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小公司·高技術
第一章 高新技術:小公司超速發展的推進器
高新技術是指基本原理及概念建立在現代最新科學成就和最新工藝技術基礎上的包括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海洋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領域在世界或本國領先的現代技術群體。高新技術屬於知識、技術、資本和信息密集的新興技術。高新技術包括三類現代先進技術:一是現代尖端技術和前沿技術,這類技術在短時間內還不可能實際運用,如目前處於研製試驗階段的正負離子對撞機;二是發展中的新興高新技術,即在近期內有產業化前景的新興技術,如激光、遺傳工程等;三是已經成熟並已進入產業化階段的高新技術,如與改造傳統產業相關的高新技術。
1高新技術:小公司出奇致勝的製高點
高新技術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概念,而是一個動態的概念,隨著時間和地點的變遷而有不同的內涵。如蒸汽機技術是工業革命初期的高新技術,電動機技術是20世紀初期的高新技術,計算機技術、原子能技術、空間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新材料技術等則是現代的高新技術。所以,高新技術有著特定的時代性含義。昨天的高新技術是今天的普通技術或落後技術;今天的高新技術也會成為明天的普通技術或落後技術。
高新技術離不開高和新。它的突出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七高七新。七高指:高投入、高產出、高智力、高難度、高競爭、高風險、高勢能。研製高新技術需要比其他一般常用技術更高甚至高得無可比擬的研究和開發費用的投入。高新技術能夠產生較高的勞動生產率,擴大產品的性能,提高產品的質量,而且能帶來首創利潤,因而具有比一般常用技術高得多的附加值產出。高新技術比一般常用技術複雜得多,技術水平高得多,它要求具有創造性的高智力高素質的研究人員進行研製。高新技術屬於知識密集技術,一般指難度特別大,在前沿性領域中帶有突破性的層次較高的現代科技。它的科技含量高,具有多學科性、邊緣性、尖端性及短周期性等特性,對開發高新技術的企業來說,在資金、技術、人才、信息以及市場等方麵,都不同程度地會麵臨種種困難,使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具有更高的難度。高新技術麵臨劇烈的國際競爭,各國都在爭著發展高新技術,占領高新技術的製高點。高新技術時效性強,誰走在前麵誰就勝利,誰落後就有可能破產,加上高新技術投入高,市場需求帶有模糊性,因而具有很大的風險性。高新技術對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具有很強的滲透性和擴散性,很高的潛在能量使高新技術具有高勢能的特點。七新是指: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設備新、材料新、產品新。高新技術的知識更新快,產品更新快,設備更新快,不僅技術水平高,而且是過去未曾有過的新技術,它的工藝過程是全新的,方法是全新的,設備是全新的,研製出的成果也是全新的。例如,高新技術研究開發的電子信息產品、新材料產品、新能源及高效節能產品、生物及醫學工程產品、航天技術產品、海洋技術產品、激光及核技術產品、機電一體化及智能機械產品等,都表現出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設備新、材料新、產品新的特點。目前,已經形成和正在興起的一大批高新技術群,正推動著一批新興企業群的興起,並將導致新興產業群的發展。這正是小公司創立、發展的曆史性機遇。隻要抓住了高新技術這一關鍵點,小公司也就能取得出奇致勝的製高點。
2時代潮流:小公司的高科技化
由於美國強大的科技優勢,小企業的高科技化這一特點在美國表現得最為明顯。改造全美國產業的各種推動力量,如劇烈的競爭、嚴酷的削減成本運動和更高的產品質量要求,現已橫掃不同規模的企業,遍及各個經濟部門。像Home Depot Inc.和Office Max等大型商店或大企業都在迫使與其競爭的零售商、雜貨供應商,無論大小,必須采用高科技庫存管理與電子訂貨網絡。一度是機械式現金出納機的最後棲身之地的小企業,現已傾心於先進的財務和庫存管理係統。這些公司正操作易於使用的軟件、便宜的計算機以及全球電子網絡。同時,凡是不能跟上這些大趨勢的公司都有可能被擠入破產倒閉的行列。
據估計,美國小企業的年銷售額為5000萬美元左右,而他們的信息係統和有關的高科技設備(如計算機化銑床)卻占主要開支的一半。
由於重組後,大公司精簡了許多部門,這樣,小製造商和服務公司便成了全美國大公司的生命線。由於小企業實現了自動化,他們可以用較低的價格、較高的質量、較快的上市時間,將效率提供給顧客。
那麼讓我們看看全美小企業是如何掃清障礙,進入高技術時代的。其實,普及自動化技術的最大障礙在於缺少設備和培訓。勸導經營小企業的人外出1~5天去掌握一台新設備是很難的。但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小企業進入高技術時代的障礙已被輕易掃除。微軟公司的Windows軟件操作係統已經有好幾百種易於使用的應用程序了。現在,軟件大有選擇的餘地。實際上,起推動作用的是軟件技術的驚人進步。今天的小企業還可以選用易於安裝的計算機網絡。
硬件的改進也使小企業容易接受信息技術。計算機功率的加強增加了更多的應用內容,價格的降低使更多的小公司有能力購置計算機。
現在讓我們看看幾種不同類型的小企業是如何用高技術來裝備自己的。
第一類是和大企業相配合的製造業小型供應商。阿拉沃斯擁有的模具加工廠坐落在加利福尼亞州工業園的一所小樓裏,它為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和布裏斯托爾-邁耶爾·施貴寶公司(Bristol-Myers Squib Co.)製造金屬零部件。1994年底,這家工廠的銷售額甚至還不到200萬美元。但是,這家公司恰好正是小企業用信息技術改造自己的例子。阿拉沃斯說:"要是我沒有實現計算機化,在最近那次經濟衰退中,我就沒機會在企業界站住腳了。"一有需求,阿拉沃斯就敲打膝上型電腦,以確定顧客定貨狀況,並核查手頭有無接受這批活的器材。新零部件定單都通過電子計算機輸進該廠的業務跟蹤係統,其財務程序能按照定貨程序的每個步驟,一絲不漏地跟蹤每批定貨的成本和利潤。
更上一層樓的是製造業小型供應商阿佩克斯工程公司(Apex Engineering)。阿佩克斯工程公司最近購進了一批計算機輔助工作站,每台8000美元,它建立了自動化無人生產線,24小時全天生產。現在,設計人員一按電鈕就能重新修改零部件圖紙。該公司可望不久以後實現設備製造等部門的自動化。
新技術使阿佩克斯公司得以大開眼界。目前,計算機輔助設計還使它能為客戶設計全套產品。
在出版業,不能和大公司一道形成電子網絡的技術落後的小企業,被首先從大企業供應商名單中除名。阿斯彭印刷公司(Aspen Press Ltd.)是一家兩年前開業的資產為100萬美元的兒童課本出版商。它通過計算機從一些零售商,如J.C.彭尼公司(J.C.Penny Co)和迪拉德百貨商店(Dillard Department Stores Inc)那裏接受定單和付款。現在彭尼公司和其他一些大客戶正在精減供應商的名單,技術落後的公司都被砍掉了。
對自動化的最大壓力和支持都來自大企業。PDQ製造公司采用電子發票、網絡化都是受其主要客戶--IBM公司的驅使。IBM公司要求PDQ公司實現發票和支付電子化以後,它又幫助PDQ公司選擇軟件和硬件以及安裝,實現PDQ公司在紐約州的工作場的無文本化。
今天,這家擁有30名雇員的企業用互聯網絡了解市場信息。它可以迅速搜尋網絡上的許多布告欄信息,了解有關產品和潛在供應商的意見。由於實現了自動化,訂貨間隔期由16周縮短到4周。
PDQ公司非常滿意這一初步成就,下一步將新技術引進采購和製造的全過程,采用工作協同軟件。這種軟件能將記帳和電子支付的自動化同他們公司的衝壓機自動化聯係起來。到現在為止,PDQ已經將每個雇員的產出由5年前隻有60美元/小時提高到100美元/小時,並將銷售額由300萬美元增長到500萬美元。
技術還有助於小夥計在競爭中同龐然大物較量。費城裏坦豪斯旅館共有98個房間,由於采用了個人電腦和軟件,其房屋使用率顯著增加,達到70%,1994年每個房間的平均收入增加了21美元。計算機係統將旅館的開房和餐飲調度自動化了。現在,裏坦豪斯旅館能夠在訂房時就估算出會議租用和餐飲費,便於預先確定哪一筆生意能為旅館帶來更高的收益。此外,由於計算機係統幫助旅館改善了會議租用房間的調度安排,從而又減少了房費打折的必要性。再加上已不需要人工記帳,銷售人員就能有更多的時間策劃未來的業務了。裏坦豪斯旅館市場分析部主任說:"作為一家小型、獨立經營的旅館,我們決策快,小公司能夠采用自己的技術抵消大公司的規模經濟實力。"
計算機製造商把小企業看做是第二個未開發的市場。
IBM公司負責小企業市場的總經理認為"他們無疑是IBM公司最重要機會的一部分"。他估計:IBM公司年收益的630億美元中,大約30億美元來自對美國小企業的銷售。
德爾計算機公司(Dell computer Corp)負責世界地區銷售的副董事長說:"小夥計們接受新科技要比較大的客戶們快得多。"德爾計算機公司為爭取更多的小企業,已改變了組合軟件的銷售方式。這家麵向大客戶的權威零售商,不再固定程序,而是允許客戶挑選便於在工廠安裝的軟件。這並不是說小企業需要成套特殊軟件,而是說這些小企業已不滿足於使用標準的程序包。德爾公司新開發的Starion個人電腦生產線,內部裝有教學軟件。考慮到小公司缺少檢修個人電腦故障的技術人員,德爾公司還提供了聯機工作程序,以診斷和解決出現的問題。對於計算機製造商來說,小企業電子化意味著小企業孕育出了一個重要的計算機市場,而對於小企業本身來說,掌握了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就為小企業開辟了大有可為的新天地。
3抓占製高點:小公司的科技之路
許多國家的發展實踐證明,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小企業的發展速度普遍高於總體速度。我國經濟目前已步入高速發展時期,但由於各種原因,小企業發展滯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我國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這一問題,已引起了我國各級政府決策部門以及外界的高度關注。加速發展小企業,從根本上改變經濟的增長結構,消除經濟建設過程中的不良梗阻,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小企業的加速發展將有力地促進和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一方麵小企業中有許多高技術服務企業,另一方麵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接受優勝劣汰的考驗,以提高在市場競爭中的競爭力,從而對科學技術產生強大的需求拉動。
為提高小企業的科技素質,促進小企業發展總體水平的不斷提高,保持小企業良好的發展勢頭,有關部門須采取有力的宏觀措施,強化有效的政策導向,使小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改革小企業管理體製,建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小企業自我發展機製。小企業涉及行業多、範圍廣,且關係複雜,目前尚無統一的管理部門和管理體製。這是製約小企業充分發展的不利因素之一。因而有關部門需采取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對策,加大改革力度,改革現行管理體製。
為此,必須搞好規劃,選準帶頭產業,突出重點,分類指導,促進小企業有序健康地發展。要解決我國小企業發展不平衡、總體水平不高、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必須根據社會需要和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小企業的發展作出科學全麵的發展規劃。同時還要動員社會力量,增加對小企業的資本投入。要充分發揮國家、集體、個人的積極性,動員社會力量,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增加興辦小企業的資金投入。
另外也必須實行必要的政策傾斜,合理引導小企業的發展方向。為促進小企業中新行業和直接為生活服務的微利行業的發展,稅收上應給予適當優惠;利用政策調節對科技進步含量大、技術起點高的行業進行適應的政策傾斜,以推進科學技術進入小企業,促進小企業素質提高,擴大小企業的國際化經營。
光有技術,沒有資金,形不成產業,更形不成高新技術產業。而資金短缺是小企業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充分利用外資來發展我國小企業是加強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的一個重要方麵。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①構建科技資金投資新機製,努力形成科技投入主體多元化格局。在科技事業的發展、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過程中,科技資金作為極其重要的生產要素,已成為科技研究與開發、科技成果應用與推廣,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決定因素。增加科技投入,改革舊的科技投資體製的關鍵:一是要增加政府對科技資金的投入,國家和地方財政總收入中要有一定的比例作為發展科技的費用;二是要建立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係,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和引用外資投入科技事業;三是在每年信貸額度中劃分一定比例,作為科技開發專項貸款,並在利率與期限上給予優惠。但是企業要建立科技開發基金,用於科技成果開發或承擔科技投資風險的必要擔保。
②積極引導民間資本投入科技事業,鼓勵建立民營科研機構,加大科技資金投入。在沿海等經濟較發達地區有著豐富的民間資本,應激勵其投資科學研究。一是通過政策規定明確的科技投資領域,建立合理的科技結構;二是民間科研機構應享受國有科研機構同等的政策待遇,鼓勵民間科研機構同國有科研機構開展平等競爭;三是允許國家科技人才到民間科研機構兼職和科研人才向民間科研機構流動,以推動民間資本投資科研。
③改善科技投資結構,保證有限的科技投入,取得較大的科技投資效益。改善科技投資結構,使有限的投入發揮最好的科技效益,則是從另一個角度增加科技投入。一般地說,政府應在對基礎科研有重點保障的前提下,增加對有經濟價值和較大經濟效益的科技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成果推廣項目的投入。
下麵,讓我們從一個實際案例中體會一下高科技對於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上海虹浦儀器廠是一家具有近20年曆史的小廠。從隻有十幾個人,"七八條槍"創業,至今擁有3000m2的標準型廠房,員工200多名,退休職工300多名,從20世紀90年代初起連續幾年研製開發"星火計劃"項目,被評為全國"星火計劃"成果展示洽談會金獎、上海市優秀新產品二等獎,JZS型繼電器綜合試驗裝置獲"上海市優質產品稱號",虹口區科技進步特等獎,成為上海經委係統依靠科技進步開發"星火計劃"項目,科技經濟一體化成效顯著的小企業。
科研開發與企業的經營發展的關係是辯證統一的。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必須不斷滿足消費者經常變化的市場需求,這表明了社會對新技術、新產品的需求是永恒的,企業科研開發的動力是永存的。同樣,企業科研開發能力的加強,起著不斷引導消費,促進社會進步和企業發展的作用。虹浦廠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科技開發的產品成為該企業的主導產品,使該企業嚐到科技開發的甜頭,改變了虹浦廠原來的麵貌。特別是科技項目在電力係統的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我國電力係統的科技含金量。
虹浦廠每個項目均由廠長親自掛帥,有關人員組成的科技項目開發小組實行項目負責人製。負責人有責有權進行售前售後服務,現場跟蹤,保證了產品質量。許多電力係統的老專家說,虹浦廠的科技產品通過實踐證明是安全的、可信的,但不相信是虹浦廠這個小企業設計開發生產的。事實上,不但微機故障錄波是虹浦廠生產,而且另外還有幾個科技新產品都進入到電力係統這一國家壟斷性市場。對此,老專家是讚不絕口,心服口服。
虹浦廠從引進人才成立科技小組,接受技術成果轉讓,購買專利,爭取市、區政府支持入手,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發展成為在電力係統有相當知名度的虹浦廠。企業效益也是扶搖直上,成為小企業科技經濟一體化的一個典範。
第二章 新產品開發:小公司搶占市場的利器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新產品開發已成為經濟熱點,小公司可適應這一經濟規律,通過新產品開發搶占市場。
1新產品開發:小公司的立足之地
一般所說的新產品,包括以下三種類型:
①對原產品的小修改,如改變產品的外觀、規格、型號,添加或更換少量的輔助零件等等。這是當這類產品的銷售生命周期還未進入被淘汰階段時,為了競爭和擴大銷售量而在原產品基礎上進行的改進。如在女性內衣上增添用戶喜歡的色彩和圖案,在電腦配件上改變一些形狀或增加一些新功能等等。
②對原產品做重大改進,是指在性能、結構等方麵都與原產品有顯著差異的同種產品,即通常所說的換代產品,如電子管元件電視機與晶體管元件電視機,膠木紐扣與有機玻璃紐扣,蒸汽機車與內燃機車之間的差別等等。這類新產品的研製,一般與新技術、新元件、新材料等密切聯係在一起。它們的生產往往還要牽涉到生產工藝、生產設備、人員技術等方麵的改造或更新。
③企業過去沒有生產過,現在準備研製的產品。這類產品對企業的生產與經營來說,是全新的內容。它們可以是企業轉產的換代產品(如某企業預測收音機銷售市場發展有限,而選電子遊戲機作為換代產品),也可以是企業擴大生產領域的產品(如生產電視機的企業為擴大經營範圍而研製錄像設備)。這類產品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世界上沒有任何企業生產過,完全是根據新的原理和新的構思去設計的產品;一種是其他國家或本國其他企業已經生產,在市場上可以見到的產品,企業研製這種產品有樣板可以借鑒,甚至可引進技術和設備。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上述三類新產品的研製都屬於產品開發工作。其中第一類是戰術性產品開發;第二、三類是戰略性產品開發。對於生產不同種類產品的企業,這三類產品的開發在企業經營中應占有不同的地位。例如生產牙膏、肥皂、鍋、碗、盆等生活日用品的企業,以及生產鉗子、銼刀、電線等生產資料的企業,它們的產品與科學技術的發展聯係不很密切,而且社會對這些產品的需求量大而穩定。從銷售生命周期來看,雖然這些產品已進入產品銷售的成熟階段,但可以預測這些產品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被市場所淘汰。用戶對這些產品的改進要求,主要是美觀、耐用,使用方便,更加舒適,而不是要求用全新的產品去代替它們。因此,對於銷售生命周期很長的產品,企業的產品研製重點應放在第一類上,應該不斷地研究用戶的愛好及對產品使用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改進產品,使它們對用戶更有吸引力。企業應把研製的重點放在第二、三類新產品上。國外一些資料表明,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近20年來以現代技術為基礎的一些產品的銷售生命周期變得越來越短,例如某些科技用儀表產品的平均生命周期隻有4~5年。如果生產這類產品的企業不密切注意技術發展動向,不及時研製換代產品和對產品加以更新,便將難以適應市場需要的變化。另外,生產服裝、玩具等產品的企業,由於它們的產品具有"時髦性",常常在一兩年內就需要對產品加以更新,所以,對換代產品的研製更是時刻不能放鬆的工作。
積極開發新產品,是保證小公司取得競爭優勢,使公司立於不敗之地的基礎。市場是公司生存的客觀條件,小公司要生存和發展,就要不斷擴大和開辟新的市場。要做到這一點,離開了產品開發是根本辦不到的。公司隻有不斷開發新產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廉,人廉我轉",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主動地位。日本的小汽車、電視機、錄相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稱雄於世界,就在於它們不斷推出新型、優質、價廉的新品種。就日本小汽車而言,在20世紀60年代末,其產量、銷量排在西方發達國家之末,而到1978年竟躍居世界第一,產量第一,銷量第一,生產率第一。原因是他們采用了先進的管理方法,不斷改進設計,製造出質優價廉的新型汽車。錄相機本是美國發明的,而日本錄相機卻以質優價廉控製了世界錄相機市場的95%。一個公司、一個行業的生存與發展、興盛與衰落與其是否能適時地開發出滿足社會需求的新產品密切相關。特別是科技和現代傳媒的發展,使新產品開發過程大大加快。一些高科技產品的更新換代已經不是以年為計算單位,而是以日來計算。如鍾表王國瑞士平均每20天就向市場推出一個新品種。德國奔馳轎車的發動機與20年前相比,重量減少了48千克,最高功率反而提高了18千瓦,成為當今世界汽車工業的驕子。大名鼎鼎的美國王安公司,很快就從"電腦帝國"的寶座上跌落下來,其主要原因是未能注重新產品的開發。不開發新產品,不發展新行業,公司如履薄冰,隨時都麵臨被淘汰的危險。
2精通新產品開發的"竅門"
新產品開發,或稱產品創新,並不是一個"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的簡單過程,它需要遵循一定的"竅門"。
(1)善爆冷門,人無我有
人類的各種需求是伴隨社會發展而陸續萌生的。因此,社會日新月異,人們的需求也就會不斷改變、不斷萌生,而這種需求的萌生,正給每一個企業家有了爆冷門的機會,縱觀世界上那些億萬巨富,不少就是靠爆冷門而起家的。
德國青年史特勞斯,1940年移居美國西部時並無什麼產業,當地正出現一股"尋金熱",他就跟隨這些挖金人流進礦山,做些小生意。後來他根據礦工們的需求,用厚帆布、厚棉布,試製一種價廉又耐穿的褲子,銷路很好。於是他進一步注意投其所好,在褲袋、縫線顏色等方麵作了許多改進,逐漸形成一種獨具一格的褲子--即如今風靡全世界的牛仔褲。史特勞斯靠爆冷門創立的公司,在20世紀40年代末銷售額僅800萬美元,而到70年代銷售額就增加了250倍,達到20多億美元,一舉成為億萬富翁。
有人可能說:現在市場商品已琳琅滿目,要尋冷門談何容易。其實對精明的企業家來說,冷門比比皆是,隻要你做個有心人,那你就會發現冷門應有盡有,爆不勝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