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兩例的求職者屬於善於表露自我的成功者。也許有人會說:我既無在人前露一手的"絕活",又無讓人刮目的優異成績,哪來本錢表露自己?事實也是如此,能稱得上"出類拔萃"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成績平平。所以,要設法使招聘者從應聘者檔案的一般印象中跳出來,巧妙地把自己的真誠、熱情等在檔案中無法反映的特點顯露出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正是由於檔案不能代表一切,用人單位才要求與求職者麵談。招聘者對有些求職者成績優秀但能力低下的情況看得十分清楚,對成績平平但能力很強的情況也心中有數。隻要在招聘者麵前亮出你突出的優點和長處,錄取的天平一定會向求職者傾斜。
例2李雪健的自我表白
電影《焦裕祿》中的焦裕祿的扮演者、獲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的李雪健,他是這樣介紹自己的:"我的能力有限,驚天動地的大事幹不了,但對自己能幹的事就要玩命地幹好。......我的目標在於不斷挖掘自己的能耐,努力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
簡單的幾句話,把自己說得那麼謙和實在,又那麼自信。常言道:知人易,知己難。在自我推銷時,不必大吹大擂,而應實事求是,嚴於解剖自己,使人信服。在自我介紹時,語氣要平和,目光親切,神態自然,讓別人從你的自我介紹中感受到求職者的自信、自主而自謙的美好形象。
例3林肯競選的留有餘地
1860年,林肯作為美國共和黨候選人參加總統競選,其對手是民主黨人、大富翁道格拉斯,道格拉斯坐一輛豪華的競選汽車,車後安放一門大炮,每到一處就鳴炮30響,得意洋洋地說:"我要讓林肯這個鄉下佬聞聞我的貴族氣味。"林肯沒有專車,他買票乘車,每到一站,就登上朋友為他準備的馬拉車,發表這樣的競選演說:"有人問我有多少財產,我有一個妻子、三個兒子,都是無價之寶,此外還有一個辦公室,室內有辦公桌一張、椅子三把,牆角還有一個大書架,架上的書值得大家一讀。我本人既窮又瘦,臉蛋很長,不會發福,我實在沒有什麼可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們。"選舉結果林肯獲勝,道格拉斯敗北。
林肯取勝的原因是:他的自我推銷掌握了分寸,留有餘地,十分誠懇,不是把自己當作選民的救星,而是把選民當作自己的依靠。而道格拉斯給人以狂傲自負、盛氣淩人的印象,這就從心理上拉開了自己與選民的距離。求職麵試中的自我推銷的道理也是如此。
在自我推銷中,應盡量回避使用"很"、"極"、"最"等極端的詞。例如,說"我是我們班上學習成績最好的"、"我的社交能力極強"、"在電腦操作方麵我很有一套",這樣不留一點餘地的自我推銷,有炫耀之嫌。即使真的如你所說,那也隻要把求職材料交給對方看看,便可達到展示自我的目的了,這比用自己的口說出效果要好得多。
8.語言應對,注意角色
不管應試者的語言多麼自信,才能多麼出眾,動機多麼純正,招聘的落腳點還是在能否勝任工作上麵。所以,就將來的工作的某種假想情景虛擬一些問題,常常是招聘麵試的語言應對內容。這時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角色語言的應變能力。
例1三位男性應試者的不同回答
國外一旋館老板測試三名男性應試者,問:"假如你無意推開房門,看見女房客正在淋浴,而她也看見你了,這時你該怎麼辦?"
甲答:"說聲'對不起'。然後關門退出。"無稱呼,雖簡潔,但不符合侍者的職業要求,而且也沒使雙方擺脫窘境。
乙答:"說聲'對不起,小姐'。然後關門退出。"稱呼準確,但不合適反而加深了旋客的窘迫感。
丙答:"說聲'對不起,先生'。然後關門退出。"
結果,丙被錄用了。
老板之所以錄用丙因為他的這種故意誤會的說法,維護了旋客的體麵,非常得體、機智,表現出一個侍者所應該具有的職業素質和應變能力。
例2某甲對招聘人員的答問
招聘者:你對員工分配工作,是以什麼為根據?
某甲:我了解他們每一個人的能力,我根據他們的能力分配他們的工作。
招聘者:員工分別工作,你怎麼知道他們成績的好壞?
某甲:我自然會親自檢查他們。
招聘者:這樣檢查,豈不是要花大量的時間?
某甲:我是主管,有責任檢查他們的工作,因此不怕花時間。
招聘者:你有那麼多時間嗎?
某甲:當然啦!幾乎一天的時間全得花在這些事情上,因此每天都得很晚才能回家。
某甲的回答顯得十分籠統、概括。他沒有從具體管理工作的角度和細致的情況作回答,就事論事,沒有能夠提出有創見性的建議和舉措。他對自己在可能擔任管理者的情形下,應該怎樣開展工作和指導下屬如何開展工作並不清楚明晰。招聘者由此可以斷定某甲沒有管理工作的實踐經驗。或有另一種情況,是某甲可能擔任過管理者,但其管理方式生硬、不靈活,管理狀況極為混亂。
例3某乙對招聘人員的答問
招聘者:你對員工分配工作,是以什麼為根據?
某乙:我將分成四組,各組分別負責某一特定部分的工作。
招聘者:員工分別工作,你怎麼知道他們成績好壞?
某乙:我命令他們將完成的工作一一記錄在各自的工作日記上。如果是例行的工作,我會隨時抽查,如果是重要工作,我便另作定時的檢查。
招聘者:你這樣檢查或抽查,能有效果嗎?
某乙:檢查錯誤的可能性不大,而且這樣一來我總結後可以勻出時間來注意別的事情。
招聘者:注意什麼別的事情?請舉個例子好嗎?
某乙:例如新製度的規劃和發展之類。
從某乙的答話中,又給求職者什麼新的啟示呢?招聘者對某乙所提的問題,開始和對上例中某甲的提問基本相同,隨著招聘雙方談話的深入,招聘者根據情況的發展變化及時調整談話和提問的策略,從而使麵談取得較好的效果。
9.語意清楚,防範誤區
在求職談話中常常產生一些不當的行為,不僅不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而是給招聘者留下不好的印象。求職談話中的誤區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
(1)求職談話誤區一--以自我為中心
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許多求職者往往因謀職不暢而牢騷滿腹,然而,事實果真如他們所抱怨的嗎?我們不妨看看一些案例,幫助他們走出求職的誤區。
(2)求職談話誤區二--圍著障礙話題轉圈子
在求職交談中,應當把問話的意思深入下去,而不應該隻在話題上亂轉,使招聘者覺得自己有創意,從而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
(3)求職談話誤區三--驚慌失措,應變不足
在求職交談中,應當沉著冷靜,不慌不忙,注意招聘者提出的要求,而不應該驚慌失措、無所是從。這樣才能穩定情緒侃侃而談。
例1博士畢業生求職失敗
某科學院一名博士生畢業時向北京一所高校發出了求職信,並接到了麵談的通知。這位博士生讀博士前就已被評為講師,但家屬工作單位都在外地。在麵談時,招聘者告訴他,他的未來的上級是一位比他還年輕的博士。求職者聽到後言語中流露出輕蔑的語氣。當他再次找到這所高校時,人家已錄用了另外一名碩士畢業生,他隻好打起行李回到外地。其實那位和他麵談的年輕人正是想錄用他的關鍵人物。人看上去雖然年輕,但已是一個國家重點項目的負責人,是留美回國的博士生,人事部門有意安排他來麵談,主要是從今後開展博士後研究的角度著想。事後這位年輕人說:"這位求職者外語水平不符合要求,而且妄自尊大,目空一切,不像是他在求職,反而像我在求職,這種人即使在國外也不會找到合適的工作。而我們現在尋用的這個人,家也在外地,不但專業水平和外語水平很高,人也很謙虛,很有發展前途。"
這個案例說明,求職麵談時尊重對方至關重要。
在麵談過程中,招聘者作為主考官,自然操縱了求職者的活動成功與否,他的發問具有極強的導向性,倘若求職者沒有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反賓為主,把招聘者置於次要的地位看待,必然陷入"自我中心"的怪圈,招致招聘者的反感,其結果不言而明。
例2八名考生麵對棘手問題的不同表現
國外一家公司聘用一名公關部長,經筆試篩選後,隻剩下八名考生,等待專業技能考試。
考試限定每人在兩分鍾內對提問做出回答,每一名考生進入考室,主考官都說:"請您把大衣放好,在我麵前坐下!"其實考室內除了考官使用的一桌一椅外,什麼也沒有。考試時的具體情形如下:有兩名考生不知所措,兩名急得掉淚。另有一人,聽到提問,脫下大衣,放在考官的桌上,然後說:"還有什麼問題?"這五名考生都被淘汰了。
剩下的三名考生中,有一名聽到提問後,環顧室內,先是一愣,旋即脫下大衣,往右手上一搭,躬身施禮,輕輕說:"這裏沒有椅子,我可以站在您麵前,等待回答下一個問題嗎?"公司評論說:"有一定應變能力,但創新、開拓不足。彬彬有禮,能適應嚴格的管理製度,可用於財會、秘書部門。"另一名考生回答是:"既然沒有椅子,就不用坐了,謝謝您的關心,我願聽候下一個問題。"公司的評語是:"守中略有攻,可先培養用於先對內、後對外。"最出色的一名考生的表現是聽到發問後,眼睛一眨,把自己候坐的椅子搬進來,放於離考官1米處,然後脫下大衣,折好放在椅背上,自己在椅子上端坐。當"時間到"的鈴聲一響,他即站起欠身一禮,道聲:"謝謝",便退出室外,把門關上。專家的評語是:"不著一詞而巧妙地回答了試題;性格富於開拓精神,加上筆試成績又佳可以錄用為公關部長!"
求職麵試是求職過程中的關鍵一環,它的地位高於筆試。當求職者麵談時,往往由於十分緊張,心理壓力很大,從而間接影響了其應變能力和反應的迅捷速速。在招聘者所提的問題難度較大情況下,首先要沉住氣,穩重沉著思考對策,並恰如其分地開拓大腦中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結合具體的問話情境,想出多個回答方案,篩選出一個最佳的回答,在講話中要配合適當的動作。切忌慌張失措,反應呆板、僵滯而無應變能力。在答語過程中也要細致,不漏掉一個問題。求職麵談中千萬不要因問題出乎意料而手足無措,這樣使考官馬上對你產生否定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