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結婚"是個人的私事,在一般情況下,應尊重其隱私權。對明星來說,"何時結婚"甚至可以成為一則新聞,因此,更要注意保密。日本著名電影演員中野良子關於她"何時結婚"問題的回答,既友好又機智。她把"在何時結婚"的問題轉換成"在何地度蜜月"的問題,不僅避開了她不想公開正麵回答的問題,還表達了友善的意願和純樸的感情。
例2球王貝利妙談"最漂亮的進球"
世界球王貝利在二十多年的足球生涯中,參加過1364場比賽,共踢進1282個球,並創造了一個隊員在一場比賽中射進8個球的紀錄。他精湛的球藝不僅令千萬球迷如癡如狂,有時使場上的對手也禁不住拍手叫絕。他不僅球藝高超,而且談吐不凡。當他創造進球1000紀錄時,有人問他:"您最漂亮的進球是哪一個?"
貝利笑了笑,意味深長地說:"下一個。"
世界球王貝利的確是球藝精湛,談吐也不凡。"您最漂亮的進球是哪一個",是指已進的1000個球而言的,他卻突破這一控製,將論題轉換成"您最漂亮的進球將是哪一個",給了一個出乎意料、耐人尋味的回答:"下一個。"既表達了自己的進取精神,又沒有絲毫的炫耀之意,的確精彩至極。
7.無效應對,答非所問
言語交際過程中,對於那些不能或不願明確應答的問題,可采用無效應對的言語策略。所謂無效應對,就是在答話中不提供對方需要的任何信息,對所提問題不作實質性回答。回答了等於沒回答。運用無效應對的言語策略一定要注意目的非常明確和把握對象與場合這兩點,不可故弄玄虛,否則會引起交際對象的不滿、反感甚至惱怒;注意在對方可以理解、可以接受或自己不得已而為之的前提下,正確運用無效應對這種表述方式。
例1夏明翰受審
1928年2月,夏明翰同誌不幸被捕。盡管敵人軟硬兼施,但他鐵骨錚錚,堅強不屈。敵人決定殺害他。在下毒手前,國民黨一個高級軍官主持最後"審訊",妄圖多少獲得一點有用的東西。"審訊"中,夏明翰同誌故意用答非所問的技巧,無情地嘲弄了敵人,使敵人狼狽不堪,顯示了共產黨人的智慧和大無畏的精神。下麵是最後"審訊"中的對話:"你姓什麼?"
"姓冬。"
"胡說!你明明姓夏,為什麼亂講?"
"我是按照你們國民黨的邏輯在跟你們講話,你們都是這樣:把黑說成白,把天說成地,把殺人說成慈悲,把賣國說成愛國。我姓夏,就當然應該說成'冬'!"
"多少歲?"
"我是共產黨,共產黨萬萬歲!"
"籍貫?"
"革命者四海為家,我們的籍貫是全世界!"
"這成什麼話?!"敵人慌了,想趕快結束這"審訊",就高聲發問:
"有沒有宗教信仰?"
"我們共產黨人,不信神,不信鬼!"
"那麼,你沒有信仰!"敵人得意了,以為抓住了話柄。誰知夏明翰竟接口答道:
"有信仰!我信仰馬克思主義!"
"你究竟知道不知道你們的人?"
"知道!"
"在哪裏?"
"都在我心裏!"
敵人無計可施了,氣急敗壞地宣布"就地處決!"夏明翰從容地要來紙筆,揮筆寫下了光照天地的《就義詩》:"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寫完,擲筆於地,慷慨就義。
夏明翰烈士懷著對黨無限忠誠,對敵極度蔑視的愛憎分明階級感情,在回答敵人提出的姓氏、年齡、籍貫和情報等問題時都采用了無效應對的言語策略來嘲弄敵人。本姓夏卻答成姓"冬",並借題發揮揭露了敵人的罪行;把"我××歲"換成"我是共產黨,共產黨萬萬歲",不僅沒有提供敵人所需的信息,反而趁機表達了對黨的熱愛和祝願;問藉貫卻答為全世界,委婉地表示出革命一定勝利的堅定信念;"知道的共產黨人都在我心裏",這些答話都避開敵人所需的信息,並且言之有理,持之有據,使敵人無法辯駁,隻能瞠目結舌,節節敗退,無可奈何。由此可見,無效應對是對付敵人的一種有力武器,可以狠煞敵人威風,顯示不屈精神。
例2"原子彈何時爆炸?"
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一位日本記者問陳毅,中國的第三顆原子彈什麼時候爆炸,陳毅同誌回答說:"中國爆炸了兩顆原子彈,我知道,你也知道。第三顆原子彈可能也要爆炸,何時爆炸,請你等著看公報好了。"
第三顆原子彈何時爆炸,屬於國家機密,不可泄漏,稱"無可奉告"亦可,但顯得太正兒八經。於是,陳毅外長用說廢話和實話的方式和記者開了個玩笑"請你等著看公報好了",說了等於沒說,但畢竟說了,給人們以幽默詼諧的享受。
例3"木頭船"
"文革"時期,有一位老農晚間行船,一個幹部模樣的人從橋上經過,不客氣地問道:
"什麼船?"
"木頭船。"
"幹什麼的?"
"行船的。"
旁邊的人聽罷,禁不住笑起來。
"文革"期間,"四人幫"在農村強製推行所謂"割資本主義尾巴"的政策,害得農民連青菜也不能種,更不用說其他的。這則故事中幹部模樣的人恐怕就是"四人幫"政策的積極推行者,站在橋上責問"什麼船"和"幹什麼的",可見其"階級鬥爭"的弦是繃得很緊的。老農用語義直解方式無效應對:"木頭船"和"行船的",沒有提供任何所需信息,還使其陷入尷尬的境地,可謂十分巧妙。其實,老農並非不理解問話用意:"什麼船",是問船裏裝了什麼東西,但字麵也含有船是什麼材料製作的意思;"幹什麼的",是問行船幹什麼事的,但字麵上也含有人是幹什麼的之意,老農故意避開其本意,就字麵意思作答,表現出令人拍案叫絕的機巧和敏銳的警惕性,有效的保護了自己。
8.婉言拒絕,巧避不答
在社交場合,為了不回答對方的問題又不失禮,通常用機智的語言謝絕對方,從而使交談的氣氛和諧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