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息的特性與作用(3 / 3)

(三)信息是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橋梁和工具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一個基本原理。鄧小平同誌在指導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不但堅持了這一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而且高瞻遠矚地進一步作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這一英明論斷對我國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縱觀人類曆史發展的過程,從初級社會到高級文明社會經曆了五六千年,而人類社會的近代文明史隻是發展在近400年。造成這一曆史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近300年來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發揮了關鍵的作用,是科學技術這一生產力要素造就了人類的近代文明。但是科學研究中的成果,技術上的創新作為推動社會前進的直接生產力是需要轉化的,而轉化的橋梁或工具則是人們所要把握的信息和其他一些因素。

從中國的四大發明、歐洲文藝複興到現代文明的締造,從農業社會到產業革命、化學工業技術革命、電力技術革命一直到當今以電子技術和生產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革命,科技信息無時無刻不在發揮著它傳播知識成果、繼承和發揚人類文明的橋梁和工具作用。沒有觀察和實驗數據,沒有科研報告,沒有書刊資料,沒有機讀信息和電子信息,沒有在人類曆史長河中不斷擴充和增值的知識與智能,就沒有當今文明的社會,而這一切恰恰都是以某種形式流動著的信息。這些信息既是體現科學技術自身,也是傳播和推廣科學技術,使其轉化為生產力的工具和手段。

(四)信息是管理和決策的主要參考依據

信息是科學管理的基礎。從廣義上講。任何管理係統都是一個信息輸入、變換、輸出的信息與信息反饋係統。這是因為管理者首先要知道被管理對象的一些基本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對管理對象認識的不確定性後,製定出相應的對策,進而實施管理。更進一步地講,任何組織係統要實現有效的管理,都必須及時獲得足夠的信息,傳輸足夠的信息,產生足夠的信息,反饋足夠的信息。隻有以一定的信息為基礎,管理才能驅動其運行機製,隻有足夠的信息,才能保證管理功能的充分發揮。

從一定意義上講,信息又都是為決策服務的,是為人們未來行動服務的。所謂決策,就是指人類在改造世界、管理社會和自身活動中,作為達到一定目的的選擇活動。正確的決策與多種因素有關,如決策體製、決策方法、領導者的能力和素質等,但決定性的因素,還是取決於對客觀實際的了解,對未來行動及其後果的正確判斷,而正確的判斷則必須依賴於全麵、及時和準確的信息。例如,現代領導者要作出科學的、合理的、有實效的決策,必須發揮群體效應,積極地借助於一定的信息係統,以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任何不以信息為依據的決策,都是盲目的,脫離實際的,是注定要失誤的。

(五)信息是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保證

信息作為一種重要資源已經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承認。信息可以創造財富,通過直接或間接參與生產經營活動,為國家經濟建設的各方麵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作為一種知識性產品,信息的價值是無法直接計算的,但它的經濟效益卻是實實在在的。一項適時對路的信息,可以帶來一種新產品,或者在貿易中處於有利地位;信息的交流可以鼓勵競爭,消除壟斷,使不同的企業或工程項目得到相互促進的發展;技術經濟信息可以有利於產品的更新換代,有利於產品質量的提高,促進技術的進步和生產的發展:市場信息能提高全民經濟生產的協調性等等。在我國當前經濟體製改革的新時期裏,信息工作應把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作為自己的重要方針之一。

在工業發達國家,信息經濟正迅速發展成為指導現代經濟的主要經濟,並且對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和推進。我國在80年代後期才深化了對信息資源和信息工作的認識,並在世界性信息技術革命的影響下,深刻地認識到信息技術是形成信息產業和信息經濟的關鍵,並且確信信息經濟在我國也必然會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發展成指導我國現代經濟的主要經濟。近些年來我國信息產業的調整發展和信息經濟產值的迅速增長,已很好地證明了信息在經濟發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