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愛幼,一向為彝族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彝族社會中不準有遺棄老人的行為,否則會因受到習俗的否定而導致公眾的指責,甚至給予懲罰等。尊敬長輩,愛護婦孺,是彝族社會裏公認的美德和社會風氣。

勤儉持家,是彝族人民的一大美德。彝族人民深深懂得,勤儉兩字為"治生之道",為"發家致富之本",而懶惰與奢侈浪費則是敗家破國的禍首。因此古人十分重視和提倡勤儉持家,以勤儉為美德,以懶惰奢侈為恥辱。在這方麵臘灣彝族留傳下不少有名的格言與佳話,如:"會節約的有飯吃,會珍惜的有衣穿","吾勤養吾身,吾懶害吾身","量入以為出","君吃斷理飯,臣吃捐稅飯,畢摩吃祭場飯,工匠吃匠糧,長命又百歲。會吃不會做,必定不長命"等等。所有這些有關勤儉的格言,是彝族古代先民曆史經驗的總結,時至今日,仍然有著現實的意義。

彝族的特殊生活習俗和重大民族傳統節日中,酒是必不可少的。彝族有"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禮"的習俗,通過有關酒的習俗禮儀可看到彝族在禮尚往來、對待親朋的道德倫理觀念和生活準則。彝族在婚嫁喜慶場合要唱"酒禮",逢年過節要喝"轉轉酒",特別是走親訪友或有客來家時,更是開懷暢飲,興致所至還放聲高歌:"......哪怕隻有一口酒,我們也要一人一半,我們都要一人喝一口,因為你是貴客,因為你是彝家的朋友,因為我們是一個祖先的後代,本來我們就是一棵樹上的葉子"。從這裏可看到開朗、坦蕩、尊朋友、重友誼的赤誠熱忱的心懷、淳樸的情感和古樸敦厚的民心,坦露了彝族人民善良、樸素、誠摯的性格,真可把人引向反樸歸真的境地。

以上這些僅隻是彝族民風民俗中表現出來的道德觀,彝族這個古老民族文化中的倫理道德思想內容非常豐富,隨著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加強,彝族道德傳統從形式到內容都將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而逐漸豐富起來,彝族人民傳統美德和體現中華民族文明的優良傳統必將發揚光大。

第四章 茶山人

茶山人--景頗族支係之一,是片馬古老的土著民族,也是該地區的主體民族,他們主要居住在片馬、古浪、崗房三個自然村,境內僅有200多人。

茶山人住房的房柱、牆壁、門楣上都掛有各種動物頭骨、獸皮、頭角及用具(茶山人原是宗教的一種形式)

茶山人勤勞樸實、敦厚善良、能歌善舞、熱情好客。他們有自己民族的語言,沒有文字,也不使用景頗文。他們有獨特的民族風俗和習慣,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古老的習俗,如嚴謹有序的父子連名製、別具風格的服飾、古樸莊重的婚娶、喪葬習俗及團結互助的一天建新房等。

過去,茶山人以農、牧、狩獵為主,善捕魚、狩獵。獵得獸類,要將頭、角懸於門楣之上或家中籬笆牆上,以顯示主人的狩獵才幹。

每年農曆十月十五至二十日,為茶山人的新米節,每年秋收糧食到家後,需待到新米節之後才能正式吃新糧,否則,新糧是不能隨便啟用的。過新米節,猶如過新年和建新房,熱鬧非凡。過節時,家家都將上好的大米煮好,殺豬宰羊祭祀天神、祖宗和鐵三腳,感謝他們的保佑和恩賜。若有歉收的人家,村民便主動拿出部分糧食給予援助。節期,擺酒設宴,互相酬請,共享豐收的喜悅,男女青年則聚會村中,歡歌跳舞,尋偶覓伴,歡快無比。

古樸莊重的婚俗

裝扮新娘

茶山人的婚娶習俗,十分古樸莊重。一個小夥子看上了某家的姑娘,父母就要請一對老夫婦做媒,帶上聘禮到女方家說親,女方家如果同意了才會把聘禮收下。定婚之後,媒人要再次到女方家去,以布料、酒、肉、雞蛋及一麵銅鑼為聘禮,商定婚期。婚期訂下,雙方便開始籌辦婚禮。

茶山民居

結婚當天,男方要拉上一頭牛,用八個背簍背上雞、蛋、肉、米等彩禮,一路敲著銅鑼到女方家迎親。女方家要殺豬宰牛,設宴款待三親六戚。婚宴開始了,在長1.67米、寬0.67米的木板上擺好豐盛的酒席,席上擺一把長刀,新郎新娘及男女方主要成員按賓認位置,相對而坐,主婚人給每人送上一個畫有紅十字符號的熟雞蛋,然後手端酒碗,向新郎新娘父母祝賀,感謝他們養育之艱辛;然後告訴新郎新娘,今日成家立業,夫妻定要互敬互愛,和睦相處,珍惜幸福的生活,並願天神和祖先保佑他們生兒育女,白頭偕老;隨即把長刀賜給新郎,並把水酒潑到火塘鐵三腳架上,使之熊熊燃燒,表示男女雙方從此正式結為夫妻。晚上,青年男女與新郎新娘歡歌狂舞,通宵達旦,以示慶賀。新郎要在女方家住兩天,才能領著新娘跟著迎親隊伍一起回去。這時,女家同樣要回贈一頭牛、一麵鑼、一個新背簍,裝上陪嫁的被褥和衣物上路,一直送到男方家中。當天,男方家也要殺獵宰牛設宴款待親朋,同時要殺公雞、母雞各一隻祭祀天神、祖先和鐵三腳。宴前,男方父母要先向新娘介紹本家親戚,宴後再由婆婆領著把家裏的各樣擺設和臥房、倉房、畜廄......指點給新娘,意為從今以後,這個家就是你的家,這些東西部要由你去料理了。當晚,親朋好友在男方家唱歌跳舞一夜,以示祝賀。三個月之後,小倆口又備上米、酒、火腿、雞蛋等禮物"回門"到女方家去,以表對女方父目的感謝。

敬老習俗

尊敬老人,是茶山人的良好風尚。不論逢年過節、建蓋新房,還是婚喪大事,茶山人都要把村中的長輩請到家中,熱情款待。

晚輩協助長輩穿衣服

在宴請時,第一桌酒席先讓長輩坐,第一杯茶、第一杯酒和第一盤菜肴都要請長輩先嚐,凡殺雞煮肉,肉中如雞肝、雞血之類好吃且富有營養的部分,首先也要給長輩品嚐。當長輩吃飽了,喝足了,放下碗筷離席時,晚輩就立即上前攙扶他們到火塘邊烤火或扶他們上床休息。若是晚上回家,小輩要打著火把或用其它照明用具,安全送他們回到家中。如果在路上遇到長輩,一定要主動地站在路的下方讓道;如果遇到老人背著東西,行動不便,就主動地幫老人背東西並送他們一程。平時,晚輩是不能跟長輩在一起喝酒的。長輩沏泡的茶,晚輩也不能喝,晚輩在長輩麵前,不論相識不相識,晚輩是絕不說三道四和說笑話的。見長輩到家裏來,他們就會趕快去迎接,為他們攆狗,攙他們進屋,然後敬煙、敬茶......

茶山人真誠敬老的習俗,代代相傳,如一首甜蜜而又動人的歌!

第五章 彝族的火把節

遠古的時候,天上住著思梯古茲,地上住著"居木"(居牟由)的子孫。天地的事都由恩梯古茲主宰。有一年,恩梯古茲特派帝偉拉意來到地上搜刮彝區的財物。無所不搜,無所不刮,逼得彝區民不聊生,無可奈何。帝偉拉意強迫要上交:孤寡交出一對雞蛋,布襟麻裙不交逼要;大戶交出一對閹牛,糧油食物全交來;中戶交出一對閹羊,麻線不交三十斤不放過;窮戶交出一對公雞,羊皮被蓋不交不行。帝偉拉意的貪婪掠奪,使百姓們義憤填膺,滿腔怒火,忍無可忍,但又不敢違抗。這時,英雄的"居木"後代"狠梯南八"挺身而出,痛打帝偉拉意,把恩梯古茲的差使打死了。他的死屍被雪掩埋了。次年冰雪融化時,帝偉拉意的屍體才露出來,屍體還是好模好樣的,一眼就被天上的差使認出來了。恩梯古茲得此稟報後大怒,說:"下界人竟敢違抗天神聖旨,抗租不交,殺我使者。現投放害蟲,吃盡人間綠莊稼。"綠油油的莊稼被害蟲吃得光禿禿。人們第一天派了300個小夥子,趕了300匹駿馬,刀劍用9捆,除滅害蟲,結果無濟於事。第二天,派了300個姑娘去,趕了300隻山羊,鬆明帶9背,拿來燒害蟲,結果同樣不顯效。第三天,男女老少全出動,所有的牲畜都趕去踩,所有的人都點上火把去燒害蟲。這一天,結果所有的害蟲都燒掉了。人們大獲其勝,人人都情不自禁地歡呼勝利。於是,為歡慶這天的勝利?大戶殺牛,中戶殺羊,窮家殺雞,孤漢煮雞蛋,寡婦做蕎粑海椒湯"。這段話,現在每年過節點火把時都要大聲喊唱。不分主仆人,載歌載舞,狂歡暴飲。為了永遠記住值得慶賀的這一天,年年到了這一天--六月二十四日,就按第一年"大戶殺牛,中戶殺羊,窮戶殺雞,孤漢煮蛋,寡婦做蕎粑海椒"(實意為各盡所能)來慶賀。每到天黑就點著火把到地裏。山頂上排成一條條"火龍",驅蟲除災,向天示威,火把節就這樣沿襲下來了。

第六章 傣族漆齒、文身

傣族女子的成年禮,以染齒為主要內容。這個民族的女子到15歲時,便三五相約,結伴染齒,表明自己已跨入了青年的門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