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反方南京大學隊在一辯立論陳詞中並沒有按照賽前既定原則中的:多講改革,多講經濟建設,多講股份製,聯產承包責任製,新稅製等等,而僅僅是極其溫和的從理論上闡述了隻有不立不破,我們的事業才有希望。
相反,正方北大隊卻頻頻出示不破不立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的實例。正方二辯陳詞幾乎從頭至尾一以貫之的論述:不破不立是一個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時代命題。
例3請君入甕
正方二辯:謝謝主席!大家好!剛才一辯指出我方一辯沒有反駁他們就先立後破了,但是我方一辯正是先破了題後立了論,不破不立呀!(熱烈掌聲)我方認為,不破不立,不僅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客觀真理,更是一個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時代命題。第一,改革是從破開始的。不破兩個"凡是",不破絕對權威,怎麼可能召開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又怎麼可能確立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正所謂是不破不立,破立結合。第二,農村體製的改革也是如此。不取消人民公社,不破平均主義、大鍋飯,那麼,怎麼確立聯產承包責任製?怎麼使那些敲破了鍾都不上工的農民得到吹糠見米的實際利益?其次,不破劃地為牢的戶口製度,不撤銷農民進城的禁令,那麼路遙小說《人生》中高加林與巧珍的悲劇,恐怕將不斷地上演。而城市第三產業的發展和鄉鎮企業占據半壁江山的奇跡也絕不會發生。第三,城市體製的改革也是如此。以前,我們是配給製,什麼都要按量供應。就說結婚吧,需要一斤喜糖,但這一斤喜糖,還需要靠七大姑八大姨湊齊了糖票,作出愛的奉獻呀!但是,現在計劃經濟上的配給製被打破了,立起了人們手中的新菜籃。從大商場中琳琅滿目的商品,到小胡同裏菜農津津有味的吆喝,隻要你有鈔票,就一定會心滿意足。第四,不僅改革是,開放,更是一個不破不立、破立結合的過程。不"仰天大笑出門去",又怎(鈴聲)能"我輩豈是同儔人"?不進行開放沿海、沿邊、沿江,又怎麼會使中國成為世界第十一位貿易大國。再次,不衝破傳統偏見,大膽引進,又怎麼能使中國成為亞洲第一大外資流入國?回顧改革開放的曆程,正是在不斷突破中,我們自強了;正是在不斷的超越中,我們富強了。因此,我們相信,隻要不斷地開通航道,隻要不斷地鑿破堅冰,我們就一定會"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謝謝大家!(長時間熱烈掌聲)
正方一步步走進了反方南大隊的圈套,而反方依然鎮定從容,沉住氣依舊從哲學定義,甚至引舉秦始皇的"車同軌、書同文"的古例來論證立破之間的關係。雖然間接也涉及到改革方麵的事宜,但都是淺談則止,沒有深入挖掘。
例4正方如臨深淵
反方二辯:謝謝主席!大家好!對方同學說,破就是破舊,那麼,我請問,如果新事物還沒有出現、確立的話,你如何能夠斷定現存的事物是舊事物?你又如何能斷定是不是應該破它呢?對方同學如果連這個問題都沒有搞清楚的話,那麼你們所謂的不破不立,隻能是瞎破瞎立啊!對方同學似乎還沒有理解今天你們要論證的是一個必要條件判斷,也就是說,沒有破就不可能有立。但事實告訴我們,許多新事物都不是從破中誕生的,譬如新興學科,生物化學就是生物學和化學兩門學科的基礎上綜合發展而來的,如果它是"破"難道是破了生物學和化學嗎?顯然不是,我方主張,不立不破,理由如下:第一,立為破指明方向,確立軌道。破是人的一種實踐活動,它應當是有理性、有目標、有計劃的;沒有確立方向和軌道的破正如行船沒有航標,飛機沒有航線,那是無的放矢,亂破瞎破,結果是後患無窮。第二,立為破提供標準。我們總是在追求完美,但是社會當中存在的許多製度有著不少的弊端和缺陷,難道我們就此要把它徹底地破壞嗎?當然不能。當我們還沒有立出一個更新更好的替代物時,破隻能是盲目的,隻能是冒險。正如我們沒有確立國家公務員製度,我們就不能徹底破除傳統的幹部管理製度;我們沒有樹立新稅製,就不能破除舊稅製,由此可見,不立不破是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法則。第三,立為破提供穩定的保障。破並不意味著無序,但是要做到有序,首先就應當立。在法律的更替當中,當我們還沒有確立一個新法,就不能破除舊法(鈴聲),否則就會陷入法律真空,無法無天,天下大亂。而在改革時期,不立不破就更顯得重要。東歐的一些國家,采取休克療法,不立就破,結果呢?使整個民族陷入混亂之中。秦始皇如果不"車同軌,書同文",又如何破六國之製,伐六國之弊呢?由此可見,沒有立作保障,破終究是要失敗的呀!第四,立是破的價值依據。立既是破的出發點,又是破的歸宿,沒有立新,破舊隻能是一場遊戲一場夢。美國戰後60年的青年,自己沒有創立出一個新的文化價值體係,卻要破除一切舊傳統,結果陷入了迷惘和空虛之中,成為"垮掉的一代",由此可見,沒有真正的立新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除舊。綜上所述,我方認為,不立不破,隻有這樣中國的改革才能成功,中華民族才有希望!謝謝!(長時間熱烈掌聲)
正方三辯發展本方立論:不破不立的陳詞還在緊密圍繞著改革開放的思路進行,從破除舊觀念才有改革之舉到破舊以自立,自新以自強,正方的辯論已越來越接近了反方布置好的陷阱。
例5反方欲擒故縱
正方三辯:謝謝主席,對方同學,各位評委,大家好!首先回答對方兩個問題。第一,生物化學是既沒有破了生物,也沒有破了化學,可是它打破了過去那種學科之間"老死不相往來"界線的狀況,這才立起了生物化學。第二,新稅製怎麼才能實行的呢?不破除舊稅製,就搞新稅製,那不就是新舊並行的混亂狀況嗎?所以說還是要先破後立呀!下麵,我從思想文化的角度進一步闡述我方觀點。首先,解放思想是不破不立,破立結合的。"五·四運動"的風暴、改革開放的春風,都是根本的破除了舊觀念的束縛,才有了中國的大變革、大發展。試想,不突破"左"的一套,怎麼會有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向"三個有利於"的轉化呢?如果不破除舊的習慣,我們哪一個敢於在一個"灰螞蟻、藍螞蟻"的世界裏西裝革履,穿紅掛綠呢?如果不打破舊框框,哪一個北京工人敢在工餘練個攤,補貼點兒家用呢?其實破除舊思想,樹立新觀念的過程已經、並且正悄悄地發生在我們身邊。其次,改革開放以來,外來文化大量地流入我國,其中當然包含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成果,可是毒素怎麼辦?拜金主義、個人主義、道德淪喪的東西是不是也要拿來呢?首先還是要經過一個分析、批判、篩選的破的過程,然後才能洋為中用。如果像對方同學那樣,不立不破,不破就立,連蒼蠅蚊子,一古腦兒先吞下去再說,那麼到發病的時候,就隻怕欲破不能、悔之晚矣呀!再者,怎麼對待傳統文化呢?要不要在破的基礎上再立呢?就好比對方的三位女同學吧,可以說是"南京有女初長成",可是不破除舊禮教,那麼恐怕至今(鈴聲)還是"藏在深閨人不知"呀!(掌聲)我們今天的比賽,也就不可能這麼精彩。如果說八股文不去打破,我們今天在這裏起承轉合、之乎者也,那麼我想電視台的收視率恐怕就保不住了。所以說,還是要遵循一個不破不立的過程。不分析、不揚棄,就不能使傳統文化揚長避短,就不能實現民族文化的複興。思想文化建設如此,改革開放也是如此。我們應該有勇氣麵對自我,麵對現實,破舊以自立,立新以自強,使改革開放的歲月,真正成為一個創新的時代。不破不立,中華民族應該敢於在探索中破舊前進,競爭中立新發展,使21世紀成為我們騰飛的世紀!謝謝!(長時間熱烈掌聲)
辯到這裏,可以說反方的欲擒故縱之術的施行已成功一半了。好戲就要開演了,請看反方三辯是如何從躲避談改革過渡到開始有興趣談改革。可以說,反方的進攻始露端倪。
例6三辯陳詞,一錘定音
反方三辯:謝謝主席!大家好。我很高興地聽到對方辯友在立論之初就已經看到了不破不立在文革中的危害,但是,遺憾的是他們把這個錯誤歸結為使用的人不當。而我們知道一把手槍如果它總是傷人,總是走火的話,那麼不管是像對方四位那麼善良的辯友來運用,還是由其他用心的人來運用,給我們帶來的危害都是同樣的呀!至於對方辯友談到的先破題再立論,我們知道如果沒有先擺明立場,就破題而入的話,隻怕是破到盡頭覆水難收。(掌聲)談到這裏,我想請教對方辯友兩個問題。第一,不破就不能立嗎?那麼要把北京建設成一座現代化都市,是不是要破除所有的民族建築風格呢?第二,沒有立的破有價值嗎?沒有立的支撐,破隻如同一架發了瘋的鋼琴,奏出一串串不和諧的音符。古人雲:"芳齡新葉催舊葉,流水前波讓後波"隻有先立住、立穩、立定,才能衝破、突破,破土而出,否則,隻能是家破人亡,國破山河也不在呀!所以說,立是破的前提和基礎。韓愈樹立了雄奇豪邁的古文風格,才一掃以往華麗的前文模式;達爾文創立了進化論,才宣告了物種不變論的破產;而革命前輩們正是建立了革命的政黨、綱領和根據地,才摧毀了一個舊中國。如果說今天我們能比對方辯友看得更遠一些,那恰恰是因為我們站立在這些巨人的肩上。對方辯友談到了改革開放,我們也同樣地非常感興趣(鈴聲),安徽18個農民立起了聯產承包責任製,才破除了幾十年如一日的大鍋飯;希望的田野上立起了雨後春筍般的鄉鎮企業,才破除了中國農民"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沒有這些星星之火,又哪來改革開放的燎原之勢呢?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穩定,穩定不就是要先立嗎?我們製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戰略,建設不也是要先立嗎?新中國需要建設者,而不是破壞者;新世紀是需要創造者,而不是叛逆者。隻有立在心中,才有路在腳下;隻有不立不破,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陽。謝謝各位!(長時間熱烈掌聲)
請注意反方三辯中關鍵的一句話:"對方辯友談到了改革開放,我們也同樣的非常感興趣",並隨之提出了"當前中國壓倒一切的是穩定,穩定就是要先立"的論點,順乎時勢,立論更高。
這場辯賽之所以讓人感覺精彩紛呈,暢快淋漓,和反方南京大學隊成功的施用欲擒故縱辯術不無關係。應當說反方三辯的辯詞已經吹響了南大隊反攻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