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的說,阿米尼進入塔喜家那天,是三月二十八日,這個美好的日子。到了那一天,彝家人民都要把婦女打扮得十分漂亮,讓婦女來殺雞祭祀,肥壯味美的雞肉要讓婦女先吃多吃。也有的說:阿塔喜為了感謝阿米尼對他的真心實意,又尊敬她的聰明美麗。夫妻倆上山下地要讓阿米尼走在前邊。就是在打跳場上,男人替女守女人守衣服,讓妻子在打跳場上換鮮豔的衣服,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直到如今,許多彝家婦女,還常把錦雞的上咀殼連著冠鳳,釘在女兒的鳳帽上,作為珍貴的裝飾品。

三台的服裝節盛會,每年都舉辦畢摩祭祀錦雞的儀式,彝族服飾展演,還有篝火晚會,跌腳晚會。

第六章 窩巴節

傳說很古很古以前,傣族的祖先綠拜國為了反對異族的侵略,綠拜國國王戰死後,隻剩下王子青哥和公主紅妹;她們夫妻倆決心繼承國王遺誌並立下誓言:做人要做傣家人,做鬼要做傣家鬼。青哥英勇善戰,百般勇敢;紅妹聰明靈俐,武藝超群,慧眼識千裏。夫妻二人在和敵人戰鬥中,由於勢單力薄,被敵人捉住。他倆受盡百般苦楚,誓死不屈,被敵人關在崖下石房子裏。青哥紅妹離開了人民,敵人就乘機將傣家人趕走;趕過了高山,又趕過大河。直趕到金沙江邊,想利用金沙江懸岩中心狠手辣的妖怪石惡,把傣家人滅淨。一天這些吃盡千般苦,受盡萬般折磨的傣家人,被趕到金沙江邊後,一個個渴得張著大口,流著汗水,寸步難行,躺下等死。就在這時,忽然天空扭起一堵烏雲,接著狂風大作,黑雲翻滾,天昏地暗,雷雨交加,江水瀑漲,惡浪淘天,山洪暴發,狂呼吼叫,地動山搖,懸岩傾倒,人們抓著掙紮著呼天叫地,死裏逃生。

正當山洪滾來,狂浪襲來,岩石滾來,黑雲壓來之時,忽見一道閃電,卷著一股青煙,青煙中射出紅光,研究會中滾動,發出巨中響轟鳴。死裏逃生的人們,定晴一看,江濤退去了,懸崖穩住了,山洪停下了,黑雲散盡了。人們喊爹叫娘,呼親喚友,,到處找尋親人。在江邊崖石上,發現了紅魚,紅魚張著大口,叫著"水、水、水。"人們十分同情幹渴的紅魚,取來傣家水,一碗一碗地喂她,紅魚睜開了眼,那眼神象紅魚公主,紅魚公主說話了。原來,她們被關在鐵櫃子裏。青哥和紅妹看破了敵人的陰謀,掙破了櫃子趕來了,正是石惡興妖作怪,毀滅人跡之時。青哥不惜一切,衝向石崖,殺了石惡,自己也丟了生命。紅妹看見了,悲痛萬分,隻求有山泉一股,好和青哥團聚。忽然紅魚一躍,滾下江邊,落入水中,順著江水,拐進小河,向深山的泉水潭中遊去了。

從此,傣族人民年年過著風調雨順,清靜平安的日子。人們為感謝青哥和紅妹的救命之恩,每年都在江邊舉行集會,歌舞表演、傣族畢摩禮、"青哥紅妹"活動,年複一年,直到今天。

第七章 插花節的傳說故事

農曆二月初八,是(大姚)曇華山彝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曇華山上有一個名咪依嚕的姑娘,她長得象朵鮮花一樣美麗。她會繡花,繡出來的花朵能吸引來蜜碟翻飛;她愛唱歌,歌聲能引來林中的百鳥張望;她會耕地、織麻、牧羊。

一天,她在放羊的山坡上,一邊織麻,一邊放羊,唱起了動人的放羊調,悠美動聽的歌聲,飄過了高山深穀,深深打動了在遠山打獵的青年朝列若的心,迷得他忘了打獵。循著歌聲,翻過了無數山崗、丫口,越過了無數深穀溪流,挨近了咪依嚕,在半山坡的一片雪白的花叢中和她對歌。歌聲傳遞了心願,訂下了兩人的終身。

那時,曇華山有個極其狡猾凶殘的士官,他在高山頂上蓋了座"天仙園"。欺騙彝家人民:"我請了仙女下凡,在天仙園教人們織布繡花,每寨都要將最漂亮的姑娘送去侍候仙女。"實際上,凡是抓去的姑娘,都一個個被土官任意糟踏、蹂躪。就在咪依嚕和朝列若約會的一天,土官派人來說"天仙園選中了咪依嚕,必須在三天內送去,否則我,殺死全家,燒光寨子"。咪依嚕的阿、媽,哭得死去活來,要跳崖自殺,鄉親們紛紛準備躲進密林。咪依嚕決不讓鄉親們為難,也不讓阿媽遭罪。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鄉親姐妹,她摘了一朵含有劇毒的白馬櫻花,插在頭帕上,毅然登上山頂,瞞過家丁,隻身闖進了"天仙園",土官從沒見過這樣美麗的姑娘,沒碰到這樣爽快的事,高興垂涎三尺,連骨頭都酥了。立刻傳家丁端來了酒,準備和咪依嚕暢飲。咪依嚕對著凶殘的土官,麵不改色,取下頭上的白馬櫻花泡在酒裏,舉到土官麵前說:"願你我永遠相愛,共同幹了這碗同心酒"。說完自己先喝了兩口,才遞給土官,土官早已如醉如癡,接過酒碗,一飲而盡。頓時,覺得天旋地轉,倒地地上。

朝列若捕獵回來,得知咪依嚕進了"天仙園"。他怒火燃胸,別上快刀,張弓搭箭,呼叫著咪依嚕,向"天仙園"奔來,嚇得土官的家丁拚命奔逃。朝列若找到了咪依嚕,她早已閉上美麗的眼睛,他傷透了心,抱起咪依嚕,走出了"天仙園",邊走邊哭,邊走邊喊,叫他心上的人,走遍了曇華的山山嶺嶺,哭幹了眼淚,滴出了鮮血,鮮血把山山嶺嶺的馬櫻花染得血紅血紅。從此,曇華山就開出鮮紅的馬櫻花。

彝家人民,為了懷念這位獻身除惡的姑娘,每逢農曆二月初八這天,采來朝列若用血淚染紅的馬櫻花,插在門頭上,拴在牛羊角上,別有農具上;把馬櫻花視為吉祥、幸福的象征。這一天,人們穿上色彩鮮豔的盛裝,頭上插著鮮花,帶上美味佳肴,來山頂團聚。招親呼友,舉杯助興,共祝吉祥、幸福。未婚青年男女,在圍著篝火歡歌起舞中,選定自己的情侶,互送鮮花,作為定情禮物。

這個傳統節日,從很久很久以來,世代相傳,直至今天。

每年,當地政府都要組織祭花神,對歌,跳腳,待篝火歡晚會和一定規模的農產品交易會,總會有大量的遊客到這裏觀光旅遊,他們都為這裏誘人的自然風光和濃鬱的民族風情所吸引。

第八章 開井節

也記不得是哪年哪代了,洞庭湖龍王有一個小女兒,姿色豔麗,溫柔賢淑,生得活像一朵紅山茶花。一天,洞庭湖上風和日麗,波光粼粼。船往如梭,漁歌四和,龍女為人間奇景吸引,悄悄帶了個丫環,到湖崖遊玩,不料滇西洱海龍王路過這裏,看到龍女盈盈玉貌,楚楚梳妝,好一個如花似玉的姑娘,不覺心生邪念,便把龍女攝到洱海,威逼成親。

龍女是一個有誌氣的姑娘,她任憑洱海龍王軟硬兼施,也寧死不從,洱海龍王惱羞成怒,無計可施,就把龍女趕到深山,讓她去放三百隻羊,直到回心轉意,不準回去水中。於是,龍女趕著羊,在深山放牧;渴了,喝口山水,餓了,吃些野果;白天赤著腳走遍山嶺;夜間,就鑽進草叢裏睡覺。

龍女走啊!走啊!來到了彝山上,這一年,由於洱海龍王作怪,天幹地旱,彝家的苦蕎,都曬死。山上幹得起火,野雞,野兔都死光了,彝家連下山換鹽巴的錢都沒有了,水幹了,草枯了,龍女放的羊隻剩下一百隻了,龍女決心去找來山泉,解除彝山的旱情。

龍山翻過了九十九座山,爬過了九十九道崖,腳板雞骨被刺破了,鮮血滴在山箐裏,山箐裏盛開了茶花,汗水滴在山岩上,山岩上長出了靈芝草,龍女吃盡千幸萬苦,汗水滴在深山的泉水,龍女砸開了石鎖嘩嘩的鹽泉流到彝山。彝山得救了,萬物複活了,地裏的苦蕎返青了。龍女砍來細藤條,編成背簍,一路上把羊屎掃進背簍,背到苦蕎地裏,彝家的苦蕎就地開了花。

彝家山寨的人們都喜歡這個放羊姑娘,親切地叫她放羊嫫,姑娘們織最漂亮的麻布裙送給她,小夥子們吹起蘆笙,竹笛,和放羊嫫唱"梅葛"、"打跳",小妹妹們都爭著幫放羊嫫去放羊。彝山的旱情解決了,但彝家人仍然沒有鹽巴吃,龍女謝絕了彝家的熱情挽留,又趕著羊子去尋找鹽井,讓彝家山寨的人都能吃上鹽巴。

龍女又翻過九十九道崖,身上的羊皮褂磨通了,麻布裙爛了,龍女攀山岩,爬絕壁,她繼續在深山找,用口嚐著一塊塊砂石,龍女的羊又累死了三十三隻,深山裏虎狼成群,她的羊又被豺狗叨走了三十三隻,隻剩下身邊的一人隻白綿羊,龍女帶羊滿身傷痕,又饑又餓累得實在走不動了,在一個山崖下睡著了。

一陣清風把龍女吹醒了,起來一看,那隻剩下的白羊也不見了,她連忙四處找尋,突然,聽到遠處有咩咩的叫聲,龍女顧不得傷痛,沿著山坡跑去,隻見那隻白羊在坡上把頭往裏拱。身子已鑽進土裏半截了,龍女忙拉住羊尾巴往外跑,尾巴斷了,羊還在繼續拱,怎麼辦呢?龍女突然一想,羊不是愛吃鹽巴嗎?說不定這裏就有鹽巴。她連忙抓起一把土,塞進嘴裏,果然鹹滋滋的,啊!找到了鹽吵了,龍女高興地一下子撲在地上,用手刨著土,刨啊,刨啊,刨出了一個很深的鹽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