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民族宗教信仰(1 / 3)

第四卷 民族宗教信仰

第一章 羅桑活佛

瀘沽湖不僅以山湖之美名冠西南,當地還出了一位著名的活佛--羅桑益世,又稱宣吉活佛,漢名阿少義。他的坎坷經曆,是同當地藏傳佛教的命運一致的,盡管過去苦不堪言,最終迎來了佛教信仰的春天。

海島上的轉世靈童。

說起羅桑益世的家世,本來是寧蒗縣白腳壩蒗蕖土司的後裔,到了清末民初家境凋零,成了沒落領主。其祖父阿玉成與蒗蕖末代土司阿成鈞為同一曾祖。作者1963年曾在白腳壩住了幾天,參觀了蒗蕖土司衙門,僅有殘破不堪的大門和幾間房子,主人已不知何往。阿玉成生二子一女,長子阿雲山,光緒10年(1884年)進永寧紮美寺當喇嘛,僧名阿奪奇。他的姐姐嫁給永寧"司沛"(貴族),生二子,次子叫阿少符,為阿雲山的外甥,羅桑益世的表兄。光緒24年(1898年)阿雲山赴西藏習經,回永寧後先任紮美寺"拉寨",後還俗當了永寧土司的總管。由於阿雲山精明能幹,加上最後幾代土司昏庸無能,大權旁落,阿雲山成為永寧的實權人物,也是比較有作為的人物。阿雲山原妻生二子一女,後娶一妻,生三子一女,其中的次子阿少雲,1933年阿雲山去世後,接任永寧土司末代總管,解放後曾任寧蒗縣副縣長。第三子為羅桑益世。

羅桑益世生於瀘沽湖黑瓦俄島總管之家,這是一個有權有勢的家庭,注定了他的社會地位,在他末出世時就流傳不少神靈感應或神示靈童的傳說,一個說紮美寺益喜澤披活佛騎一匹白馬去黑瓦俄島,路過竹地埡口時,從幹木山吹來一陣微風,使活佛頓時入夢,有一仙人對他說:"瀘沽湖不久將降一位宗喀巴弟子。"另一個傳說,從幹木山下遊來一巨龍,圍黑瓦俄島轉了一周,卷起巨浪,不久消失,同時總管家生一子。還有一個傳說,總管妻子格則永瑪做一個夢,她升空上天,進一寺院,有一仙人告訴她,不久會生一個靈童。這些生動的傳說,為羅桑益世的降生製造了神秘的氣氛,1929年他終於降生了。

1929年,西藏哲蚌寺措飲活佛甘丹赤珠第四世圓寂,一年後開始尋訪轉世靈童。首先由哲蚌寺堪布請護法神到拉薩東部的聖母湖,向湖內投鄭哈達、寶瓶和藥材,然後念經,請求神示靈童的出生地。堪布根據湖影判斷轉世靈童在西藏東南方向,隔兩條江(瀾滄江和金沙江),生於一個四麵環水的島上。其次,1932年哲蚌寺派出七人特使,來到瀘沽湖找到了黑瓦俄島,設案擺香,其上放許多木碗,其中有一件是甘丹赤珠用過的木碗,兩歲的宣吉一下認出來。於是認定他為轉世靈童,使羅桑益世成為西藏三大寺之一的哲蚌寺的靈童。當年赴雞足山剃度。1936年7歲在紮美寺坐床,開始學經,習法事。1943年入藏深造,經過12年努力,考取"格西"學位。羅桑益世本為哲蚌寺活佛,因1955年請假回家,因種種原因未歸,成為永寧紮美寺的活佛,摩梭人的宗教領袖。

坎坷的經曆

羅桑益世回永寧紮美寺後,成為寺院的最高級喇嘛,學位"格西",也是當地的惟一活佛,在永寧有崇高的地位。從而開始了他的僧侶生活的新階段。但是迎接他的生活並不平坦,不久就發生了小涼山叛亂,活佛也受到了損傷。

1956年4月8日,小涼山發生了石菩薩黑彝媽隸主米沙瓦之子羅姆子波和鹽源胡魯哈為首的彝族奴隸主叛亂,摩梭頭人阿子和等人也參與其中,組織自衛軍武裝,他們錯誤地估計了形勢,以為當地駐軍僅有一連人,他們有數千人,必定打敗解放軍,占山為王,繼續維護奴隸製和領主製。他們首先奪取了開基堡,彙集三千多叛匪和不明真相的群眾,煽風點火,叫器要攻打軍隊駐地紮美寺和皮匠街,並開火攻打皮匠街,造成解放軍的傷亡,但是,他們圍攻8天8夜也沒有攻打下來,後來援軍趕到,才擊潰了叛匪,平定了叛亂。

在上述事件中,活佛正躲在達坡總管家中,對叛亂是反對的,也阻止過企圖介入叛亂的人,但是他對叛亂的真正原因並不理解,加上工作人員對他工作方法欠妥,使羅桑益世想擺脫困境,返回西藏,於是發生了所謂羅桑益世逃跑事件,隨行者還有六名喇嘛。當他們走到溫泉村附近時,駐軍以為他們是叛匪,曾開槍射擊,羅桑益世中了三彈,將左腳跟骨打傷,跌下馬來,後經解放軍治療方愈,但造成左腳殘疾。

當年平叛之後,嚴懲了叛匪頭目,成立了寧蒗彝族自治縣,進行了和平協商的民主改革,廢除了彝族奴隸製和永寧封建領主製。

第二章 為百姓生活需要的喇嘛

喇嘛教有薩迦、黃教、崩布、紅教、格迭、白教等教派。雲南永寧主要流行黃教,左所和前所主要流行紅教,也有黑教即本教。

左所建喇嘛寺隻有四、五代人,以阿努村的喇嘛寺最大,其次為多奢、奢誇、喇瓦、伍之羅、木誇各有一座小喇嘛寺。前所的喇嘛寺就建在土司署所在的村落。左所和前所有喇嘛,隻有少數進藏學習,多數是在當地投老喇嘛學藏文經典。一般從七、八歲開始投師,徒弟要每年送師傅一壇白酒,數元至十數元錢,學習以七、八年為期,學成後,即以正式喇嘛的身份參加宗教活動。

喇嘛寺的宗教活動極為頻繁,幾乎每個月都有傳統的活動,如:

正月初十至二十日"米羅措會",祈求消災免難,修陰功積德,祈求生育繁衍。

喇嘛寺的宗教活動極為頻繁,幾乎每個月都有傳統的活動,如:

正月初十至二十日"米羅措會",祈求消災免難,修陰功積德,祈求生育繁衍。

四月初十至十六日啞巴會,隻念經,不講話,並實行禁吃,頭天雞叫喝茶、吃糌粑,中午飽餐一頓,下午又喝茶吃糌粑,第二天啥也不吃,第三天又是一天兩頓茶,第四天又禁食。如此循環往複,共十六天,祈求來世得福。

6月16日"眼尼搓"會,念45天的經,求清吉,祈豐收。

8月6至11日,5天廟會念經,稱"米拉措"。

9月26至29念3天經,稱"獨猜措"。

10月20日至30日念10天經,稱"戛拉期",喇嘛戴假麵具,跳打鬼舞,祈平安和豐收。在不舉行盛大宗教活動時,喇嘛們分散居住在自己家裏。為此每戶都要設一個經堂,供喇嘛念經和住宿。每家有一個露天的香爐,稱"叟塔",喇嘛以鬆針當香,天天焚香敬神。

喇嘛日常的宗教活動也有麵向社會的內容,即應村民的邀請,為新生嬰兒取名,為人送葬,為生病的人念經驅鬼,為建新房者念經,甚至牲畜生病也有人請喇嘛念經。請喇嘛念經者要供其飲食,每日以好酒好肉三餐一茶招待,並送現金和豬膘、雞、酥油等食品酬謝,經文嫻熟的喇嘛經常受人邀請去從事宗教活動,他們的宗教收入,就很可觀,在商品經濟並不發達的摩梭社會中,喇嘛依賴宗教收入,經常掌握有現金,這是喇嘛在當地走婚生活中十分活躍的物質基礎。

喇嘛教是當地土司進行統治的手段之一,喇嘛教徒還主持土司的各種宗教活動。主要有:

4月、冬月做大"掛達",稱"達拉布"。"達拉"是魔鬼的名字,做這個掛達是為了驅使魔鬼為左所土司打冤家,為製服百姓和祈福免災。

"達拉布"做五天五夜,由土司殺一頭牛(由內責卡供給)。請幾位有能耐的喇嘛,兩個達巴,共同做這個法事。

頭一天點燈、燒香、念經請神。

第二天喇嘛念經,同時拿來幾百斤糌粑,喇嘛們一齊下手合麵。然後用糌粑麵揉三個如真人般的麵人,要整整一天才能做好。

第三天舉行跳"達拉",進行詛咒冤家的巫術。一個大喇嘛手持大刀,邊舞邊跳,表示"達拉"的神通和威力,其他喇嘛念咒,指使掛達去迎擊土司的仇敵。詛咒土司冤家像牛一樣死。

念完、咒畢,將麵人抬到野外,朝冤家村落的方向,架一堆青柴,把麵人置柴上放火焚燒,稱為"送達拉"。人們認為,"達拉"隨風而去,所到之處,能頂千軍萬馬。據說,犁地者碰到送"達拉",也會被暴雨卷去。左所土司每逢打冤家就送達拉,實際並無任何效用,並不能阻擋冤家的人馬。

做達拉實際是為了嚇唬老百姓

在喇嘛念"達拉",咒冤家時,達巴也上陣助戰,他們一邊做團團飯送鬼,一邊念念有詞地咒道:"土司是官,責卡是民。'上糧有規,下糧有額'。不上租糧的,不交門戶銀子的,做活路不來的,使嘴不聽吩咐的,搞小偷小摸的,趕快改過來。再不改過來,大風吹你走,黑狗吃肉一樣死,老鷹抓雞一樣死,老虎吃羊一樣死!"達巴一手持飯團送鬼,一手拿長刀咒人,邊送邊咒。

九月祭山神

傳說不敬山神使人要瘋,所以每年9月份要祭山神。主持祭山神的是紅喇嘛和達巴。

首先由和尚擇日子,擇定的當天晚上要忌言,不能說話,不能吵架。據說,山神沒有鼻子,笑不得,吵不得。次日,天明即起,和尚兩人,達巴一人,小夥子八、九人,帶上鼓、弓弩、兩隻雞、一隻毛羊,到山野裏殺牲獻祭。和尚念經、燒香,燒起一堆鬆毛,撒羊血、燒羊肉、雞肉,並用糌粑、青稞等獻神。

祭畢舉行攆山巫術。先用楊柳枝紮一馬鹿,藏於樹叢中,由一個精明的小夥子披擦耳瓦(披氈),持弓作追鹿狀,五、六個小夥子扮獵犬,吠叫著追趕。持弓人故作姿態,佯作找不到馬鹿,請和尚打卦,指出馬鹿所在地,持弓人立即張弓,虛放一箭,嘴裏嚷著:"打中了,打中了!"裝狗的小夥子,一齊撲過去,把那個柳枝鹿撕得粉碎。狩獵巫術到此勝利結束。據說這樣一來,獵手們就會得到山神的保佑,攆山必有所獲。

臘月祭"尼那布"

"尼那布"是凶死鬼。臘月年關接近,土司請喇嘛、達巴聯合獻祭,然後把它們驅趕出村。祭"尼那布"需兩天兩夜。喇嘛在木片上麵一些惡鬼,裝在竹籃裏。達巴念道:"跳井死的鬼,難產死的鬼,今天祭你們,雞肉、豬肉任隨你們吃,吃了趕快離開村子。這裏是人的住處,不是你們的住處,你們趕快走開,不走開也要攆你們走開。"

臘月燒油鍋驅鬼

臘月二十九,年關將近,要在土司府請大喇嘛、大達巴燒油鍋驅鬼,這是"尼那布"的繼續。

在土司署大堂天井院,支起一個大鐵三腳架,上放一口大鍋,內裝半鍋清油,點火煮之。待鍋中油煙滾滾,喇嘛接連用大瓢將燒酒倒入油鍋中,頓時之間,火苗熊熊,油鍋沸騰,造成一種陰森恐怖的情景,達巴乘勢圍鍋詛咒:"凶死鬼,難產鬼,掉死鬼,槍殺鬼,刀砍鬼,一切無家可歸的惡鬼,趕快滾出去,你再不走,就燒死你,澆死你,燙死你,快快滾出去!"人們認為油鍋能使鬼魂懼怕,無往不勝。

第三章 摩梭人的鬼神世界

這裏指達巴所崇拜的神靈、鬼魂,諺語說:

"八百神,三千鬼。"

"天上有三十三神,地上有二十八神。"

這兩句諺語說明信仰對象是很多的,數也數不清。其中分天上地下,或分善惡,也就是有神鬼之分。不過這樣劃分也是晚起的,起初,鬼神是不分的,也沒有善惡之別,諸神平等,這是一種樸實的原始信仰,後來才出現了主神與次神,神與鬼的分野,在鬼神世界中,由二界信仰發展為三界信仰--天、地、人之分。

天神類

天神類指以天神為主的天體崇拜對象,其中天神較為突出,對天上的星辰、風雨也虔誠崇拜,當地天旱必求雨,由達巴或喇嘛主持,他到湖邊或井旁念經,插祭牌,木牌上繪有鳥、牛、豬、獐、蛇、獅子等,把這些動物獻給龍王,祈求龍王降雨,解除災害。達巴舉行的退風雹儀式也是此類信仰。達巴還根據日月出沒確定方向。每方都有一個神靈,其中東方為金,白色;西方為木,黃色;南方為水,藍色;北方為火,為紅色;中為土,為黑色。號稱五方神。近代達巴帽子上的神即是五方神。

山神類

摩梭人對山神十分虔誠,當地有句諺語:"狩獵敬山神,打魚敬海神。"

傳說在日出的地方有一座大山,稱"雄吉山",生活著許多仙女,如果姑娘去過"雄吉山",她們也會美麗動人,像神女一樣。此外是崇拜幹木山,為女神形像。

水神類

摩梭人稱水神為水龍神。

動植物類

摩梭人最崇拜"衣亦格爾",即鳥神。傳說該神居森林,是獵人的保護神,後來摩梭人從狩獵過渡到放牧,"衣亦格爾"又成為遊牧之神;再往後,該族從事農耕,該神又成為主宰雷雨的天神。狗是摩梭人的恩人,曾同人換過歲數,所以不能罵狗,不吃狗肉。

植物崇拜較少,山上有一種馬桑樹,傳說樹上附有許多精靈,時常來村內作崇,使人生病。

還有一種刺香樹,有味、有毒,也導致生病,當地達巴有一種《瓦布》經,就是祭祀刺香樹的。

祖先類

摩梭人的祖先神,包括女始祖、女神、氏族祖先,不久去世的長者,但是一般沒有偶像,隻以一供台為祖先像征。祖先供在兩個地方:一是大小床之間,有一案,把祖先生前喜歡的碗、筷放在桌子上;一是鍋莊石。每天盛些食物,也就是說,平時每餐必祭,祖先與家人共同進餐。

人造物類

此類信仰也不少,比較突出的是門,認為門有門神,有四位神守著大門,上為鵬鳥,左為犛牛,右為老虎,下為獅子。

灶神是摩梭人的主要神靈,原來是以泥巴塑造的,但是八、九十年代後,沿海地區已經不供,或者多為布繪神像,但在屋腳鄉還普遍存在泥塑的灶神像。

性器信仰

摩梭人對性具有一種特殊的信仰。

他們以山川、岩穴、洞窟為女性性具,如永寧把幹木山窪為女陰。

男性陽具也受到崇拜。如永寧南有一座達坡山,就被視為男根像征;左所達孜祖村後,有一個山洞,洞內有一柱狀石,就被男性性具化了,木裏大壩鄉有一個雞兒洞,內有一柱狀鍾乳石,當地居民就經常祭拜。大嘴村有一對公母石,也屬於此類信仰。

鬼魂類

摩梭人對鬼有一定解釋,本家死者的亡靈皆為鬼,其中有兩種:一種是正常死亡者,歸入祖先,是善鬼;另一種為野鬼,這些鬼不是正常死亡的,祖先不收留他們,四處流竄,統稱凶死鬼。具體又稱吊死鬼、難產鬼、溺死鬼等。還有一種是"比初",指外族、外姓鬼,專門作崇,統稱惡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