萬美元的資助。

彌漫全球的柯達與富士膠卷大戰在奧運賽場上也展開了激烈的角逐。這次競爭以柯達大意失荊州,富士趁虛而入奪標而告結束,當"心胸狹窄和傲慢"的柯達公司還在為400萬美元討價還價的時候,尤伯羅斯以700萬美元將專賣權賣給了日本富士公司。當日本富士膠卷充斥美國市場,在奧運會大出風頭的時候,敗下陣來的柯達公司十分沮喪,廣告部主任被撤職罷官。

美國通用公司和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競爭也十分激烈,雙方為角逐"惟一"的讚助權都使出了渾身解數。挑起競爭,坐收漁翁之利,是尤伯羅斯的拿手好戲。真是奧運金牌大戰未起,商場大戰烽煙卻如火如荼。尤伯羅斯像一位成功的法師,使全世界的大款們爭著為奧運會掏腰包。

他在資助上不放過每個環節,利用各個環節為奧運會集資。奧運會的最佳座位、火炬接力長跑、各種紀念品都高價出售,使奧運資助工作順利、圓滿、成功。在開支方麵則能省則省,尤伯羅斯沒有新建奧運村,1932年洛杉磯舉辦過奧運會,原有設施大部分可以利用,不足的館舍,用校舍來解決。這樣他又節省了一筆開支,而且組委會的工作量大大減輕。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高度評價奧運會組委會的工作:"洛杉磯奧運會的組織工作是最好的,無懈可擊的。"

包括中國在內的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960名運動員參加了這次盛會,雖然遇到前蘇聯等國的抵製,但規模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屆。奧運會期間,觀眾踴躍,氣氛熱烈,各種門票銷售一空,體育場天天爆滿,幾乎全世界的觀眾都通過電視轉播收看了比賽盛況。二十三屆洛杉磯奧運會獲得極大的成功,贏得了廣泛的讚譽,尤伯羅斯為後來的奧運會樹立了榜樣。他獲得了本屆奧運會最重的金牌,成為世界矚目的大亨明星。

第六章 特色經營:走新奇之路

特色經營作為一種獨到的經營方法,在現代商業社會諸強林立、各霸一方的形勢下,對小公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1特色經營:物以稀為貴

所謂特色經營就是保持一種獨有的經營風格,以此來吸引顧客和消費者,使他們產生一種新鮮感和信任感。特色經營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具有獨特魅力,能吸引一大批人。

特色經營可以有多種多樣的形式,我們可以把和公司或企業有關的一些特有經營技巧作為特色,也可以把企業文化與背景作為企業特色。

美國的麥當勞就是實行特色經營的最好例子。麥當勞在世界快餐業中久負盛名,不論你到哪個國家,你都可以品嚐到真正美國口味的麥當勞快餐。麥當勞之所以能在全世界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博得眾多消費者的青睞,主要歸功於它的特色經營策略,正是這種特色經營使得麥當勞幾乎成了快餐的代名詞。

麥當勞快餐店,30多年以來,自始至終堅持著三條經營方針,即:"品質上乘,服務周到,地麵清潔。"這就是麥當勞的特色。這一特色是公司創始人克羅克根據消費者心理提出來的,它為顧客提供了品質、服務和衛生方麵的保證,使人們樂於接受它。正是這三條特色經營方針,使得他在激烈的商品競爭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躋身於世界經濟強人之林。

為了質量上乘,麥當勞快餐店製定了一整套嚴格的質量標準。如:牛肉必須選擇精瘦肉,馬鈴薯要貯存一定時間以調整其澱粉及糖的含量等等。他們的食品還達到了標準化的程度,做到國內外所有分店的食品質量的配料都是統一的。為了保持清潔,克羅克漢堡公司明確規定:男性職工必須每天刮胡子,所有工作人員不許留長發,要經常洗澡、修指甲,隨時保持口腔清潔,器具全部采用不鏽鋼製品等。由此,克羅克公司以清潔而聞名於世。克羅克為了讓每一家小店都引人注目,規定所有快餐店的服務員都穿具有明顯花紋的製服,所有快餐店都裝上耀眼的拱形"M"字霓虹燈標誌。設計了"麥當勞叔叔"這個令人難忘的廣告形象,給顧客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

克羅克以此五大策略作為其企業的特色,使他的快餐店在公眾中取得了良好形象,人們不僅能在眾多商品廣告和標牌上迅速辨認出麥當勞,而且都稱道麥當勞的食品品質上等,服務周到。而當人們想要吃上一頓可口的快餐時,麥當勞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他們的首選對象。

麥當勞的特色經營特就特在能抓住顧客心理,把服務質量、食物品質和衛生等人們關心的問題作為自己的特色。這種特色經營必然會吸引顧客,在不經意間,使他們成為麥當勞的忠實支持者。特色經營,我們首先應該考慮的就是這些特色對人們的吸引力,人們對這些特色的喜好程度將決定著整個特色經營的成功與否。我們應該知道:隻有真正是人們所需要的事物才會有強大的吸引力。因此,我們開創特色經營時,首先就應該考慮人們所需要的是什麼,不需要的是什麼,然後才能根據它製定出自己的特色經營策略。

麥當勞的另一特色就是"顧客第一,時時處處為方便顧客著想"。克羅克知道,作為食品業,消費者就是上帝。隻有把顧客放在第一位,使他們始終得到滿意的服務,就不愁賺不到錢。他根據人們越來越珍惜時間,講究效率,生活節奏加快的特點,始終以"快捷"、"方便"吸引顧客。為了方便顧客快速就餐,一律采用"自助餐"形式。食物都裝在紙盒子裏,顧客隻需排一次隊,就可以將食物自行取走。

為了使餐桌周轉快,保證每一位顧客都能坐下,店內不設電話和音響設備,以減少顧客在店內逗留的時間。快餐店生意最忙的時候,也隻需一兩分鍾,顧客就能將熱氣騰騰的食品拿走。克羅克還在高速公路兩旁和郊區開設了許多分店,以保證大批出門的顧客有休息和吃飯的地方。在離店鋪不遠的地方,裝上許多通話器,上麵標明食品名稱和價格,使外出遊玩和辦事的乘客經過時,隻需打開車窗門,向通話器報上所需食品,在開到店側小窗口就能一手交錢,一手取貨,並可馬上驅車上路。

由於歐美國家父母習慣在周末或假日帶孩子外出遊玩,尤其希望在孩子過生日的時候能以宴會或聚餐晚會形式表示祝賀,為了滿足這種需要,克羅克分店專門設置了兒童遊樂園,供孩子們邊吃邊玩,還專門為孩子舉辦生日慶祝會,想盡一切辦法使每一家分店都成為對孩子有吸引力的地方。因此,每到周末或假日,快餐店裏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麥當勞通過此舉在孩子們心中塑造了"麥當勞叔叔"的形象,孩子們一見到麥當勞,就立刻想起"麥當勞叔叔"。

特色經營不僅僅是一種經營手段和策略,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以顧客至上為宗旨的,沒有顧客的支持,再好的特色經營也是難以見效的。在考慮特色經營方針時,我們更應該注意顧客,把自己的服務同顧客掛鉤,了解顧客需要什麼,把自己的行動準則定位在為顧客服務上。

因此,我們在考慮特色經營時,必須時時處處為顧客著想,把為顧客服務、方便顧客作為宗旨,隻有這種特色經營才能得到大眾的認可,受到他們的歡迎,也隻有這種特色經營才能真正成功。

克羅克在考慮他的特色經營時充分體現了為顧客服務,方便顧客的宗旨。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方便顧客、服務顧客。隨著快餐業的發展,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帶來了對"吃"的高要求。老年人擔心心髒病,婦女擔心發胖,人們開始不喜歡高脂肪和高熱量的食物,而傾向於多吃肉三明治,少吃漢堡包。麵對這種市場,克羅克本著為顧客服務的宗旨,采取新的改革措施,著重在菜譜上下功夫,力求在各方麵都使顧客得到最大滿足。

科學技術和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結果,一方麵是人們的需求日趨多樣化;另一方麵則是產品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在這種背景下,一方麵企業必須不斷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保持領先地位;另一方麵又要注意,不應過於追求完善,不必追求處處領先。隻要有自己的特色,與眾不同,就可以大有作為。

不少有遠大抱負,具有高水平的經營者,往往因為擔心自己的成果不夠完善,不拿出手,結果在瞬息萬變的商戰中,錯過機遇,功虧一簣。

2開發富有特色的新產品

在現代科學技術和產品開發的競爭中,想要在各個方麵都高人一籌,領先及勝,幾乎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產品開發的關鍵,是要有自己的特色。隻要在某一點上有新意,有特點,與眾不同,就可以打開市場,取得成功。也可以說是"一招鮮、吃遍天"吧。

產品開發方麵的獨特性也是特色經營的一部分,關於這種特色,可以大致歸納為以下幾點:

(1)新

新穎、奇特的產品總是能使顧客格外為之傾倒。1984年在芬蘭舉行的第七屆赫爾辛基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美國一家日用品公司展出了一種"怪床"--水床。這種床有一通到地的床櫃,內裝一個充滿水的大墊子,人躺在墊上,身體的突出部分自然下壓,腰肢、頭、腳等部位卻被托起,使脊椎保持自然平直狀態,通體舒適,還可以自動調節水溫,以適應各種不同的需要。還有一種"電子自動搖籃"嬰兒床,睡墊上裝有可模仿母親心跳聲的裝置,使嬰兒感到如睡在母親的懷抱中而安靜入睡。這些新穎的東西以其特有的魅力很快就吸引了大量參觀者,人們紛紛向這家美國公司谘詢,表明自己的購買意圖,許多代銷商也不約而同地與其簽訂了銷售合同。這家公司的特色經營意識的成功為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美國另一家冷飲公司別出心裁地在紐約港口白德勒島上著名的自由女神像前出售一種火炬形的冰淇淋。從自由女神像中遊覽出來的遊客回望自由女神手持的火炬,口中正渴,見到這火炬形冰淇淋,便覺得妙趣橫生,這種冰淇淋自然銷路大開。這家美國冷飲公司根據人們的心理,以特色經營而贏得了眾多顧客的心,使它成功地戰勝眾多對手,在市場的占有率居高不下。

(2)好

一些傳統的名牌產品,已為顧客所熟悉喜愛,則不求其新,但求其好。這是一種保持"特色"的方法。一個名牌產品,其特色已深入人心,利用已有的特色效應,就可以使企業取得非常顯著的成效。

名牌產品生產企業也總是視產品質量為企業的生命線。在生產中,他們常常嚴格把關,消滅次品,認為"即便是萬分之一的次品,對顧客來說也是百分之百的次品"。以生產象牙肥皂而馳名的P&G公司的管理要訣就是"提高質量"和"降低成本"。在文字處理機的銷售上,擊敗了IBM公司和王安公司而獨占鼇頭的蘭尼公司,就因為吃透了顧客的心理,給他的產品取名為"零故障打字機"。因此就產品質量而言,也是一個企業特色經營的一部分。

(3)廉

質量和式樣差不多的東西,自然是廉者取勝,因而通過價值分析法盡可能地降低成本的"最低成本策略",是許多企業安身立命的要訣。1976年,美國德納公司盧伯克工廠采取降低成本的措施,將當時價格還相當昂貴的電子手表一下降至20美元,嚇壞了所有的競爭者。

(4)小

幾乎各類產品都往小型化、微型化的方向發展,改變著"老大粗"的形象。卡西歐的新式電子計算器形同一張卡片,而精工公司研製的新型彩電,屏幕隻有兩英寸,可放在手掌心。小巧玲瓏的產品越來越受人喜歡,人們正在追求一種"小型"美,許多企業的經營特色都定位於小型化上。

(5)多能

多能意味著緊湊、實惠、高技術。如將鬧鍾、收音機、日曆組合成日曆鬧鍾收音機,電筒、打火機、半導體收音機組合成電筒打火機收音機,電子表和圓珠筆組合成電子表圓珠筆,可以組合裝卸、正反兩麵穿晴雨兩用的衣服等等。最近美國研製出一種稱為"指令中心"的多種用途時鍾,不僅能用語言報時,還能控製16種家電開關。美國企業的這種多能化傾向更加明顯,表明美國在經營方麵實行一種多能化的特色經營。

(6)方便

由於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時間的緊迫使得很多人寧願花錢買時間,且求其方便,各種方便商品也應運而生。

以上各方麵都可以作為企業的經營特色,一個企業甚至可以有多種特色,這就要取決於企業的性質與規模。但總的來說:特色經營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是一種非常可靠和行之有效的策略,從美國各種企業的經營中我們更能證明這一點。下麵是兩個來自我們身邊的案例,也是可以證明這一點的。

案例1:"紅寶書"的故事

經曆過十年浩劫的人,一提起"文革",肯定會想起無數人手持"紅寶書"揮舞的情景。可是,卻未必有人知道竟然還有人能利用"紅寶書"發家。

鄧家祥出生在香港新界,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十分仰慕,很早就有誌於弘揚中華文化。1964年,他到了英國,在一家公司就職,日子過得馬馬虎虎。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全國山河一片紅",狂熱的中國人人手一冊"紅寶書",外國人通過媒介看到這種情況十分不解,想知道"紅寶書"為何物。鄧家祥抓住這個機會,利用自己在大陸的關係,通過特殊途徑搞到了部分"紅寶書",拿到著名的倫敦海德公園去出售。沒想到這些"紅寶書"銷售得非常快,幾千本幾千本地被人買走,鄧家祥也大賺了一筆。

但是,這些《毛主席語錄》僅僅是滿足了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好奇心,並不能使他們了解真正的中國文化,鄧家祥決定利用這次賺的錢在倫敦開辦一家中國書店。在國外的華人眾多,他們不光想吃中國菜,更想讀中文書,從文化上與自己的祖國保持聯係。可惜,在國外的中國餐館十分多,但中文書店卻十分少。

1969年,鄧家祥在倫敦華人聚居區開辦了光華書店,取發揚光大中華文化之意,專門經營中文圖書。他的書店滿足了海外華人的思鄉之情,又滿足了外國人的好奇心,圖書銷售市場很大。他的書店吸引了一位小姐,這位來自馬來西亞的姑娘對中國文化也十分傾心。由於誌同道合,他們很快就相愛了,不久即結為恩愛夫妻。這位鄧夫人成了鄧家祥的賢內助,有一套獨到的經營策略,書店的生意紅紅火火,光華書店的名字被全英國的華人都知道了。

國內實行改革開放後,大批優秀圖書陸續出版。鄧家祥源源不斷地把這些中文好書運到倫敦,受到了當地華人的歡迎。光華書店很快成了歐洲最大的中文書店,它擁有圖書上萬種,中文期刊近2000種,近5000個長期客戶,書店年營業額在50萬英鎊以上。由於財力雄厚,光華書店經營範圍日益擴大,被海外華人稱為"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

案例2:特色專賣店

在當今市場變化頻繁、商品花樣繁多、消費者需求顯現多樣化的情況下,傳統的百貨公司式的商店是不敢一下子轉向單品商店的,因為這需要冒大的風險。但是你敢為他人所不敢為,看準市場,選擇一種有特色的商品來經銷,未必不會成功。因為單品商店具有強烈的個性特色,而且款式多,品種全,符合現代人購物目標獨特的胃口。

"山田刷子店"是一家專售單一商品--刷子的老字號。從現任老板山田彌往上算已有三代之久。從祖父到孫子,刷子店一直信奉特色、精品,到了孫子手中更有名望。由於專賣老板大都堅持做到自己經營的商品質量必須天下第一,所以在廣大消費者的心目中具有很高的聲譽,紛紛慕名求購,或預約定購。

時至今日,類似"山田刷子店"隻販賣一種商品、備貨齊全的單品商店受到了廣大消費者歡迎。在日本,這類單品商店大為走俏,如雨後春筍般湧現。1986年在代官山開幕的"晚禮服專賣店",賣各種樣式的全套、豪華晚禮服。雖然其選址不佳,在蔬菜店樓上,可謂先天不足,然而工薪階層尤其是基督教徒,來光顧的卻很多,生意興隆。

其他的如專門銷售工廠直營拖鞋的"黑岩拖鞋店",供應著100多種款式獨特的拖鞋,而每種款式配備有3種顏色、6種尺寸,顧客到此頗感方便。還有專營襪子的"摩登商店",其品種繁多,琳琅滿目,常使那些挑剔的青年男女看花了眼,竟一下子不知道買什麼好。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廣州、深圳等地各式各樣的專賣店應運而生,如有個號稱"郵差先生"的人收羅了世界各地的3000種信封、信紙,也吸引了不少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