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駕馭下屬的談話技巧(3 / 3)

上級任用下級,應該本著用其所長、用人不疑的原則,既然把下級推上一定崗位,就必須信任下級。必須大膽任用,放手讓下級行使權力,讓下級真正做到有職、有權、有責,以便其充分發揮才智,施展才幹,履行公務。下級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也有時候會出現失誤,既已授權,就要容人之過,不應該求全責備,分析造成這些失誤的原因,幫助下級彌補缺失,使之進步。

7.擺明事實,以理服人

一般而言,上級對下級的談話都應該在擺事實講道理的基礎上使下級人員心服口服。

例1放下官架子解決難題

某學校對一個年級重新編班。不巧,幾個差生陰差陽錯地全分到一個班上,他們不但成績差,而且老是調皮搗蛋,老師見了就頭疼,不用說,這個班的班主任誰也不願當。

校長選中了當了多年班主任的黃老師,他對黃老師說:"這次分班沒分好,也不好再重分了。六班調皮學生多,會影響紀律,影響成績,當然也會影響班級榮譽。弄不好別人還會說班主任沒本領。你教學、管班都有一套經驗,我們才找你的。你去年送走的班級剛接手不也是差班嗎?最後各方麵比哪班弱了?臨走學生圍著你哭成了一團。這班你就應承下來吧。學生家長會感激你的,我們也感激你為學校解決了這個難題。"

黃老師答應下來了。

校長找黃老師談話,沒擺官架子,不打官腔,隻是與黃老師交心,表現出對她的尊重和理解。當然,黃老師也不便推辭了。她順暢地接受任務,並盡心盡力地幹好工作。

上級在給下級布置任務、提出要求、以及處理有關下級人員的事情時,要體諒下級的處境和困難,設身處地、將心比心,避免讓下級為難,盡量讓指示、要求符合實際情況,讓事情的處理合乎情理。

上級和下級盡管有職位高低之別,但是,上級在給下級布置任務的時候,不能完全以強硬的命令形式下達,反對擺官架子。要多與下級交心,互相溝通,特別是作一些與下級利益攸關的決定時,更應多聽取建議,多征求意見。這樣,既有助於下級愉快的接受決定,也有助於上級避免指揮和決策的失誤,提高領導水平。

例2以退為進,打開局麵

計劃生育工作在富裕起來的大趙莊遇到了難題。為了打開局麵,村支部書記武耕新決定召開一次動員會。

這天晚上,他把計劃生育的釘子戶召集到大隊部開會。他開門見山地問:"叫你們隻生一個孩子,你們想得通嗎?"

"想......不通。"大家說。

武書記說:"不光你們想不通,我也想不通,老話說,一個眼不算眼,一個兒不算兒嘛!"

婦女們一聽就愣住了,都懷疑自己的耳朵聽錯了。沉默了一會兒後,大家都叫好說:"這才是大好人,好書記。"

"別忙!"武書記擺擺手,說:"我想不通也沒有用,在計劃生育上,我說話不算數,縣裏有指標卡我。你們要想多生孩子,那我明天就下台,誰願意生多少就敞開生!"

"不行,你下了台大趙莊怎麼辦?"婦女們著急地說:"那可不行。"

書記說:"你們想生孩子還管大趙莊幹嘛?"

"你不當書記大趙莊非亂套不可。"

武書記叫真兒說:"不行怎麼辦?"

婦女們說:"我們聽你的。"

"真聽我的?"武書記黑虎著臉,斬釘截鐵地說:"一戶一個,不論男女,多一個也不行!同意就散會,誰不同意就留下來當大趙莊的主事人!"

"同意!"婦女們一個個都乖乖地走了。

計劃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難作的事,除了與傳統思想意識有關係之外,經濟上的落後恐怕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然而,實行計劃生育是一條基本的國策,是促使我國走向繁榮昌盛、人民過上富裕幸福生活的積極舉措,因此必須千方百計地保證施行。大趙莊的武耕新書記采用以退為進的方式,確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辦法。在計劃生育釘子戶的會上,武書記先退了兩步:第一步同意大家"隻生一個想不通"的觀點;第二步因為想不通也沒有用,所以你們要想多生孩子,我明天就下台。第一步退得大家拍手叫好,第二步退得大家急裏添憂,大家乖乖宣布"我們聽你的"。這時,武書記抓住時機,大步前進,宣布"不論男女,一戶一個,多一個也不行!"利用自己的威信,以退為進來"要挾",終於把釘子戶們一個個都征服了。

例3不燒皇宮的理由

俄國偉大的十月革命剛剛勝利的時候,象征沙皇反動統治的皇宮被革命軍隊攻占了。當時,俄國的農民們打著火把嚷道,要點燃這座舉世聞名的建築,將皇宮付之一炬,以解他們心中對沙皇的仇恨,一些有知識的革命工作人員出來勸說,但無濟於事。

列寧同誌得知此消息,立即趕到現場。麵對著那些義憤填膺的農民,列寧同誌很懇切地說:

"農民兄弟們,皇宮是可以燒的。但在點燃它之前,我有幾句話要說,你們看可不可以呢?"

農民們一聽這話,列寧同誌並不反對他們燒,立即允諾道:"完全可以。"

列寧同誌問:"請問這座房子原來住的誰?"

"是沙皇統治者。"農民們大聲地回答。

列寧同誌又問:"但它又是誰修建起來的?"

農民們堅定地說:"是我們人民群眾。"

"那麼,既然是我們人民修建的,現在就讓我們的人民代表住,你們說,可不可以呀?"農民們點點頭。

列寧同誌再問:"那還要燒嗎?"

"不燒了!"農民們齊聲答道。

皇宮終於保住了。

遷怒於物往往是情感樸直、思維簡單化的一種表現,關鍵在於疏導。麵對激憤的群眾,列寧的五句問話理清了群眾思路,提高了其思想認識,保住了皇宮這座舉世聞名的建築。他采取的步驟是,首先理解和讚同群眾的觀點,這樣可以爭取到引導群眾的時間和機會;其次,正本清源,使農民們懂得,皇宮原來是沙皇統治者居住的,但修建者卻是人民群眾;如今從沙皇手中奪過來回歸人民群眾,就應該讓人民代表住,這個道理是可以服人的,因此農民們點了點頭。最後一問,是強化迂回誘導的結果,讓群眾明確表態:"皇宮不燒了",從而完全達到了目的。

8.自我批評,樹立榜樣

"人無完人",領導也是一樣。因此,作為領導,應時時在下屬麵前作自我批評,為他們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從而也可避免下級人員犯類似的錯誤。

例彭德懷的吃梨賠禮

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因為一封電報的事錯怪了洪學智將軍,對他發了火。事後,彭德懷心裏很過意不去。第二天早飯時見著洪學智,他拉著洪學智的手說:"你看看,昨天錯怪了你,對不起呀!"洪學智笑著說:"彭總呀,你怎麼講這個話呢?這我可擔當不起呀!"彭德懷見桌子上放著梨,便拿起一個遞給洪學智,笑著說:"吃梨、吃梨,給你賠個梨(禮)。"一句話,說得二人哈哈大笑。

彭德懷一向以直言爽快、心胸坦蕩而受到人們欽佩。這裏,他不因自己是司令員而居高臨下,盛氣淩人,而是知錯必糾。他先是坦率地直認其錯,然後又見物生情,將"梨"諧解為"禮"。既不失大將風度,又達到了賠禮道歉的目的。

上級在執行公務中難免會有意無意地錯怪下級,認識到了就應該向對方賠禮道歉,以消除誤解,增進團結。但是,由於自尊心理的驅使,特別是一些領導幹部還沒有正確樹立上下級平等的觀念,往往覺得不必向下級道歉,或難於啟齒,覺得有失麵子和身份。彭德懷的地位不可謂不高,"麵子"不可謂不大,但他卻為了一次錯怪而兩次認錯,或直接或委婉,表現了領導同誌應有的自我批評精神。

9.避實就虛,婉言拒絕

在工作實踐中,經常會出現你的下屬為圖個人名譽及升遷而向你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的情況。對於這些無理要求,你既不好滿足他,又礙於情麵而不好直接拒絕他。所以通常避實就虛,棄主取次的委婉論辯術會幫你大忙。

例吳佩孚的妙語回絕術

吳佩孚原是直係軍閥中的一支,後來勢力逐漸強大,成為權傾一方的人物。他少年時的同學王兆中前來投靠。吳知道他的才能平平,看在同學的分上,隻好給他安置了一個上校副官的閑職。但王想過當縣長的癮,要求派往河南。吳佩孚以"豫民何辜"斷了他的念頭。不久,王兆中又請求調任旅長。在申請書上寫道:"兆中願率一旅之師,討平兩廣。將來班師凱旋,一定解甲歸田,以種樹自娛。"

吳佩孚加上了幾個字:"先種樹再說。"

對待實在平庸無能的王兆中,吳佩孚是早有轟他的意思,但總礙於老同學麵子而不好直說。對待他的第一個要求,吳佩孚以"豫民何辜"這個反語相答,意為河南的老百姓有什麼罪過值得派一個無能的人,用庸政來懲罰他們呢?後來王兆中又提出個不相稱的要求,吳佩孚順水推舟,抓住對方申請書上"種樹"一詞做文章,故意不理其"率旅"的要求,棄主取次,避實就虛,機智巧妙地拒絕了王兆中的請求,同時又暗中教訓了王兆中一番。

第三篇青年談判實用技巧談判:一場唇槍舌劍的"戰爭"--青年談判技巧導論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越來越激烈,社會組織的生存和發展,一方麵要求內部各部門、各環節緊密配合、團結一致;另一方麵就要通過各種措施與途徑,謀求與外界相關部門的合作。合作為了互利,合作為了共同發展,而要使社會組織與外界很好地合作,談判是不可缺少的形式。

談判的目的不在於一定要戰勝對方,而是在於達成某種協議,使雙方都獲益。談判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多種因素,而談判口才無疑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