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交談話的技巧(3 / 3)

傾聽是良好談話的一半。善於傾聽會使對方心情愉快,會換來對方的理解、信任和歡樂,使對方吐露出內心的苦惱或喜悅,最重要的,它能使說者感覺到自身價值的存在。

例有一次,卡耐基在紐約書籍出版商齊·馬·格林伯格舉行的晚宴上結識了一位著名的植物學家。他以前從來沒有和植物學家交談過。卡耐基這樣記下了當晚交談的經曆:我發現此人非常有魅力。老實說,我是恭恭敬敬地坐在椅子上聽他講述印度大麻和室內園藝的事。他還跟我講了關於那些不屑一顧的土豆的事。我自己也有一個小小的家庭苗圃--他還善意地指導我如何解決我遇到的一些問題。

正如我所說的,我們是在參加一個晚宴,那裏當然有幾十位客人,但是我違背了所有的客套俗禮,對其他客人好像視而不見,隻是一個勁地同那位植物學家一連談了好幾個小時。

午夜來臨,我同所有的客人道了晚安就離開了。那位植物學家轉過身去對主人說了幾句恭維我的話,說我"最富於魅力",說我如此如此,這般這般。最後,他說今晚和我聊得很帶勁,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晚上。

"最富於魅力!和我聊得很帶勁!"卡耐基事後回憶說,"天哪!我幾乎什麼都沒有說。"一個幾乎在三個小時的時間內沒有開口的人竟然被他的談話對象視為一個很投機的交談夥伴,你覺得荒謬吧?感覺起來,這確實顯得不合常理、荒謬異常,但仔細分析,卻皆在情理之中。

卡耐基告訴那位植物學家,他受到了極好的款待和極大的教益--事實也確是如此;他還希望也能獲得植物學家所有的那些知識--卡耐基也確實是這樣希望的;他對植物學家說喜歡和他漫步於這些領域--這是真心話;最後,卡耐基表示一定要與植物學家再見一麵--他決定這樣做,並且也一定會這樣做。

就這樣,卡耐基使植物學家把他當作一位意氣相投的話友。而事實上,卡耐基僅當了個忠實的聽眾,隻是不斷鼓勵他談話。

當你卓有成效地使用傾聽的技巧時,你就會讓對方知道,你是把他們當作使你感興趣的人來看待的,向他們傳遞了信息,並無判斷性地接受了他們,這或許就是你能賦予對方的最珍貴的禮物了。你所傾聽的對象受到了你的鼓勵,不僅意識到了自己的情感,而且還接受了自己的情感。

說者和聽者是推動社交成功的不可分割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假如你希望成為一名善於交談的人,那就應當先成為一名專心的聽眾。就像查爾斯·諾爾曼·妮說的那樣:"要使自己有吸引力,首先就應該被別人吸引。"要耐心傾聽別人的講話,要鼓勵別人多談他自己和他的成就。

5.學會發問,提問有方

交際的基本形式是提問和回答,而提問在交際活動中占主導地位。不論是交際的開始,還是高潮的連續,要想獲得成功,首先必須善於提問。不論是記者采訪、醫生問診、教師講課、市場交易,還是夫婦交談、日常閑聊......好的提問能引導對方講話,給對方提供講話的機會,打破講話過程中的沉默局麵,啟發對方思想某一個問題,了解對方在某個問題上的真實想法。提問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要闡明自己的主張、闡述自己的意見,讓對方關注的傾聽自己的論述,使其理解、同情,進而接受、支持自己的主張,無疑需要一些提問的技巧。人們就常用"查戶口"的比喻來諷刺那些僵化的、一問一答的講話。死板的生硬的提問不僅不能起到提問應用的功能作用,甚至會完全窒息友善的講話空氣,破壞講話的氣氛,使講話難以進行下去。

要問得巧,必須做到善於針對場合、對象,有針對性的提問。比如,你可對小朋友問:"你幾歲啦?"但對老年人卻不宜這樣直直的發問。對一個40多歲的中年人你可以直問:"您多大啊?"但這遠不如問:"您有30多歲了吧?"再如你可以對一個中國人問:"您在哪兒工作?""怎麼樣,一個月領多少錢?""家裏有幾口人呢?"......這是你關心尊重對方的表示。但你若是這樣問一個初次來華不大清楚漢族傳統習俗的歐洲人,他會產生誤解,認為你這是打聽別人私事的不友好行為。提問看對象。被問人有各種各樣,有人沉默寡言,有的文靜安詳,有的急躁毛糙,有的大大咧咧,有的審慎多疑,有的高傲,有的謙虛,有的誠懇,有的狡黠。性格不同,氣質各異。因此在提問的方式上也應有相應的變化:或單刀直入,或迂回進攻,或敞開發問,或試探而進。

在很多情況下,可以采用誘導提問法,即用一個問句誘導對方說出自己要他說的話,然後接過話頭,表達自己要表達的思想。

例1"教室裏最髒的桌子是哪一張?"

有位老師給學生上語法課。他走進教室,看到講台上寫著許多粉筆字,放著好些雜物,就發問:"我們教室裏最髒的桌子是哪一張?"同學們先是一愣,接著看到了雜亂的講台桌麵,都笑著異口同聲地答道:"講台!"

"你們有點偏心!自己用的課桌都擦得幹幹淨淨的,卻讓我用這最髒的桌子,這不是有點'虐待'老師嗎?"老師故意把"最髒的桌子"五個字講的很響,一字一頓地說著。

這話逗得全班同學哈哈大笑。笑聲中,大家都感到有點不好意思。

"我希望下一次你們不再用這種最髒的桌子來'虐待'老師。"老師依舊把"最髒的桌子"這五個字說的特別響。略一停頓,老師又說:

"不過,我今天倒還要借用這'最髒的桌子'做一點文章呢!"

"什麼?"同學們驚奇地瞪大眼睛,看老師一筆一劃地在黑板上寫下了"最髒的桌子"五個大字。

"請大家分析一下,這裏有幾個詞?"

"四個",同學們不加思索地回答。

"它們分別屬於什麼詞性?"

"依次是副詞、形容詞、助詞、名詞。"

"哪個詞是這個短語中最主要的部分?"

"桌子。"

"對!其餘都是修飾成分。這種以名詞為主體的短語,稱為名詞短語。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要內容。"

接著,老師列舉了許多名詞短語,講解了它的定義、特點、類型。一節課就這樣上完了。

此後,這位老師再去這個班上課,講台總是擦得幹幹淨淨的。

在教室裏,講台往往是最髒的,有些教師為此還大傷腦筋。如何讓它變幹淨呢?這位上語法課的老師提供了一個發人深思的範例。他首先創設了一個似乎與教學內容無關的話題:教室裏最髒的桌子是哪一張?讓同學們明確答出以後,再用"最髒的桌子"導入新課,講清名詞短語的含義、特點和類型,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從此"講台總是擦得幹幹淨淨的"了。

例2"你說什麼?"

電車上,一位先生給一位打扮入時的漂亮小姐讓座。這位小姐一聲不吭地就坐下了。先生惱這位小姐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便稍一皺眉,問道:"嗯,您說什麼?""我沒說什麼呀!""哦,對不起。我以為您說'謝謝'呢。"

在這裏,先生的提問是為了引出自己後麵對女方的批評,顯得含蓄而不失分寸。如果這位讓座的先生一開始就叨嘮:"給你讓了座,連個謝字都沒有。"那必然會讓別人誤以為他小肚雞腸,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斤斤計較。而一個簡單的誘導設問,不僅含蓄地對女士不懂禮貌提出批評,而且很好地表現了自己的風度。

由此可見,在交談中,問什麼,怎麼問,會不會問,大有學問。提問要問得好,提得巧,對方才能答得好、答得妙,回答你想得到的東西。和人交談正像和人打兵乓球一樣,而提問則恰似打兵乓球時的發球,打一個漂亮的發球,直接影響後麵對局麵的控製,一個好的提問,直接影響到整個交談的效果。

6.轉移話題,委婉交談

在社交中為了不正麵回答對方的提問可以用轉移話題的方式使談話進行下去,從而避免無禮的行為,也表現自己的機智。

例1"來中國度蜜月"

中野良子是中國人民非常喜愛的日本著名電影演員。有一次她到上海進行藝術活動時,中國朋友十分關注這位35歲還待字閨中的電影藝術家。有人問她準備什麼時候結婚,中野良子笑容滿麵,十分友好而機智地回答:"如果我結婚,就到中國來度蜜月。"這一回答既爽朗又巧妙,強烈地表達了她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聽者無不為她的口才和風度而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