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信息商品與信息商品化(1 / 3)

第一卷 信息經濟概況 第二章 信息商品與信息商品化

信息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是與信息的商品性分不開的。信息能作為一種商品進入生產、流通和消費領域,在市場交換中實現信息價值,創造財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信息的商品化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信息商品化的曆史條件

商品,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個曆史範疇。它的產生,起源於社會分工和產品交換的需要;它的存在,決定於人類社會的特定的曆史階段。商品將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達而消亡。

信息之所以成為商品,按照經典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觀點,是因為它可能同時具備3個條件:信息本身是勞動產品;它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它是用來交換的。也就是說,信息同物質商品一樣,是用來交換,能滿足人們一定需要的勞動產品。

首先,信息作為一種商品形式出現,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商品經濟的早期階段,信息不可能作為一種獨立形態的商品進入流通,而且也發揮不了商品的作用。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使得信息在人類社會的各項活動中,特別是在經濟活動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這樣,一方麵,物化於產品中的信息成分越來越多,從而使物質商品的價值構成發生了變化,一部分商品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顯示出其信息的價值;另一方麵,一部分信息也逐漸顯露出商品生產、分配、流通(交換)和消費的特性,並在經濟體係中漸進地發揮了商品的作用。

信息商品脫胎於物質商品,並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逐漸演變為獨立的商品形態登上曆史舞台。從這個意義上講,信息商品並非近代社會、現代社會所特有,而是與物質商品同時出現於人類開始進行交換的原始時代。嚴格地說,任何一種物質商品本身總是包含著一定的信息成分,隻不過所含的信息成分比重極小,未引起人們的充分重視而已。就目前情況看,能夠成為商品的信息主要是一部分科技信息、經濟信息、文化藝術信息、市場信息等;另一部分信息如密級較高的政治信息、軍事信息、政府和企業內部的經濟信息,以及大眾傳播的公共信息(如新聞)等,都不會成為商品。

一般認為,信息商品作為獨立的形態出現,並且有一定的規模,起始於17世紀20年代初的英國,其標誌是1624年英國頒布"壟斷法"(即專利法),建立了專利製度。此後,信息世界中的重要成員--科技情報的交流就開始以法律形式來確定它們的經濟價值。"壟斷法"明文規定,有關創造發明一類的情報必須通過交換方式進行交流。這樣,以交換為目的的信息產品的生產開始萌芽,信息產品成為商品的社會條件業已具備,因而出現了具有一定規模的信息信息商品。19世紀初,在英國工業化初期出現的谘詢業,表明人類利用信息資源的實踐活動已開始深化,推進了信息商品化的進程。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這種社會化的谘詢在美國形成,也正是在這樣的時期內,現代通訊技術問世,大大地擴大了信息交流的範圍和規模。繼之而來的電子計算機、衛星通訊等一係列先進的信息技術,為信息在經濟活動中發揮商品的作用提供了更加雄厚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持,從而也擴大了信息商品化的深度和廣度,完全確立了信息商品的地位,使人類社會更加重視開發信息商品。

第二,信息商品化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按照政治經濟學的定義,商品就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並且有著某些刻劃商品實質的共性。正如馬克思在關於商品性質的論述中指出的那樣,"作為商品進入流通的產品,不論是在什麼生產方式和基礎上生產出來--不論是在原始共同體基礎上,還是在小農民和小市民的生產基礎上,還是在資本主義的基礎上生產出來的--都不會改變自己作為商品的性質"。對於信息產品,在發達的商品經濟中,它是具有商品概念的一般內涵的。首先,它無疑凝結了一般人類勞動,是一種勞動產品,其生產目的是為了轉讓而非自我服務。在現實生活中,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情報信息已獨立出來。為實現信息的社會功能,信息必須與社會分工體係的其他分支交換其產品。事實上,信息的有償服務已成為信息轉讓中的重要形式。其次,在交換過程中,信息的形態發生了變化,先以商品形態出現轉讓其使用權,交換後則占有一定量的貨幣以補償信息使用權的轉讓。總之,信息產品具有商品的一般特性,作為獨立的信息產品,它的商品形式表現得更為完善。

第三,信息商品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按照政治經濟學的定義,必須轉讓生產的使用價值,使其成為社會的使用價值才能獲得其價值。同時,商品生產者要獲得組織生產所需要的一切生產要素,也必須通過其他商品生產者對其使用價值的轉讓才能獲得。這種為價值而放棄使用價值,或者為使用價值而放棄價值的轉讓,要求與生產過程直接相關的所有物質對象都必須采用商品形式,通過市場來完成交換。在現代社會中,社會分工空前發達,不但同一部分、同一行業的分工已細到工具和零件的裝配,而且新的行業不斷湧現。例如,生產的社會化已導致為生產過程服務的一係列工作,如信息服務、經濟法律谘詢等紛紛獨立出來,形成新的產業部門。在商品經濟的發展中,一方麵生產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分工日益細致;另一方麵商品生產者之間的依賴程度不斷加強,相互之間的聯係和影響日益增大。這就要求越來越多的產品采取商品形式,形成各類市場,隻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分工體係的不斷擴展。信息是社會經濟生活中各個環節都不可缺少的,要使信息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滿足社會生產各部門、再生產各環節對信息的需要,理順信息產業和其他部門的聯係,就必須大力推進信息的商品讓進程。一方麵使信息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更緊密地聯係起來,另一方麵也能刺激信息自身數量和質量以及服務方式上的發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