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從智測結果分析弱智兒童的心理特點(2 / 3)

在測試圖形理解力、語言表達力和詞彙組合能力的時候,弱智兒童明顯地表現出這些能力的欠缺。讓被試正確完整地說出畫麵的含義時,有70%的人,說不出完整的句子,看著畫麵隻能說出一些名詞和動詞。如"下雨了,小朋友給阿姨送雨傘",他們隻能說:小孩、傘、阿姨或車、打雨傘。

2、記憶速度慢、遺忘快。但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記得牢、遺忘的也慢

測試題:在被試麵前呈現兩個圖形共10秒鍾,然後讓被試在一分鍾之內回憶、畫出所看見的圖形。弱智兒童中有60%的人忘記、畫不出;而我們隨機抽取的50名正常兒童中,有43,占86%的人能正確地回憶、再現。

在弱智班上課時,老師用一節課經過很大的努力,使兒童記住的東西,在課間休息後再上課提問時,竟有大部分兒童忘記了十分鍾之前所記住的東西。這也說明了弱智兒童記憶慢、遺忘快的特點。

但是有的弱智兒童卻相反,他們能很快的記住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並且久久不忘。如弱智班張××,從小對車感興趣,每逢看見車便問這問那。長大後,對所看見的各種車輛能毫不猶豫地說出其名稱、種類、對車牌號念叨兩遍之後也能長久地不忘。這一點對我們教師如何使學習的內容變成兒童感興趣的東西而使他自覺地去掌握很有啟發。

3、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發展緩慢

正常兒童5歲便出現了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10歲左右的時候正是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轉折點,而抽象思維逐漸占主導地位。但是這個年齡階級的弱智兒童,他們的抽象思維卻還沒有得到發展或者說剛剛出現萌芽。正常兒童在小學三四年級時已能自由地運算四則及四則混合運算,數目也可以是無限大的。而弱智兒童(按年齡已該進入三四年級)卻隻能學習20以內(強一些的學習百以內)的加減法。在學習時明顯地表現為不能脫離開具體實物,最簡單的減法如果用抽象的數字表示也不會,如9-5=?不知道。隻有允許他們用手指數,看著實物,他們才能數出九個去掉五個還剩餘四個。這種脫離不開具體實物的學習,直接導致了他們智力發展緩慢,接受知識特別是數學知識困難。

我們在利用抽象邏輯思維對兒童進行心算能力測驗的時候,37個弱智兒(兩千中的1、85%),平均年齡9、88歲,有10人(占27%)心算全對,其餘的73%完全錯誤或幹脆算不出。但在正常兒童組中,我們抽取50人,平均年齡為8、2歲,其中有38人(占76%)心算完全正確。所以,在心算能力上,我們可以看出正常兒童和弱智兒童的思維力如何,看出他們的智力差距。

4、觀察力弱

弱智兒童的觀察力,尤其是缺乏細節觀察力。在我們抽樣的37名弱智兒童中,隻有12人(占32、4%)能正確指出圖片中人物的缺陷,而正常兒童組中有40/50即80%的人能毫不猶豫地正確指出。

我們在麵試兒童時,給弱智兒看"於"、"千"、"己"、"已"讓區別異同,大多數人說一樣,而正常兒童能很快地說出每組字的差異。

5、分析綜合概括能力差

弱智兒童由於觀察力差,缺乏邏輯、抽象思維力,導致了他們對事物的分析、綜合能力低的現象,通過積極思維和觀察,對事物有較強的概括力這點在弱智兒童身上也很難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