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方便食品的製作,其程序要比冰淇淋複雜得多,花樣品種也大為增加。幾條生產線基本都是自動化,從選配原料、蒸煮加工、低溫冷凍、包裝入庫大都靠機器完成,流水作業。各工序之間有運輸帶相連。
我們參觀的一條生產線正在製作意大利風味的餡餅,隻見一張張圓餅隨傳送帶走過來,穿過幾台機器,每台機器都自動往上添加一些配料,有番茄有奶酪等。我們站在一旁還真的聞到噴香的味道,食欲也隨之而來。
汪奧爾德廠長告訴我們,對於一個食品廠來說,最重要的莫過於保持衛生與保證質量兩件事。工廠對工作環境及對工人的雙手、手套、衣服等都規定有嚴格的衛生條件及要求,對產品質量也有嚴格的檢測標準。產品的質量檢查分為四個層次。首先是外觀檢查,原材料入廠後,外觀尺寸不合格的就要淘汰,比如蘑菇的體積大小有明確要求,過大過小均不合格。第二道檢查是化學測定,含脂肪量、蛋白量等均需符合規定。第三道檢查是生物、細菌的檢測、化驗。最後一道檢查是質量品嚐,要求濃度、味道等達到規定標準。
"凡都"食品加工廠有個巨大的成品貯藏庫,容積達85000立方米,裏邊的溫度經常保持在零下25-30℃。經檢驗合格的成品都送入這裏冷凍、貯存,然後根據供貨計劃發往全國各地。由於產品的特點,廠裏配有專用的冷藏火車及冷藏汽車供運輸之用,以保持溫度、保證質量。
該廠生產的冷凍方便食品,從魚、肉等主菜到各類配菜共有100多種,其中還包括有中國風味的春卷在內。我國上海的一家食品廠每年為他們供應約150噸春卷,經他們加工,包裝、冷凍後投放市場。應當承認,法國人十分喜愛中國的春卷。在中國使館舉行的招待會上,春卷總是受歡迎的食品。汪奧爾德廠長對法中廠家的合作表示滿意,希望這種合作能不斷得到加強與發展。
時間已到了中午。廠長領著我們走進職工食堂,整潔、明亮的大廳幾乎坐滿了工人。我們在一個角落坐下,開始一頓豐盛的午餐。從一道香噴噴、熱騰騰的燒魚開始,接著是一盤很嫩的雞肉,加上配菜,還有甜食點心及最後的冰淇淋,除飲料外無一不是該廠的冷凍方便食品,的確都不錯。
農業是法國的強項,而食品加工工業更是法國的第一產業,全國共有4000多個食品加工廠,職工總數達36萬多人,1989年的營業額為5770億法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生活節奏加快,越來越多的人不願在廚房中花去寶貴的時間。現在,法國的家庭主婦每天平均隻用20分鍾在廚房做飯,而10年前要用1個半小時。節約時間的主要方法就是購買成品、半成品取代原材料。法國朋友告訴我們,1960年法國人的食品中有30%靠自己加工,而70%是買來的成品或半成品。但到現在,靠自己加工的食品已不足15%,其餘均是經過工廠加工的食品。不難想象,今後人們還會消費更多的加工食品,包括冷凍方便食品。這是一個方興未艾、大有前途的工業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