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在與人進行交談中,無須用悔澀的語言表達深刻意思,一般而言,委婉的語言表達的境界是以淺顯的語言表達令人玩味的深意而進行的。
例1一段對話:
問:你有過感歎嗎?
答:感歎是弱者的習氣,行動是強者的性格。
問:揚州大明寺一進門有尊大肚佛,兩側有副對聯。上聯是"大肚能忍忍盡人間難忍之事",下聯是"慈顏常笑笑盡天下可笑之人"。你能做到嗎?
答:我如果能做到,我就成佛了。
問:你有煩惱與痛苦嗎?
答:越有追求的人,煩惱與痛苦越多。成功之後將是歡樂。
問:實行廠長負責製以後,在你們廠是廠長大還是書記大?
答:你最好回家問問,在你們家裏是你的爸爸大,還是你的媽媽大。
答話者回答問題時,總是用迂曲的方式來作答,語言淺顯通俗,含義卻值得咀嚼,如在回答"實行廠長負責製以後,在你們廠是廠長大還是書記大"時,答話者要對方回家問問"在你們家裏是你的爸爸大,還是你的媽媽大",這樣的回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為實行廠長負責製,廠長和書記各有自己的職能和權力,不存在"大"與"小"的問題。如果答話者回答"廠長大"或"書記大",這樣的回答毫無意義,還會造成不良的社會效果,引起眾多的廠長和書記的抗爭和矛盾,其害無窮。答話者深知其中的利害,所以用"爸爸"與"媽媽"的概念,給對方以回答。雖然沒有直接正麵地回答,卻使聽者在咀嚼這段回答中體味到答話者的思想含義。
例2毛澤東巧言釋"蔣"、"毛"
1945年重慶談判期間,重慶文藝界的部分名流邀請毛澤東做了一次演講。演講結束後,有人問毛澤東:"假如談判失敗,國共全麵開戰。毛先生有沒有信心戰勝蔣先生?"
毛澤東回答說:"國共兩黨的矛盾是代表著兩種不同利益的矛盾,至於我和蔣先生嘛......"
"蔣先生的'蔣'字是將軍的'將'字頭上加一棵草,他不過是一個草頭將軍而已。"毛澤東說完,發出了爽朗的笑聲。
"那毛......",有人不懷好意地問。
不等那人問完,毛澤東不加思索地說:"我的毛字可不是毛手毛腳的'毛',而是一個'反手'。意思是說,代表大多數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共產黨,要戰勝代表少數人利益的國民黨,易如反掌。"他的這一隨意解釋博得了滿場的喝彩。
關於"談判失敗,國共全麵開戰之後毛先生有沒有信心戰勝蔣先生"的問題,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是不能直言、簡單作答的。毛澤東在明確指出了國共兩黨矛盾的性質之後,運用拆字釋形的方式委婉地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蔣先生一拆字釋形變成了"草頭將軍",草頭將軍可能使人聯想到草包飯桶,也可能使人聯想到落草為寇。但無論怎樣聯想,恐怕都與失敗聯係在一起;"毛"則變成"反手",釋為易如反掌,引申為革命的進步力量戰勝腐朽的反動勢力易如反掌,真可謂信手拈來,妙語驚人,既表明了堅定的政治信仰,又談笑風生,委婉含蓄。
5.閃爍其辭,避實就虛
所謂"閃爍其辭",就是為了某種需要,講話人的言語故意表達得不甚清楚明了,很多時候是一種無效回答。在談話中,閃爍其辭是回避直接受到攻擊的語言技巧。我們常常遇到這種情況,麵對著對方直接的發問,自己卻不好給對方一個明確的回答。回答吧,擔心會泄露一些不應該讓對方知道的一些情況;不回答吧,又會顯得自己不禮貌,讓對方感到難堪,或者會引起對方不滿意。怎麼辦呢?這時就要采用閃爍其辭的方法來應付。
例我國北方沿海城市某一商團與日本一企業集團有長期的合作關係,日方在與中方簽訂新的一輪合同時,想要了解中方新一輪的訂貨情況,以便在談判時討價還價。日方代表在談判前問中方的代表說:"王先生,這次貴方訂的貨不少吧?"其這實際上是一個兩難的問話,中方如果說自己一方訂的貨少,對方就會抬高價格,你著急訂貨嘛;如果說自己一方訂的貨已很多,這既違背實際情況,讓對方感到沒有生意可做,又易使對方感到沒有誠意。中方代表隨機應變地說:"怎麼說呢?跟去年相比,我們訂的貨是多一些,但從企業發展的前途來看,我們今年訂的貨也並不算理想。"中方的這一回答,就使對方感到還有生意可做,也從心理上讓對方打消抬高價格的企圖。
對於這類提問,由於涉及到本企業等秘密,不能予以直麵回答。如果說"不能告訴你",顯得粗俗無禮;如果套用外交上的用語說,"無可奉告"也會給提問者造成心理上的失望與不快。使用"閃爍其辭",即避開正麵回答,又不給對方一種答非所問,牛頭不對馬嘴的感覺。同時,巧妙的運用這種方法,又使談話輕鬆平和而不致於達到話不投機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