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棠這番使人信服的答辯,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在這裏,他運用了一個類比推理,其推理過程為:
他將女同學長瘡與共產黨存在某些特點、錯誤放在一起進行類比,首先指出,女同學長瘡時不會去拍照,更不會將長瘡的照片貼在學生證上,這種作法是對的,因為長瘡的事實不反映女同學漂亮的本質。然後說明,共產黨存在某些缺點和錯誤,這跟女同學長瘡有類似之處,於是據此推論,既然女同學不把長瘡時的照片貼在學生證上是對的,那麼共產黨不把某些缺點錯誤以文學作品揭露出來當然也是對的。
3.形象比喻,印象深刻
學術辯論中,運用比喻的手法,可以把抽象的論理具體形象化,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1藍球場周圍的四條線與政治民主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上海分社社長陳虞孫,在談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發揚民主的關係時,這樣說:"籃球場周圍有四條線,打籃球必須在這四條線裏打,沒有這四條線是不成的。但是,這四條線有沒有影響籃球運動員的自由呢?沒有。他們盡可以在這四條線裏充分發揮他們的自由。相反,如果沒有這四條線,還談得上籃球運動員的自由嗎?同樣,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發揚民主也是這麼一個道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但不會影響發揚民主,而且隻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才能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與發揚民主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出一本專著甚至一套叢書才可能探討清楚,然而,陳虞孫社長用籃球場周圍有四條線,沒有四條線就不能成其為籃球場作比喻,說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性,用籃球運動員在場內充分發揮他們的水平來說明發揚民主的能動性和自由度,這就把這樣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講得淺顯易懂,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設喻的絕妙功能可見一斑。
例2大學評議會不是洗澡堂
德國有位女數學家愛米·諾德,雖已獲得博士學位,但無開課"資格",因為她需要另寫論文後,教授會才討論是否授予她以講師資格。
當時,著名數學家希爾伯特十分欣賞愛米的才能,他到處奔走,要求批準她為哥廷根大學的第一名女講師。但在教授會上還是出現了爭論。
一位教授激動地說:"怎麼能讓女人當講師呢?如果讓她當講師,以後她就要成為教授,甚至進大學評議會。難道能允許一個女人進入大學最高學術機構嗎?"
另一位教授說:"當我們的戰士從戰場回到課堂,發現自己拜倒在女人腳下讀書,會作何感想呢?"
希爾伯特站起來,堅定地批駁道:
"先生們,候選人的性別絕不應成為反對她當講師的理由。大學評議會畢竟不是洗澡堂!"
希爾伯特先生為了論證"候選人的性別絕不應成為反對她當講師的理由"這個觀點,用了一個十分幽默的比喻:"大學評議會畢竟不是洗澡堂"。洗澡堂是必須嚴格區分性別的,男女絕不應混雜進入;而大學評議會是憑學術水平、學術成就進入的,隻要具有相應的學術水平,不分男女,都應該可以進入。這個觀點的闡述由於是以"洗澡堂"作喻,就把對方反對女性當講師,繼而進入大學評議會的性別歧視的滑稽可笑一下子揭示出來了,為授予愛米·諾德的講師資格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