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案例:走兼並捷徑,擴生產規模--北京麗源公司兼並表殼一廠(2 / 2)

3.加強領導,合理組織

1987年8月,根據一輕總公司指示,由公司派總經濟師掛帥,抽調公司20多名幹部與原表殼廠幹部共同組成7個職能組,開始全麵接管。由於改造方案明確,各職能組責任明確,工作進度要求明確,並堅持按周檢查,嚴格考核。在兼並後不足兩個月,即1987年10月16日,按照化妝品工藝設計改造的香脂車間投產;在兼並後不足四個月,即1987年12月7日,按照護發用品工藝設計改造的華姿車間投產;在兼並後第8個月,奧琪車間也投產了。

4.整頓廠紀,獎罰嚴明

由於表殼廠長期沒事幹,相當數量的職工呆散了,呆懶了。為了建立正常的工作、生產秩序和生活秩序,麗源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

(1)廣泛宣傳"團結、求實、自強,創新"的麗源精神,表彰在搬遷和技術改造中湧現出來的好人好事,積極倡導"知麗源精神,愛麗源事業,做麗源主人,創麗源業績"。

(2)以整頓勞動紀律、工作紀律、工藝紀律、安全規程等為中心內容,建立健全各種規章製度39項,教育職工自覺遵守,嚴格執行。通過清繳工具、量具,實行公物還家,使廣大職工看到麗源公司治理企業的決心,有400多名職工按要求繳回了屬於企業的財產。

(3)公司幹部從嚴做起,立好規矩,做好榜樣。要想正人先正己,在整頓中,首先對公司幹部中上班遲到的在黑板上公布,罰款;國慶值班公司幹部未到崗的通報批評,罰款;開辦公例會,公司的中層幹部遲到的通報公布,處以罰款;發動職工對幹部首先是公司幹部實行評議監督。這種對公司幹部中違紀現象的批評和處罰,起到了從嚴治廠的示範作用。

(4)獎懲嚴明。在1987年11月至1988年2月間,麗源公司先後從處理職工中賭博、打架、私灌產品、工作時間下棋玩牌等嚴重違反紀律的行為做起,處罰了17人,同時表彰獎勵了在搬遷設備、物資及技術改造中突出的職工,同時公司宣布給3名職工晉級獎勵,1987年12月又為140名表現突出的同誌晉升了工資。

5.依靠上級主管部門,處理好債權債務關係

處理好被兼並企業的債權債務,是使兼並取得效果的重要一環,這項工作難度大,麗源公司的態度是,遇到困難,首先自己千方百計努力克服,同時依靠上級幫助解決。

從實踐來看,兼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1)節約了大量投資。麗源公司原已擬定征地費用3200萬元。采用兼並的方式,節約投資約三分之一。(2)縮短了建設周期。麗源公司接管表殼一廠後,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就連續改造了香脂、奧琪增白粉蜜、華姿潤絲等3個生產車間。如果建設新廠,需要幾年時間。(3)優化產品結構,擴大生產規模。1988年奧琪產品的產量達2400萬瓶以上,比1987年增長30%。其中600萬瓶是在表殼一廠改造的基礎上生產的。此外,華姿潤絲產品的產量達425萬瓶,增長11.8%;香脂產量將達1800萬盒,增長125%。(4)銀行等債權人避免了呆賬損失,收回貸款440萬元。(5)有關部門免去了每年70萬元虧損補貼的負擔。

〔案例評析〕

這是一個股份製企業有償兼並集體所有製企業的案例,並且以承擔債務為主要條件,企業兼並是調整產業結構的必然趨勢,是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普遍規律,實行企業兼並的改革,對所有優勢企業,對所有亟待發展的行業都提供了選擇機遇,就麗源自身而言,兼並使其獲得了發展的條件,找到了迅速發展的道路。雖然開始背負重擔,但從長遠看,為企業,為北京日化行業帶來的好處卻十分樂觀。因此,權衡利弊,把握時機,果斷決策極為重要,不能錯過優化選擇的良機,同樣,這種改革也為商品經濟競爭中處於劣勢的企業找到了出路。拿原表殼一廠來說,如果繼續原來的狀況,每年至少給國家虧損70-100萬元,職工將繼續待業,設備、廠房將繼續閑置,這樣下去,對社會,企業和職工都是損失。

企業兼並隻要合理、得法,就能促進生產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