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讓上司看重自己的談話技巧(3 / 3)

東方朔一聽,趕緊叩謝龍恩,而後站起來,拱手向大臣們請罪,做了自我檢討:

"東方朔啊東方朔!你竟然受賜卻不待聖旨,是多麼的無禮!你能自己拔劍砍下肉,又是多麼的無禮!你能自己拔劍砍下肉,又是多麼的勇敢!並且所割下的肉不多,又是多麼的廉潔!剩下的肉留給其他的人,又是多麼的公平仁慈啊!"

武帝一聽,忍俊不禁,笑出聲來,無可奈何地說:"叫你自我檢討,你卻自我表揚起來了!"

結果,武帝不但不殺東方朔,又賞給他好酒十斤,好肉一擔,把其他大臣的眼都給看紅了。

東方朔作為漢武帝的寵臣,對武帝的性情自然十分清楚。漢武帝的為人,一則特別自尊,二則酷愛詼諧。東方朔不待聖旨擅割祭肉,冒犯了漢武帝的尊嚴,自然龍顏震怒,所以當他責問東方朔時,東方朔連連叩頭請罪,承認自己確實有罪。而當漢武帝怒氣漸消,要東方朔自責時,東方朔抓住這麼一個大好機會,極盡詼諧之能事,在自責時亦嘲亦解,使漢武帝對他的詼諧語言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

與上級交往的重要任務是爭取上級對自己工作提供物質的或精神的關心、幫助和支持。為此,你必須與上級建立良好關係。作為個人,上級也會有個性和好惡,這好惡將在對人對事的態度上產生很重要的影響。有必要了解上級的個性特征,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其所好,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言語聲聲入領導之耳。東方朔能在漢武帝時代多次化險為夷,都是因為他滑稽的語言很對漢武帝的胃口。

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可以說些話、做些事來投領導所好,以換取更大的工作便利,這與溜須拍馬的惡劣言行不可等同視之。

例3照顧上司的麵子

林局長買了一隻名貴的手表,為了炫耀他的高貴,他常常在下屬麵前故意露出手表來看時間。

有一天,辦公室秘書高艮故意問道:"局長,你的表好像剛換過一塊吧!"

"嗯,我托人從瑞士買了一塊新表。"

"哦,怪不得,我就覺得這隻表挺順眼的,不錯,還是名牌呢。我的表才是石英表。"

"謝謝,其實你的石英表也還好,隻是太便宜了。"

"我真希望有一天也能有帶那種名牌手表的身份。"

有些上級因為擁有權力,所以往往在人前擺出一副誌得意滿,麵子十足的模樣。林局長大概就屬於這一類型,他炫耀手表的目的,隻不過是想讓大家感覺他的分量。雖然真正有學識、有涵養的人是不會刻意炫耀自己的,但是既然林局長喜歡這麼炫耀,你也沒有必要在他麵前表現出你的譏諷。高艮的辦法是最妥善的了。林局長喜歡別人注意到他的新手表,最好再稱讚幾句,高艮就這麼做,趕快讓林局長感到有麵子,滿足他的虛榮心。這樣做,在當時給子林局長麵子,又保證了辦公室的和諧氣氛;在以後,則他的前途順暢、平坦。

6.關鍵地方多請示

聰明的下屬善於在關鍵處多向領導請示,征求他的意見和看法,把領導的意誌融入正專注的事情。關鍵處多請示是下屬主動爭取領導的好辦法,也是下屬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證。

例大將軍徐達的請示報告

中國古代就有很多能臣非常重視於關鍵處多請示的技巧,徐達便是其中一個。徐達原為朱元璋的老部下,在攻打張士誠時,朱元璋任命他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命率20萬水師進逼湖州,一路大捷,最後把張士誠部隊團團包圍在蘇州城,在城外築起三層土台,鳥瞰城內動靜,並架起弓弩火槍,台上高架大炮,攻下蘇州城可以說如探囊取物不費吹灰之力了。但此時徐達非常謹慎,他平時深知朱元璋的脾性和虛榮,經過冷靜地深思熟慮後,立即派心腹密使趕到朱元璋那裏請示攻城計劃。朱元璋聽了彙報後很高興,他自己也拿不出主意,就寫信大大誇獎了徐達一番,大意是"將軍向來勇謀絕倫,故而能夠粉碎亂謀,削平群雄,現在事必稟告請命,這是將軍的忠誠,我甚為安慰。然而將在外,君不必禦。軍中的輕重緩急,將軍應相機而行,我不從中製約。"徐達接到指示後,既然朱元璋放權於他,便立即揮軍直搗蘇州城,活捉張士誠,收降敵兵25萬人。朱元璋滿心歡喜,封徐達為信國公,犒勞三軍將上。

徐達之所以屢立戰功而又深得朱元璋信賴,與他的老謀深算是分不開的。朱元璋作為主帥,在他江山還沒有坐穩的時候,對他自己的權威性很敏感,擔心部屬能力超過他而心懷野心,關鍵事情不請示無疑是對他的忽視和挑戰。徐達深明此道,巧妙地經常使用請示的技巧贏得了朱元璋的信任,值得借鑒和學習。

7.怎樣表達反對意見

在工作中,下級一般聽從上司的安排,不提出反對的意見,但有時,對上司的反對意見也是避免不了的,如何提出這種反對意見則是技巧性很強的工作。直接的表達反對性意見,會激起領導的不良情緒反應,挫傷領導的自尊和臉麵,造成不必要的衝突和摩擦。而間接性的手段則會為領導接受你的意見提供一個平和的環境。

例1妙用迂回術--表達反對意見的策略(一)

春秋時期,齊景公放蕩無度,喜歡玩鳥打獵,並派專人燭鄒來專管看鳥。一天,鳥全都飛跑了,齊景公大怒,要下令斬殺燭鄒。這時,大臣晏子聞訊趕到,他看到齊景公正處在氣頭上,怒不可遏,便請求齊景公允許他在眾人之前盡數燭鄒的罪狀,好讓他死個明白,以服眾人之心。齊景公答應了。於是,晏子便對著燭鄒怒目而視,大聲地斥道:

"燭鄒,你為君王管鳥,卻把鳥丟了,這是你第一大罪狀,你使君王為了幾隻鳥兒而殺人,這是你第二大罪狀;你使諸侯聽了這件事,責備大王重鳥輕人,這是第三條罪狀。以此三罪,你是死有餘辜。"

說罷,晏子請求景公把燭鄒殺掉。此時,景公早已聽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轉怒為愧,揮手說:"不殺!不殺!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

這個故事就是下級迂回地批評領導,表達反對性意見,並被領導心悅誠服的接受的很好的一個例證。很明顯,晏子是反對景公重鳥輕人的,但他看到景公正處於氣頭上,直諫反而不妙,於是就采取了以退為進、以迂為直的方法來間接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使齊景公得以領悟其中的利害關係和是非曲直,達到了既救燭鄒之命,又得以說服景公的目的。而且,晏子也避免了直接觸犯景公,給自己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迂回地表達反對性意見,可避免直接的衝撞,減少摩擦,使領導更願意考慮你的觀點,而不被情緒所左右。

例2妙用借喻--表達反對意見的策略(二)

晉靈公貪圖享樂,竟然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建造九層之台,還規定誰也不能進諫,否則,當死不赦。荀息知道這事後,卻來求見靈公。靈公料他必為進諫而來,便張弓搭箭,隻待他有半句諫言,就一箭射死。誰知,荀息隻是笑著欲給靈公表演小技:在十二個重疊起來的小棋子上麵,再加上九個雞蛋。靈公欣然應允,令其當眾表演看看。

荀息疊好十二個棋子後,開始加放雞蛋,這時,眾人及靈公無不驚訝:"這哪能成?險矣!險矣!"荀息卻不以為然地說:"這算什麼?還有比這更危險的呢!"荀息趁機陳詞:"九層之台,造三年尚未完工,以致無人耕織,國庫空虛,況且鄰敵侵吞我們。長久下去,必將亡國,豈不更險乎?"

至此,靈公恍然大悟,自歎"錯矣"!於是下令停止高台之築。

晉靈公一意孤行,執意要造九層之台,這個行為荒謬、危險,而且勞民傷財。荀息並不直接進諫,而是設計出在棋子之上疊放雞蛋的小技,以其簡明易懂讓靈公充分認識到類似行為的荒謬性、危險性,然後趁熱打鐵,將它與靈公的高台之築相聯係,陳說高台之築帶來的嚴重危機,終於促使靈公改變初衷,停止工程。

上級的決定未必都是正確的,偶然的失誤甚至可能對國家、社會、人民造成危害。公務員的責任要求你在這種情況下,不要故意與上級對著幹,破壞上級權威,損害上級形象,而是要千方百計地使上級意識到自己的失誤,自行收回成命,既阻止不良後果的發生,又顧及上級權威。

一旦上級仍然固執己見,自以為是,往往很難聽得進不同意見,要想說服這種上級,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運用類似的事例或行為,有意識的比較給他聽,使他警醒,改變原來的態度或做法。假如你在說服上級的過程中,一時找不到或編不出類似事例,你不妨動動腦筋,用荀息的方法來設計出簡明易懂的類似行為,從而達到說服對方阻止失誤發生的目的。

例3借古諷今--表達反對意見的策略(三)

二戰期間,美國的一批科學家要試製原子彈,他們把這項工程定名為"曼哈頓工程"。核物理學家西拉德草擬了一封信,由愛因斯坦簽署後,交給美國經濟學家、羅斯福總統的私人顧問亞曆山大·薩克斯麵呈總統羅斯福,信的內容是敦促美國政府要搶在希特勒德國前麵研製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