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歸納與演繹法(1 / 2)

第四卷 信息計量學方法 第十四章 歸納與演繹法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一切科學研究都必須遵循兩條途徑:由認識個別到認識一般,再由認識一般到認識個別。這就是歸納和演繹的過程。它們是統一認識過程中兩個既互相對立,又互相依存的思維方法。兩者的關係是,歸納是演繹的基礎,演繹是歸納的前導。就像恩格斯所說:"歸納和演繹,正如分析和綜合一樣,是必然相互聯係著的。不應當犧牲一個而把另一個捧到天上去,應當把每一個都用到該用的地方,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隻有注意它們的相互聯係、它們的相互補充。"

一、歸納法

(一)歸納法的概念及其分類

歸納法是從個別中發現一般的思維方法和推理形式,即從個別事實中概括出一般原理。如我國古代農學家賈恩勰廣泛搜集和總結了古代農作物的耕作經驗,總結出"早熟者,苗短而收多,晚熟者,苗長而收少"的良種培育規律,即現在的矮杆高產,采用的就是歸納法。

在科學研究中,歸納法是一種得到普遍應用的方法。歸納法的賓質就是從個別到一般、從特殊到普遍、從具體到抽象的分析推理過程。它不是對複雜、眾多素材的牽強附會的編排,也不是一大堆事實的機械的分類羅列,而是要從現象的綜合歸納中找出事物之間的內在聯係,發現事物的共性和本質規律。這是符合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的。因為人們的認識總是從接觸和認識個別、特殊的事例開始,然後在對大量同類事物的認識中,把對個別事物的認識上升到對事物共同本質的認識。因此,可以認為歸納法是分析和認識事物的一種基礎方法。

通常認為,歸納法可以分為完全歸納法和不完全歸納法兩種。

1.完全歸納法:完全歸納法是根據某類事物中每一事物都具有某種屬性,推出該類全部事物都具有該屬性的歸納推理。

因為完全歸納法是考察了某類事物的全部對象,發現它們具有某種屬性之後才作出的概括,所以得出的一般結論確實可靠,是一種必然性推理。但它要求完全枚舉出某類事物中的所有個體,因此隻能用於數目有限,不能用於數目無限的類別上。數學上的窮舉法、數學歸納法、四色問題的證明可以看作是完全歸納法的應用。

2.不完全歸納法:不完全歸納法是根據某類事物的部分對象具有某種屬性,而作出該類事物都具有某種屬性的一般性結論的歸納推理。不完全歸納法突破了完全歸納法的局限性,對人類認識範圍的擴大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完全歸納法的缺陷,在實際應用中大都采用不完全歸納法。

不完全歸納法在實際應用中又可分為簡單枚舉法和科學歸納法兩種。

(二)歸納法的應用

不論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是在科學研究活動中,歸納法都是一種重要方法,在信息學研究中也常常使用歸納法。其作用有以下幾點:

1.幫助人們從大量經驗事實中找出普遍的特征。在探求自然的普遍真理的科學史上,許多經驗定律和公式都是應用歸納方法取得的。由於信息學是一個新興的發展中的學科,處於積累經驗階段,所以歸納法就更顯得十分重要了。信息學研究者需要從大量調查、觀察、實驗所得的材料中總結出一般概念、理論,建立自己的學科體係。信息學中,許多定義的確立都是通過歸納概括,人為確定的,如什麼是信息,什麼是信息工作,什麼是信息檢索等,都是在考察了一定的客體之後定性地規定出它們的定義。因為各人觀察的角度不同,表述方式不同,所以某一事物的定義往往有幾種、數十種,如關於信息的定義就多達幾十種。

2.使人們在考察個別事物時,受到啟發,接近真理。科學研究中的許多猜想是通過歸納法提出的,雖然猜想還不是真理,但畢竟向真理邁出了一步。例如在克蘭菲爾德實驗中,當所查的文獻要求的概念全部滿足時,查全率為65%;當所要求的概念減少一個即可認可時,查全率為85%;當隻有一個單元,即可認可時,查全率為97%。他們從這些事實歸納中得出一定的規律,然後進一步實驗,最後得出一個定律:"當查全指數提高時,相關率就必須下降,相反,當查全指數下降時,而相關率就會改善。"這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查全查準原則。"

(三)歸納法的局限性

歸納法是信息研究中經常應用的一種方法。但它也有局限性,主要表現在歸納都是對已經發現或出現的事實而言的,它不能預見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複雜情況。恩格斯指出"歸納法確認魚類是一種終身專門用鰓呼吸的脊椎動物。可是出現了一些動物,這些動物的魚的特征差不多是大家公認的,但是它們除去鰓還有很發達的肺;我們看得出來:每一條魚在鰾中都有潛在的肺。"因此,可以說應用歸納法所得出的結論被新的事實所推翻的情況,在科學史上是屢見不鮮的。所以,我們在運用歸納法分析信息資料時,應該充分注意到這一點,盡量能同其他分折方法結合運用,以避免結論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