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中小企業生產與作業管理案例及分析 第29章 案例:質量是生命,管理是保證--上海康培爾服裝有限公司的成功經驗
〔案例介紹〕
康培爾服裝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永美服裝廠,當時永美廠虧損嚴重、瀕臨倒閉。後來,廠長決定和日方合資,於1989年10月成立了康培爾服裝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6年來,每年的出口創彙超過了1000萬美元,中日雙方投資的資本擴張了近10倍,連續幾年被評為"全國和上海外商投資雙優企業"。
1.質量同企業發展有機結合
康培爾公司堅持"質量第一",始終把質量同企業的命運有機結合起來。麵對國際市場上挑剔的日本和韓國客戶,他們不僅對產品質量有嚴格的要求,而且還對工廠的質量體係有更嚴格的要求。因此,對生產企業本身而言,隻有完善的質量體係和足夠的質量保證能力,才能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
(1)企業堅持開展質量第一、強化質量超前意識的教育。公司成立以來,企業以日本質量大師石川馨先生"質量始於教育、終於教育"的名言來教育、引導各級管理人員。使大家體會到:如果不把產品的質量和企業的命運、前途、個人的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就很難將先進的管理辦法轉化為全體員工的自覺行動。連續多年反複的質量教育,使公司的全體員工質量管理的意識有了根本的改變。"產品質量不是檢驗出來的,而是製造出來的",已成為全體員工的共識。所以,該公司的質量管理從根本上形成一種立體管理的模式,通過提高人的質量,保證工作質量,來確保產品的質量。
(2)建立完善的質量運行機製,確保質量工作有始有終的運行。幾年來,公司建立了各級質量責任製,建立了質量檢驗和監督管理條例,以及工作質量和產品質量的考核辦法,對整個質量的管理網絡實行"三檢一例",把完善的質量體係落到實處,從而使公司出口的百萬件(套)西服,沒有發生過一起退貨和索賠事件。
(3)以更具內涵的質量管理達到提高效益的目的。幾年來,該公司除抓員工的"工藝貫徹率"外,又用積累的資金對生產工藝、生產設備實行以內涵為主的技術改造。提高自動化生產程度,減少人為因素對產品質量的影響,從根本上預防質量問題,現有西服設備已達國際90年代最新水平,從而確保產品質量層次提高。
(4)99+1=0模式。質量標準達到99%,而1%未達標,它的結論一定是0。同時,堅持把優質產品獻給消費者,合格產品出廠加上售後服務保證消費者無後顧之憂,隻有這樣才是達到一百分。
(5)產品上檔次,質量上層次。1997年,在上海商檢局直接幫助下,在原有基礎上,用最短時間,按國際ISO-9002標準培訓幹部、職工。並獲得ISO-9002的認證,從而增強了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
(6)實施產品升級換代、提高產品的含金量。康培爾公司在合資的前3年,生產的產品基本上是單一的粘合襯西服。從1993年開始,在掌握了西服的基本工藝後,又以技術改造為內涵,不斷摸索和研究新的工藝。合作的外方也根據市場的不同需求,將各類款式複雜、麵料新穎的產品給康培爾公司試樣。幾年來,康培爾公司生產了各種高檔的毛襯西服,各類手工縫製的高檔雙麵絨大衣、西服,使產品的附加值越來越高。一個縫紉部門經常會同時生產十幾個款式的小批量產品。連外方都說"具備這樣應變能力的工廠,在上海是找不到第二家的"。
2.視質量為生命的總經理
高質量的產品是由高質量的人幹出來的,該企業之所以從一個虧損小廠,一躍成為國內外市場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企業,是因為它有一位視質量為生命的總經理。企業的發展需要一種精神,一種力量,一種榜樣的作用。康培爾總經理追求創新,不斷自我完善的開拓進取,永不滿足的精神,構築了康培爾的企業"理念"、經營"觀念"和行銷"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