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息的特性與作用(2 / 3)

然而,信息的這種滯後性,並不意味著人類不能產生和利用超前於事實發生的信息。因為人們了解和認識已經發生的事實其目的並不在於承認既成事實,被動地等待下一次的接受和承認,恰恰相反,其主要目的在於積累經驗,摸索事物發生和發展的規律,以便能主動地或迎接、改變或消除同類事件的再次發生。即使是動物,出於本能,也會對將要到來的事實作出一定的準備,昆蟲在夏秋季知道應該儲備過冬的食物,看到老虎的羊群一定會逃跑,因為如果被動地等待,到感受到老虎正在吃它時,為時已晚。

預測性信息來源於大量滯後信息的積累和人的主觀能動性,它的有用性建立在對事物發生、發展的運動規律的認識和探索的基礎上,它的準確性受到所積累的信息的質量、對信息的處理分析和利用能力、預測方法、即將發生的事物所處的環境條件變化等多方麵的影響,需要實際發生和發展的事物來驗證。而驗證的結果、驗證的方法等又將為預測其它同類事物發生和發展提供信息的積累。

信息的超前性是相對的,信息的滯後性是絕對的,即使是對幾十年、幾百年後事物發生、發展的預測,它也是人腦物質運動後的思維結果。信息的滯後性和超前性構成了信息同時間的異步性,因此導致了信息具有很強的時效性。

(五)可存貯性和可處理性

任何信息都是以某種物質的特定的運動形式表現出來的,它不能獨立存在於某種物質之外,必須依附於物質載體而存在,需要物質承擔者。也就是說,信息能夠以一定的方式存貯在某種物質載體之中。人類除運用大腦進行信息存貯外,一般要運用語言、文字、圖像、符號等記載信息,並通過聲波、光波、電波等信息媒體進行傳遞。如果要使信息長期保存下來以便日後查詢,還必須采用紙張、膠卷、磁帶、磁盤等實物作為它的載體加以存貯。

人們存貯信息的目的在於利用信息,使信息成為一種造福社會的資源。信息是可經處理並加以運用的。人類能夠按照既定目標要求,對信息進行收集、加工、整理、歸納、概括,通過篩選和處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使信息或者精煉濃縮,或者擴值放大,變成對人類有用的資源。對於暫時不用的信息,人們照樣可以把它存貯起來,加以積累,以資日後利用。

因此,信息可以壓縮、擴充和疊加,也可以變換形態。在流通、使用過程中,經過綜合分析,再加工,原始一次信息可以變成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原有的信息價值也可以實現增值。當然,在傳遞、流通或轉換過程中,信息有可能產生變形的失真。但是,這是可以有效控製的。

另外,信息還具有無限性、動態性、時效性、共享性等,這些特性與信息的其他特性一起構成信息在運動中能夠發揮其獨特作用的基礎。

二、信息的基本作用

信息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在遠古的宇宙萬物之中,在史前的獵、牧部族之中,在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中,尤其是在當今的文明社會中,它一直都在積極地發揮著人類意識或沒有意識到的重大作用。科學技術在18、19和20世紀所取得的空前進步,使人們終於認識到,信息是與物質和能源可以相提並論的用以維係人類社會存在及發展的三大要素之一。因此,隻有科學地了解和認識信息的基本作用,才能更好地把握信息,進而才能使信息更好地為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概括起來,信息的基本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信息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及其發展規律的基礎

信息的基本功能主要表現為信息的認識功能,它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礎,是揭示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重要途徑。信息是客觀事物及其運動狀態的反映,客觀世界裏到處充滿著各種形式和內容的信息,人類的認識器官,包括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對各種渠道的信息進行接收,並通過思維器官將已收集到的大量信息進行鑒別、篩選、歸納、提煉、存貯而形成不同層次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在這一認識過程中,人類是認識論的主體,信息是認識論的客體。

而且,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也不是在真空中進行的,而是無時無刻不在同客觀的事物打交道,其首要條件就是要對客觀事物的運動狀態和運動方式有所認識、有所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對客觀事物的運動狀態和運動方式的不確定性。這種認識和了解無疑是以信息的存在為前提條件的。可以設想,如果客觀事物的運動變化的差異性不能反映到人的頭腦中,即如果人不能接收到有關客觀事物的信息,那麼就難以判斷客觀事物的存在,更難以認識到客觀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規律,則人和客觀事物的關係隻能是物與物的關係,而不是認識與被認識的關係。從這種意義上講,信息的存在也是人類發揮認識能力的基礎。

(二)信息是客觀世界和人類社會發展變化進程中不可缺少的資源要素

物質、能源和信息是構成客觀世界的三大要素。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它們又是維護社會生產和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資源是人類生產活動的對象,在工業社會中是指物質資源。物質資源是有形的,如水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生產資源等。在當今信息化社會中,信息成為比物質和能源更為重要的資源。信息資源大體有三種含義:一是廣義信息資源,包括自然與社會所發生的有待開發和利用的客觀信息資源;二是一般文獻信息資源,包括書刊、檔案、技術資料等;三是作為一種商品在市場中流通和出售的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一般說來,物質在使用中是消耗的。能量就是個體而言在使用中也是消耗的,就其整體而言則是永恒的;而信息在其傳遞和使用過程中卻具有自己的特性,即隨著時間延移而流失,信息價值由於重複使用和自身老化可能失位,也可能隨著重複使用和再加工而產生信息增值,信息資源具有無限的再生性和增值性。因此說,信息雖然是一種資源,但是它是不同於物質和能量的一種特殊資源,具有物質與能量難以比擬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