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很久很久,彝山的人們還沒有看到放羊嫫回來,就打發青年們帶著挎刀、火藥槍去找,大家找到鹽井旁,龍女民經死了,兩隻手還刨在土裏,身邊那隻白羊已化為一隻石羊。從此,彝家人民為了紀念放羊嫫,就在石羊旁邊修蓋了一座龍女廟,廟裏塑著的龍女,還穿著彝族姑娘的麻布草裙呢。
年複一年,人們為了感謝龍女的功績,節日也就一年又一年地流傳至今。
農曆正月十五,彝漢人民聚集在石羊鎮,為感謝傳說中放牧白羊而找到石羊鹽井的洞庭湖龍女的功績而擺集、趕集。屆時,整個石羊小鎮,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唱戲聲,叫賣聲,嘻笑聲連成一片,人們在選購著自己喜愛的物品,石羊有名的小吃:涼粉、泡辣椒、醃酸菜、酸菜燒餅比比皆是,當你走入人群中時,就會被人們幸福洋溢的氣氛所消融。
第九章 一罐銀子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家哈尼族養了兩個懶兒子,把個阿爸急得常常是愁眉苦臉的。哈尼族是個勤勞勇敢的民族,人們是最恨懶人的,周圍兩三百裏以內的幾十個寨子的人,都非常看不起這兩兄弟。因此,這兩個兄弟一直找不到一個朋友,一直找不到一點快樂。
他們開始感到苦惱了。他們的阿爸又一次給他們說道:"我們哈尼族最恨抱著手吃閑飯的人。你們再不把懶脾氣改掉,再不到田裏去做活計,人家隻會更鄙視你們!如果願意改,今天就扛著鋤頭跟我下田吧!跟我去挖,能挖多少就挖多少!"
這一天,他們不好意思再閑在家裏樂,便很勉強地扛著鋤頭跟阿爸下田去。但他們非常舍不得出力。阿爸一鋤頭挖下去,至少要挖六七寸深,而他們呢,一鋤挖下去,最多也隻能挖兩三寸深。
田挖得不深,莊稼當然也就長得不好。因此,他們得收成少得很可憐。
阿爸害病了,病了好久都沒有好,好心裏耽憂地想:"我倘若斷了這口氣,這兩個懶惰的兒子將怎麼辦呢?"於是,他把兩個兄弟叫到床前來,對他們說:"我也沒有哪樣留給你們,隻有這點破茅草房和那幾把爛鋤頭留給你們。另外,還有那塊瘦田,和那些瘦田裏埋著的那罐銀子。那罐銀子,是祖輩就傳下來的了,留給你們!我倘若斷了這口氣,你們兄弟就去挖出來用。罐子埋得深,你們要挖得深些......
阿爸說完話就死掉了。兩兄弟辦完喪事以後,就扛著鋤頭匆匆忙忙地到田裏挖銀子去了。
他們到了田裏,就使勁地挖。他們的鋤頭都舉得很高,挖得很深。不多一會兒,就挖出一個大塘塘來了。可是,塘裏並沒有銀子。他們換一個地方挖下去,結果還是沒有挖到什麼。兩兄弟有些灰心了:"挖什麼?!白費力氣!回家睡覺去!"他們扛起鋤頭剛要走的時候,突然,從另一丘田裏傳來了一個聲音:"喂!兩兄弟!還是耐心點挖吧!處處都挖一挖!總有一天會挖到的。"他們回頭一看,才看出那是一位須發蒼白的老人在給他們講話。兩兄弟聽了,又才把鋤頭舉起來繼續挖下去。接連挖了幾天,一丘田都挖遍了,可是仍舊沒有挖著。兩兄弟又灰心了,然而那位須發蒼白的老人,又出現在他們麵前了。老人對他們說:"你們的阿爸是不會說假話的。再往深處挖,一定會挖到的。"
他們心裏想:"對!阿爸是不會說假話的。再往深處挖,一定會挖到的!"於是,他們又深深的挖了一遍,可是仍舊沒有挖著。
樹上的布穀鳥已經叫了好久了,寨裏的人都忙著在栽秧了。
那位須發蒼白的老人第三次又出現在兩兄弟的麵前:"兩兄弟!把田耙平,快栽秧吧!等秋收以後繼續挖吧!"
兩兄弟挖不到銀子,心裏懊喪極了。但眼看著周圍的田裏都已經栽上了秧了,於是隻好也放些水到田裏,把土耙平,也把秧栽下去。兩兄弟的禾苗一天一天地長高了,長得比別家的還要高。到了秋天,竟長得有一人多高了。每棵稻子上長出來的穀穗,足足有平常的兩倍粗,兩倍長。上麵的穀粒都是金黃黃的,圓滾滾的。兩兄弟看著自己的稻子長得這樣好,喜歡得從早到晚都咧著嘴在笑。寨子裏的人每走到他們這丘田旁邊,都要停住腳步用驚奇和羨慕的眼光看了又看,而且不斷地讚歎:"這樣大的穀穗,真是少見!"
這一年,兩兄弟豐收了!他們的這次豐收,是他家從來也沒有過的一次豐收;也是周圍兩三百裏以內的幾十個寨子的人,自古以來都沒有見過的一次豐收。金黃色的穀粒,整整地堆滿兩兄第的半所茅屋,從他們能記事起,從未見過在他們家堆上過這麼多的穀粒。這麼多的穀粒,如果吃,至少可以吃幾年;如果換成布,至少要換一百匹;如果換成銀子,至少要賣得一罐。
兩兄弟坐在稻草上,望著心愛的穀粒,想啊想,越想越叫人高興,越想越使人快樂。
突然,弟弟天真地說:"啊爸說的那罐銀子,會不會是這堆穀子呢?"
哥哥被弟弟的話吸引住了,他在默默的沉思。
這時,那位須發蒼白的老人又在他們麵前出現了。他慈祥地說:"弟弟說得對啊!阿爸說的那罐銀子,正是這堆穀子!小夥子!過去那些年,你們收的穀子總是那樣少,而今年你們收的穀子卻是這樣多。我問你們,豐收的秘密到底是什麼?以後你們每年都能保持豐收嗎?想一想,以後回答我。"兩兄弟臉紅紅地剛說出"我們現在就回答你!"可是,那老人卻突然不見了。這時,兩兄弟心裏都暗暗地想:我們要行動回答他吧!從此,兩兄弟每年都保持著豐收。從此,周圍兩三百裏以內的幾十個寨子裏的哈尼族人,也都喜歡這兩兄弟了。
第十章 為什麼雞叫太陽就出來了
在很古很古的時候,天上有九個太陽。大地熱得象一塊燒紅的鐵,草木不生,莊稼也不長,人們的日子真是難過啊!人們光著脊梁,皺著眉頭,聚集在一起商量:怎樣抵禦這九個太陽。
一個聰明人說:"我想,用一個大簸箕把太陽遮起來,就不會這麼熱了!"
這個辦法,開始大家都覺得不錯。可是到哪裏去找這麼大的簸箕呢?--即使有這麼大的簸箕,又怎樣把它掛到天上去呢?商量的結果,大家覺得這個辦法行不通。
"我看,我們大家躲到山洞裏去,就不怕太陽了。"又一個聰明人提出了新的意見。
這個辦法也不錯。可是人們躲到窖裏去,種不成莊稼,吃什麼呢?
討論的結果,認為這個辦法還是不行。
正在大家費盡心思想不出好辦法的時候,忽然有一個人提議說: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俄普浦羅吧!他力氣大,箭射得又準,我們為什麼不請他來把這九個太陽射下來呢?"
"對!"大家齊聲讚成,並且推選出一個人去請俄普浦羅。
俄普浦羅住在一座高山的石洞裏。他身材高大,打著赤膊,頭發亂蓬蓬的象一叢茅草,粗壯的腰杆象一棵大樹幹,眉毛又濃又黑,兩隻眼睛長的挺大。
他聽了來請他的人的意見以來,哈哈的大笑,說道:"這件事情關係很大,不能輕易去做。--不過,既然大家有這樣的意見,那我就射吧。"俄普浦羅滿滿地拉開了他的大弓,搭上長箭,向著天空"嗖""嗖""嗖"地一連射出了八支箭,跟著,天上的八個太陽就"劈哩啪啦"地落了下來。剩下的一個太陽看著勢頭不對,連忙躲到山背後去了。
"哈哈哈!"人們看見太陽被射落了,都喜歡得大笑起來。
大家對於俄普浦羅的本領,都欽佩得不得了,正在人們歡樂慶幸的時候,天突然變得漆黑,氣候也跟著冷起來了,沒有陽光,莊稼就種不出。這怎麼辦呢?大家急得皺著眉頭在一起商量開了。
一個人說:"隻有把躲到山背後的那個太陽叫出來,我們才能過好日子啦!"
"派哪一個去叫呢?"有人提出了疑問。
"派人去叫是不行啦!另一個人說,"頂好請聲音最好聽的鳥雀去叫它吧。"
什麼鳥雀的聲音最好聽呢?
聲音最好聽的鳥雀,當然要數黃鶯、雲雀、畫眉......
於是,黃鶯被人們請來了。它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歌唱家,立刻答應了人們的要求,就驕傲地對著山那邊唱起來了。不料太陽竟不肯出來。
人們又去請雲雀。雲雀也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歌唱家,它驕傲地山那邊唱起來。不料太陽也不肯出來。人們去請雲雀,雲雀也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歌唱家,它驕傲地對山那邊唱起來。不料太陽也不肯出來。
人們又去請畫眉。畫眉也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歌唱家,它驕傲地對山那邊唱起來。不料太陽還是不肯出來。
最後,人們忽然想起那隻彩色斑斕、羽毛美麗的大公雞來。它雖然不是一個歌唱家,但是它很勇敢,勤勞,嗓子也還不壞,便決定去請它。
大公雞被請來了。它十分謙遜。它的朋友們--許多小雀也都願幫助它一齊唱歌。它拍一拍翅膀,揚起頭,伸長脖子,對著山那邊,就高叫了起來。太陽在山背後,聽見了它的聲音,覺得這聲音雖然並不怎樣美妙,但卻真誠、熱情。它的心被感動了。就想出來,可是有些害怕。
當大公雞脹紅了臉,熱情地叫過第三遍的時候,樹上的小鳥也都跟著用悅耳的聲音唱了起來。
太陽相信大公雞不會騙它,現在出來也不會有什麼危險,於是,便從山背後探出頭來。--這時,整個世界,又充滿了光明的溫暖。
從此,公雞叫了三遍,太陽就跟著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