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駕馭下屬的談話技巧(2 / 3)

大沙發搬不出去,很顯然是未找準角度和方向,善於誘導啟發的毛澤東沒有直接批評,而且說自己有件事想不通,想不通的理由是先蓋房間後搬沙發還是先擺好沙發再蓋房間。道理盡在不言之中,給衛士們以深刻的啟迪。(3)委婉批評。

對下屬的批評不以直接嚴厲的言辭形式,而是以婉轉的方式讓其意識到錯誤,這樣更能起到感化人的目的。

例尷尬的秘書長

馮玉祥本人不抽煙,也最討厭部下吸煙。他禁煙軍令極嚴,莫之敢犯。當然高級軍官中偷偷吸食者,也不乏其人。有一次,他突然跑到秘書長魏書香室內,忽覺煙味彌漫,撲鼻而來。馮玉祥即朗聲如八股先生讀文章般念道:"你的屋子,又熏又臭,又臭又熏,既熏且臭,既臭且熏,熏而又熏,熏而又臭,熏熏臭臭,臭臭熏熏,亦臭亦熏,亦熏亦臭。"言畢,掉頭不顧而去,弄得魏書香好不尷尬。

麵對高級軍官魏書香違反禁煙軍令之事,馮玉祥沒有直言批評,也沒有說要按軍令來處罰,而是對魏的屋子進行描述--描述具有非常強烈的藝術性,隻用兩個詞:一為動態過程的"熏"和一為實際結果的"臭"來組合,運用語義反複和語形回環的言語方式,像拉線團似的構成了五種不同的回環形式,在語形上具有強烈的誇張性,通過這種誇張的語形結構委婉地表達了極其強烈的厭惡情感,弄得魏書香尷尬至極。

5.溝通思想,上下同欲

以談話的方式創造良好的氣氛溝通與下屬的思想,從而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例1創造契機

1965年7月26日,毛澤東接見回歸祖國的李宗仁夫婦和機要秘書程思遠。進餐敘談中,毛澤東忽然問程思遠:"你的名字為什麼叫做程思遠?"

程思遠帶笑地回答說:"思遠就是想得遠,正因為想得遠,我才回來跟毛主席和共產黨嘛。"

毛澤東聽後露出了笑容,讚賞了他們的愛國行為。

程思遠先生的名字按字麵意思可以解釋為"想得遠";在特定的場合,還可以為話題的深入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如在和回歸祖國的李宗仁夫婦一起被毛澤東接見時,程思遠先生借回答毛澤東關於自己名字的提問之機,坦誠地表露了自己的思想和心跡,表示願意跟著毛主席和共產黨,不僅體現出機動靈活的風趣感,而且為深入交談創造了良好的契機。

例2營造氣氛

1958年前,主持上海《新民晚報》的趙超構犯了一些錯誤,為此他向毛澤東及有關組織寫了檢查。後來毛澤東在上海接見他。會見時,毛澤東見趙超構懷著一種忐忑不安的心情在等待對自己的批評,毛澤東便沒有直接談錯誤的事,而是詼諧地對在座的其他人介紹說:"宋高宗的哥哥來了。"整個會見氣氛馬上輕鬆活潑起來。趙超構的拘謹不安也不翼而飛。然後他們才暢談起如何對待錯誤和總結經驗的問題。

宋高宗名趙構,而主持上海《新民晚報》的叫趙超構。趙超構因為犯了錯誤,在毛澤東接見時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對自己的批評。這種情緒非常影響氣氛,毛澤東便把宋代皇帝趙構與現代人趙超構聯係起來,說"宋高宗的哥哥來了。"時空的跨越,因一"超"字而說成"哥哥",還是"皇帝的哥哥",使人頓感妙趣橫生。這一用意深刻的笑話,縮小了領袖與群眾的距離,消除了趙超構那種吉凶未卜的緊張心理,為情感和思想交流創造出和諧的氛圍。

例3平易近人

1937年夏,應國民黨127師師長陳離的邀請,朱德總司令對全師官兵進行了一次演講。朱總司令的開場白精彩極了。他說:

"兄弟們,鄉親們!你們辛苦了呀!你們從四川跋山涉水,步行幾千裏,來到這裏(山西洪洞),抗擊日寇,實在是偉大光榮,我特代表八路軍全體指戰員來歡迎你們、慰問你們。我們四川子弟有機會出來參與國戰,挽救民族危亡,是四川人的光榮,是四川人的驕傲。我也是四川人,也巴著你們享受到光榮。"

接下去,朱總講了為什麼要抗戰,如何抗戰的道理。最後,朱總說:

"你們初次離開家鄉,遠來北國,可能水土不服,生活不習慣,希望你們注意起居,保重身體,好為國殺敵。"

演講之後,127師官兵非常感動,他們說:"朱總司令謙虛儉樸,不拿架子,左一個士兵兄弟,右一個士兵兄弟,把我們揀到碗子麵上;還叫我們注意起居,保重身體。令人聽了心裏安逸,跟著這樣的長官當兵打仗,打死了都值得。"

朱總司令在這篇演講中表現出來的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與現在某些公務員的工作作風恰好形成鮮明的對比。國家公務員身處各級行政管理的崗位上,與社會的方方麵麵發生著廣泛的聯係,公務員的業務活動,除一部分是下基層調查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外,更多的時間是在機關裏接洽前來辦事的人員,其中包括相當部分的基層群眾(下基層更是和群眾打交道)。這就要求公務員要態度謙遜,待人和氣,熱情接待群眾。目前,許多行政機關還存在著"門難進",各部門互相推諉,這個部門推給那個部門,那個部門再推到另一個部門,來訪者光是找辦公室的門,就得老半天。"臉難看",對來訪者不熱情,不讓坐,不倒水,甚至照幹自己的事,對來人哼哼哈哈,不理不睬,對群眾缺乏應有的尊重。"話難聽",聽來訪者談話不耐煩,自己說話口氣大,打官腔、動輒訓人。"事難辦",你急他不急,慢條斯理,根本不為來訪者著想。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從根本上使公務員樹立起服務思想,急群眾所急,特別要在語言上表現出對群眾的禮貌和尊重,消除群眾的不安心理,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和工作的開展。

例4尋求共同點

1860年2月11日林肯就任美國總統前夕,對家鄉人民發表了一場告別演說:朋友們:

任何一個人,不處在我的地位,就不能理解我在這次告別會上的憂傷心情。我的一切都歸功於這個地方,歸功於這裏的人民的好意。我在這裏已經生活了四分之一世紀,從青年進入了老年。我的孩子們出生在這裏,有一個孩子埋葬在這裏。我現在要走了,不知道哪一天能回來,或者是不是還能回來,我麵臨著的任務比華盛頓當年擔負的還要艱巨。沒有始終伴護著華盛頓的上帝的幫助,我就不能獲得成功,有了上帝的幫助,我絕不會失敗。相信上帝會和我同行,也會和你們同在,而且永遠是到處都在。讓我們滿懷信心的希望一切都會圓滿。願上帝保佑你們,就像我希望你們在祈禱中會求上帝保佑我一樣,我向你們親切地告別。

這篇演講沒有豪言壯語,沒有號召鼓舞,隻是像一個老朋友,說著共同的經曆,談著共同的信仰,表達共同的意願而依依惜別。這些共同的地方縮短了林肯與聽眾的心理距離,實現了雙向交流,使演講取得了催人淚下,不點自通的藝術效果。

作為國家公務員必須在唯物史觀的指導下,充分認識人民在國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認識自己的權力是來自於人民,服務於人民的,自己是社會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務員,必須徹底廢除舊社會遺留下來的那種"為民作主"、當"父母官",自居於社會和人民之上的舊官吏的腐朽觀念。

各級公務員要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人民公仆的身份,真心誠意地為群眾服務,放下架子,主動接近群眾,想方設法為群眾解決問題。為了實現與群眾的接近,有必要學習林肯在這一篇演講中所用的方法,尋找與群眾在立場、觀點、文化背景、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生活習慣、文化素養、知識結構等方麵的共同之處,用你的語言告訴群眾"我們有很多共通的地方",這樣,群眾接受你的可能性更大,你的意見會引起注意和重視,你的工作會得到支持。

6.寬以待人,營造氣氛

在與下屬談話時,應該以和藹的神色,寬容的精神,從而打消下屬的顧忌,營造良好的氛圍,激發下屬的工作熱情。

例和風細雨化幹戈

某廠長治廠很嚴。吊兒郎當的工人小丁上班擅離職守,被廠長按規定扣發了獎金。小丁不服氣,怒氣衝衝地進了廠長辦公室:"你們憑什麼扣發我的獎金?為什麼那些幹活幹不過我的人不扣?你們這種做法是不是鼓勵我們上班消極怠工?"廠長微笑著,起身讓坐,還掏出煙盒,友好地遞給小丁一支煙,小丁摸出打火機把兩人的煙都點上,嘴巴還是氣鼓鼓的。廠長拿出杯子給小丁斟了一杯茶,然後才坐下來和聲細語地問他:"憑什麼理由扣你獎金你還不知道嗎?""說我上班曾有兩回離開車間去買東西。"小丁說話的火氣比進門時明顯下降了許多。"噢,那是執行廠裏的工作製度啊!""是倒是的,不過你們也太狠了,就那麼兩回,一共一點點時間,再說我也沒有不完成生產任務啊!""你能完成生產任務是好的,但你替我想想,不扣你獎金,是不是客觀上肯定你這種錯誤做法是對的呢?假如上班時間這麼自由,我這廠長就不好當啦。"這時輪到這位小丁沒話說了。"好了,這次獎金就這麼扣了,下個月好好幹,再超產把它補回來。"在廠長給他下台的台階麵前,小丁也就見好就收,順台階下,很客氣地離開廠長辦公室。

在小丁咄咄逼人,挑起戰火的過程中,廠長始終以禮相待,讓座、遞煙、斟茶,而不是板起麵孔,擺出一副執法官的樣子。對於小丁的牢騷埋怨,廠長既不一味壓製,也不一味責備,而是悉心聽取,從中了解小丁的不滿緣由,以便對症下藥,有的放矢地進行解釋說服工作。

上級要具備寬容他人、善於團結下屬的素質。在工作中,由於利益、觀點、態度的差異或對立,上下級之間、組織與個人之間有可能出現令人困擾的情形,引起下級的牢騷抱怨,甚至可能把怒氣發泄到上級頭上。領導同誌要有博大的胸懷,以事業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不計較個人恩怨,要善於聽取和采納不同的意見,不能因為別人與自己意見不同就側目而視,更不能因為下級的抱怨而采取睚眥必報的態度。對下級的抱怨,耐心地傾聽;對下級的無禮,以禮相等。使對方能退一步心平氣和地進行思考,真正想通,最後得到"化幹戈為玉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