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玉奇汗卻與希瓦蘇丹人和解,其子沙爾都克劄布也從希瓦汗國收回了被奪去的屬民。阿玉奇汗在其統治汗國的50多年中,極其成功地運用了先輩們遺留下來的兩麵政策對付俄國人,阿玉奇汗在隨機應變的策略方麵,比其先輩更勝一籌。
應該看到,阿玉奇在對俄關係方麵,既有堅持民族獨立維護民族尊嚴的一麵,也有屈從於俄國政府為之效力的一麵。他對待俄國人民起義,既有協助俄國政府參加鎮壓的一麵,也有幫助人民響應起義的一麵。他不僅參加了巴什基爾人的起義,還積極響應過斯傑潘·拉辛農民起義的號召。另一方麵,也參加了鎮壓阿斯特拉罕火槍兵起義,還參加了鎮壓頓河流域的布拉文領導的人民起義,並俘獲了起義領袖布拉文交給俄國。沙皇政府為了獎賞阿玉奇,把俘獲跟隨布拉文的群眾賞給了阿玉奇,做阿玉奇的兀魯思。參加並不表明阿玉奇同情與支持農民起義,鎮壓並不表明他反對與仇恨農民起義。兩種手段都是為了抵製俄國控製而采取的一種鬥爭策略。當他和俄國的關係暫時緩和時,他便毫不猶豫地站在俄國一邊鎮壓農民起義;當他與俄國關係緊張時,他又毫不遲疑地參加農民起義,來抵製俄國政府對他的高壓控製,來抵製俄國政府妄圖侵吞汗國的圖謀,用以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他的一切政治和外交實踐的出發點就是維護民族的根本利益。
總之,阿玉奇執政時期對俄關係的政策和策略的運用是成功的。正像俄國史學家帕裏莫夫所說:"當阿玉奇活著的時候,俄國政府不能采取堅決的行動,這位老土爾扈特領袖的威信太高,俄當局要像對待平庸的統治者那樣對付他,那是很不謹慎的。如果政府決定立即限製他的權力和奪取他的政權,那麼,老阿玉奇能夠製造許多麻煩,並給俄國引起許多不快的事。"阿玉奇統治下的汗國政權仍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使俄國不能不把這個具有強大軍事實力的汗國領袖視為實際上的同盟者。
1724年2月19日,阿玉奇汗病逝。5月25日,沙皇彼得一世出兵波斯路過阿斯特拉罕城,下詔:"讓道爾濟納劄洛夫為汗"。6月20日,他上書堅辭:"我為汗反對者頗多,請按老汗王意,讓策淩敦多克為汗"。1724年9月20日,俄國在薩拉托夫宣布策淩敦多克為汗國督辦,策淩敦多克向俄國政府作了保證,其內容如下:(1)為沙皇忠實效勞;(2)不與沙皇的敵人友好往來;(3)公正審判,根除偷盜;(4)不收留庫班和韃靼人。
俄國在任命汗之後,對汗國實行的是扶持一派,但仍保持其反對勢力,使敵對各派同時存在,實行了分而治之的方針。推行這種政策的後果,自然引起各派領主的共同不滿。雖然未能得到汗位,領主們逐漸聚集,在實力雄厚的敦多克奧木巴麾下,並開始襲擊俄國的村鎮。
俄國政府為了遏製策淩敦多克的侄子敦多克奧木巴日益強大的勢力,同時也為了抵消即將訪問汗國的清政府滿泰使團對汗國的影響,力求把策淩敦多克控製在俄國的影響之下。1731年5月1日授予策淩敦多克"汗"的稱號,送去了"汗"位的象征物:貂皮大衣和帽子,鑲有寶石的馬刀、甲胄、球形尖盔和護臂甲。
策淩敦多克對俄國的控製,並沒有處處俯首聽命,常常顯示出對俄國分而治之政策的不滿和對高壓政策的抵製。
1733年6月,俄國官員沃林斯基,以支持策淩敦多克為名,準備秘密翦除反對俄國最力的敦多克粵木巴。策淩敦多克堅決不同意用這種卑汙的作法。俄國人從此認為,策淩敦多克既無能又膽小,再也不支持他了。他盡己所能抵製了俄國妄圖在部落製造更大動亂的圖謀。
1734年,策淩敦多克因俄國不許土爾扈特人在伏爾加河捕魚一事,向俄國當局進行了交涉。在策淩敦多克的堅持下,俄國外交委員會不得不作出了有利於土爾扈特人的決定,允許他們在遊牧過和捕魚過的地方捕魚。
策淩敦多克執政的11年間,汗國貴族內訌頻仍,動亂不已,而外部俄國控製不斷增強。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局勢中,他雖無力調解內訌,卻在對外的政策中,依然繼承了先輩們的靈活的兩麵政策,盡自己所能,大膽抵製了俄國政府對汗國的控製。
1735年11月10日,策淩敦多克因在部落實力太小,而才能又有限,還有酒精中毒症等原因,俄國政府將他解職退位送彼得堡治病養老。俄國政府同時宣布敦多克奧木巴為土爾扈特的統治者。
敦多克奧木巴執政的6年間,極力抵製俄國政府對汗國內政的幹預,堅決反對俄國對汗國的宗教思想的滲透。在他執政之初,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地位,在某些方麵不得不屈從於俄國的需要。1736至1739年,他參加了俄國對土耳其的戰爭,並取得了勝利,俄國賞銀、賞物、賞俘虜。俄國政府為了進一步表彰他的戰功,1737年3月3日授予他"汗"的稱號,5月28日把汗位的標誌、旗幟、軍刀、貂皮帽、大衣給了他。但是,敦多克奧木巴對俄政府的屈從是有限度的。1737年12月19日,他針對沙俄當局"要汗國按照俄國法律審判本族人民的要求",派專使到阿斯特拉罕交涉,並指出:"俄國作的使人屈辱的裁判,我們是不會屈從的。"由於他的反對,使俄國政府對汗國實行法律監督和控製的圖謀趨於流產,一些較為重要的問題上,俄國對他都作了讓步。
敦多克奧木巴在統治汗國期間,繼續舉行了先輩們製定的對付俄國的兩麵政策。在對俄國官員的交涉中,他永遠是一位最強硬的汗。
敦多克達什於1741年7月31日任命為汗國的督辦。他執政的20年間,來自俄國的政治壓力與日俱增。俄國政府要敦多克達什承諾:(1)不同任何民族和任何身份的俄國的敵人結交和往來,沒有命令亦不同其它外國人互通使節;(2)不收容受過洗禮的土爾扈特人;(3)送自己兒子薩賴到俄國城市去撫養(當人質)。特別是交出薩賴作人質,是俄國對汗國加強控製的再次加碼,迫於俄國強大的壓力,他接受了上述條件。
1742年,敦多克達什和俄國政府發生了第一次衝突。敦多克達什要求將"已去世的策淩敦多克、噶爾丹丹津和敦多克奧木巴的兀魯思移交給他。"俄國政府拒絕他的要求。為此,敦多克達什同阿斯特拉罕省長塔吉謝夫發生了爭吵。實際上,塔吉謝夫對汗國兀魯思的劃分主張,正是體現了俄國削弱汗國實力的既定政策。
1743年,又發生了第二次衝突。敦多克達什要求俄國政府釋放其子薩賴,汗國的首領們一直視薩賴扣作人質為民族的恥辱。他幾次寫信給俄國政府:"薩賴年幼孤身,而且以前幾個汗從來不曾交過人質。"認為這是對他的侮辱,沙皇應放回他的兒子。而得到的答複:"俄國政府對汗國的人質製度,認為無需加以改變。"1743年,薩賴不幸病死於阿斯特拉罕。
薩賴之死,促使敦多克達什對俄的忍讓政策轉向對抗。自此以後,汗國的軍隊經常襲擊伏爾加河兩岸的俄國據點和村莊,以增強汗國勢力抵製俄國的控製,打破俄國政府吞並汗國的企圖,不斷地與俄國政府進行了反控製的鬥爭。
1761年,渥巴錫承襲汗位所麵臨的是部落的動蕩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俄國政府通過改組劄爾固來控製汗權。按土爾扈特部落的習慣,由汗物色人選設劄爾固,並且通過汗批準法律才生效。沙俄卻改組劄爾固的代表,由全體土爾扈特的諾顏組成,並經過俄國批準法律才生效。更有甚者,俄國政府還指派了一名軍官參加劄爾固,使渥巴錫汗權旁落,在政治上俄國政府主宰了土爾扈特蒙古諸部,使渥巴錫有切膚之痛。
沙皇俄國還在推行改革的名義下,扶持已經東正教化了的土爾扈特蒙古的敦杜科夫家族,其主要成員,是敦多克奧木巴和寵妃賈恩所生的兒子道迪比和阿沙萊。其父死後,他們被送到彼得堡,改信東正教接受洗禮,他們都改成俄國名字,賈恩改名維拉,道迪比和阿沙萊分別改名為阿列克塞和約納,改姓為敦杜科夫。俄國政府卻要他們重建土爾扈特政權。這一計劃遭到渥巴錫為首的汗國統治集團和人民的堅決反對,麵對這種嚴重損害汗國人民宗教感情的事,俄國感到眾怒難犯,隻好收回成命。
同時,俄國政府對土爾扈特部無休止的征兵,也給每個土爾扈特家庭造成恐懼和帶來災難。僅1765年,土爾扈特士兵為俄國與鄰國作戰,死傷者達兩萬餘人。
俄國對於部落中無能的阿混,卑劣的告密者,不是獎別墅,就是獎子女受優等教育,而對於土爾扈特軍民受到的卻是侮辱和欺壓,甚至渥巴錫也受到俄國無能將軍申斥和譴責;但是當土爾扈特軍民憤而離開俄軍後,本應三天打贏的戰爭卻四年毫無進展,受挫時,俄軍才領略了渥巴錫的領導才能和土爾扈特軍民英勇善戰之威。以後,俄國所有的戰場都有土爾扈特人參加,所有的青壯年都應征入伍,60歲的老人都無一幸免,土爾扈特部落到了民族存亡最關鍵的時刻。
1771年,渥巴錫決心徹底擺脫俄國的統治,東歸祖國,"使俄國再也不能依靠土爾扈特人作為俄國在南方的支柱了"。
五、同鄰部和鄰國的關係
土爾扈特汗國與鄰國和中亞各國的關係一方麵是為了經濟上互通有無,再一方麵是為了抵製俄國的威脅而采取的靈活的策略。
1646年,希瓦汗國的使臣在阿斯特拉罕向俄國當局透露:土爾扈特台吉經常派使臣到希瓦汗王尤爾嘎這兒來,以便使希瓦人和他們和睦相處,希瓦人也到他們的兀魯思去,土爾扈特人也到希瓦人的地方自由經商。17世紀50年代,波斯王國派遣使臣攜帶禮物和商人到書庫爾岱青父子和其他台吉處。1658年,土爾扈特的台吉們也派使者到波斯作了回訪。
1656年冬,克裏木汗的使臣給書庫爾岱青寫信:"建議同土爾扈特人建立友好聯盟"。1657年冬,克裏木汗使臣又到土爾扈特部訪問,雙方商定建立反俄軍事同盟。"克裏木汗從自己這方麵攻打俄國的城鎮和縣區,而書庫爾岱青本人和他的兄弟及侄子帶領自己軍隊攻打喀山和烏發。"1658到1659年間,克裏木汗又多次派出使臣攜帶貴重禮物到土爾扈特汗國,鼓動土爾扈特汗國一同出征抗擊俄國,如出征勝利把攻下來的俄國城市喀山和阿斯特拉罕讓給土爾扈特人,來誘惑土爾扈特台吉出征。不過由於俄國政府的破壞,兩個汗國的軍事同盟未能實現。
阿玉奇執政時期為了抵製俄國的控製,力圖敦睦鄰部和鄰國的關係。俄國政府總想通過阿玉奇的保證束縛汗國對外活動的手腳,使之按照俄國的對外關係政策辦。而阿玉奇汗並不完全服從俄國的指揮,他不僅與敵視俄國的山民聯係,例如1682年聯合巴什基爾和諾蓋的山民攻擊喀山和烏發,而且還與俄國的敵國土耳其和克裏木聯係,外交往來還異乎尋常的親密。例如沙克都爾劄布的妻子劄爾拉去西藏之前,阿玉奇汗特意請希瓦人去土耳其都城君土坦丁堡,告知此事,並問土耳其蘇丹有何物品需要從西藏購買。正因為阿玉奇汗同土耳其蘇丹的親密關係,1724年,阿玉奇逝世後,土耳其蘇丹還派出以馬木別特為首一行10人的使團前來吊唁,並向當時執政的阿玉奇之子策淩敦多克要求和睦相處。阿玉奇還在一些關鍵時期,為了部落利益,會同鄰國台吉進攻俄國,例如阿玉奇汗為了抗議哥薩克人騷擾部落,與克裏木汗國和亞速夫汗國聯合進攻平劄。
當然,對鄰國和鄰部的征伐也是汗國對外關係的另一麵。阿玉奇執政之初,他不僅受到俄國的控製,還受到鄰部和鄰國多次騷擾,直接威脅著汗國的安定。麵對險惡的生存環境,對汗國的鄰國和鄰部不得不采取縱橫捭闔的外交策略和接連不斷的武力征伐。他征服了曼格什拉克附近遊牧的特魯赫納人,並著令其納貢。接著又征服了希瓦人和卡拉卡帕克人。1709年又對庫班的山民采取行動,致使其諸部首領躬身請罪。接著又對庫班人另一個首領穆爾劄采取行動,穆爾劄被擊斃,阿玉奇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壯大了汗國的實力。
阿玉奇汗在對鄰部征服的同時,也參與了俄國發動的對鄰國的戰爭。
1672年俄國對克裏木的戰爭,阿玉奇按照俄國的要求派了一支2000人的隊伍去亞速夫戰場,另一支5000人的隊伍去頓河戰場,他前後動員15000人的隊伍參加了軍事行動;"以烏尼太和馬桑巴圖兩台吉指揮的軍隊戰功最顯赫,使俄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1674年,阿玉奇按俄國的要求,裝備了7000人的士爾扈特部隊,大敗了土耳其與亞速夫的軍隊,取得了彼列科普戰役的勝利。1676年,土爾扈特汗國的軍隊和俄國軍隊一起,共同阻住了土耳其和克裏木軍隊在基輔和楚古耶夫的進攻,以馬桑巴圖台吉為首的汗國軍隊還參加楚古耶夫戰役。
1677年,又爆發了俄國對土耳其的戰爭,以土耳其伊布拉欣和克裏木汗塞裏木·基列伊統率的土耳其軍隊向基輔進攻,俄國軍隊聯合汗國的軍隊數千人取得了勝利。1678年和1679年,土耳其蘇丹和克裏木汗集結大批軍隊進攻哈爾科夫和楚古耶夫,"俄國政府利用汗國的軍隊和哥薩克的軍隊,擊潰了蘇丹和可汗的軍隊,俄國政府為獎賞土爾扈特部落,發給錢、麵粉、酒和軍事儲備物資作為年餉,並免除汗國商人到雅依克河貿易的課稅。"
1695年,俄軍組織了兩次遠征亞速夫的軍事行動,汗國派了3000人的軍隊參加。由於汗國軍隊作戰勇敢,取得了勝利,沙皇彼得一世傳令嘉獎阿玉奇汗及其部下。1698年,俄國軍隊發動了對克裏木汗國的遠征,阿玉奇的軍隊也參加了這次軍事行動。
1700年,俄國與瑞典發生爭奪波羅的海出海口的北方戰爭,長達21年。俄國為集中力量,不得不與土耳其簽訂和約。1701年,彼得一世"觀看了由3000人組成的、到達莫斯科的土爾扈特和韃靼軍隊的操練,並把所有這些軍隊派往瑞典邊界"。
1709年,俄軍與瑞典軍隊展開了會戰,彼得一世令喀山軍政長官阿卜克拉辛,從土爾扈特部挑選3000士兵參戰,阿玉奇派出長子沙克都爾劄布率兵參戰。由於汗國距戰場甚遠,當到達波爾塔瓦戰場時,雖然戰役已勝利結束,但是原來留守瑞典邊界的軍隊參加了戰役,以果敢神速的猛烈攻勢,擊潰了瑞典軍隊。為此,俄國政府賞給汗國的軍隊兩萬盧布。
1710年,俄土戰爭又起。翌年初,阿玉奇派出兩萬軍隊援俄作戰,擊潰了敵軍,幾千人被打死,近3000人被俘。然而從整個戰局來看,對俄國不利,雙方軍力懸殊,俄軍後備力量不足,處境困難,與北方瑞典的關係又趨緊張,俄國隻得與土耳其簽署和約。
"1722年阿玉奇汗晚年,還派軍隊參加了俄國對波斯的遠征,在蘇拉克河口替俄軍建立了一些要塞。"
阿玉奇汗執政期間,曾為配合俄國對鄰部和鄰國的戰爭而屢次參戰,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
第一,通過對鄰國和鄰部的戰爭,不但清除了汗國外部的侵擾勢力,而且擴大了汗國的實力,往往會獲得許多軍需物資和俘虜。如1717年,阿玉奇汗參加俄國對外戰爭時,就俘虜了3萬戶埃季桑人、埃姆布盧克人和卡赫欽的韃靼人。
第二,阿玉奇汗參加俄國的對外戰爭,是根據汗國與俄國的保證書的規定而履行的軍役,這樣既可減輕汗國的政治壓力,又可從俄國得到物資支援。如因汗國軍隊保衛南俄邊界有功,俄國獎給阿玉奇汗錢、麵粉、火藥、鋁、鐵、銅、硫磺、硝石、酒等作為酬勞。俄國政府之所以如此慷慨大方,是因為汗國的騎兵英勇神速,能征善戰。"俄國政府幾乎每一次戰爭,都讓土爾扈特人參加了"。"
第三,阿玉奇汗連年不斷地參加俄國的對外戰爭,造成了汗國牧民繁重的軍役負擔,形成了日後俄國政府對汗國征調不息的局麵。這種局麵,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阿玉奇汗逝世後日益嚴重,而汗國實力已被削弱,造成土爾扈特到了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渥巴錫時,軍役負擔幾乎使部落瀕臨崩潰的邊緣。
第四,由於對鄰部與鄰國的戰爭,打破了地區的反俄勢力均衡狀態,造成了"助紂為虐反累己"之勢。當汗國幫助俄國戰勝了鄰部和鄰國的反俄勢力,勢必造成反俄的真空,從而削弱了汗國反對俄國政府控製的實力,繼而造成俄國政府加強了對汗國的控製。當時也許阿玉奇汗已認識到這一點,想保持必要的均衡的狀態。例如1717年,庫班蘇丹洗劫俄國的奔薩城,並抓走數名俘虜,俄國政府要求阿玉奇汗出兵援助,但阿玉奇汗及其子沙克都爾劄布,以別科維奇·切爾卡斯基也不曾援助過他們為理由,拒絕出兵。當阿玉奇汗認識到要保持必要的反俄均衡狀態時,人已年老,而為時太晚了。也許鑒於俄國的控製的客觀實際,阿玉奇無力保持這種均衡。
第五,阿玉奇汗參加的俄國對外戰爭是附屬的部隊,沒有直接出頭露麵發動戰爭,沒有招致鄰部和鄰國的怨恨,也沒有造成四麵樹敵、八方起火的周邊困難生存環境,仍然在名義上以汗國的地位和土耳其、蘇丹、克裏木汗國、希瓦汗國、波斯王國、瑞典王國保持著獨立自主的外交活動與和平交往。"阿玉奇近似一位獨立自主的汗。"阿玉奇汗這種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與鄰部和鄰國的相對的友好關係,保持汗國政權的相對穩定,沒有給後代子孫造成危害。
策淩敦多克執政時期,1726年勇敢地抵製俄國政府不準收留庫班韃靼人的禁令,"收留並保護了巴赫塔·基列伊汗王,並率軍23000人幫助巴赫塔·基列伊汗王恢複了對庫班的統治。"俄國政府害怕引起他國幹涉,急令巴赫麥耶夫上校親赴勸阻土爾扈特人。俄國政府曾禁令,任何國家不得將火藥賣給土爾扈特人。而庫班的汗王巴赫塔·基列伊根本不管俄國的禁令,毅然賣了不少火藥給土爾扈特人,而且還送了不少火藥給策淩敦多克,以後,兩部的關係日漸親密。
敦多克奧木巴執政期間,1737年6月24日,女沙皇給敦多克奧木巴下諭旨:"希望他在庫班順利地開創事業,能夠徹底消滅庫班韃靼人、高地韃靼人和其它土耳其臣民"。敦多克奧木巴取得部分勝利後,就草率收兵回國。1738年,敦多克奧木巴之子噶爾丹諾爾布,調轉槍口反對其父時,土耳其人和庫班人,趁機從南部進攻土爾扈特汗國,以後的3年,使敦多克奧木巴懂得了和周邊各國搞好睦鄰關係的重要性。
敦多克達什執政時期,他把搞好睦鄰關係作為反對俄國控製的一個籌碼,較好地保持了反俄空間的平衡狀態。他在同外國政府和其它民族的領主的外交往來是自行其是的。1752年,卡巴爾達酋長阿爾斯拉姆別克,在克裏木汗被擊敗之後,大膽隱藏了克裏木汗的兩個兒子,並向大批的克裏木汗難民提供了避難場所,受到敦多克達什的稱讚。而俄國人卻以包庇窩藏罪將阿爾斯拉姆別克酋長監禁起來,酋長的兒子拉姆紮請求敦多克達什要回自己的父親。敦多克達什寫了一封措詞嚴厲的抗議信給沙皇和阿斯特拉罕省長,"要求立即釋放酋長。"而沙皇和省長都沒有這樣做。11753年初,沙皇政府請求敦多克達什援助波蘭戰場,敦多克達什都以種種借口拒絕出兵,這才使沙皇和省長醒悟過來,不得不釋放了酋長。
渥巴錫執政時期,1768年冬天,俄國和土耳其又發生戰爭,俄國政府宣布招募土爾扈特人民參軍,卻很難動員,因為土爾扈特人民不願和土耳其人民交惡,雖然有俄國將軍親臨現場招兵,但是一個多月過去,無1人報名。土耳其人得到了土爾扈特人民有力的支持,主動讓出一塊優美的夏牧場,請土爾扈特牧民去土耳其放牧。
土爾扈特汗國人民用行動時時提醒沙俄政府,除了俄國以外,還要同克裏木汗國、土耳其汗國等國保持睦鄰關係,使土爾扈特汗國抵製俄國的高壓政策時,形成一種有力的態勢。
第五章 敦多克達什的改革
敦多克達什執政期間,做了民族改革的許多基礎工作。
他從提高汗國民族精神開始,努力革除汗國人民的惰性,加強民族教育,增強民族素質,改造民族心理,提高民族自強意識,提高民族道德修養水平,發展經濟,改善牧民生活,頒布法律。敦多克達什這些成功的做法,使民族克服了自身的弱點,逐步走上了自立自強的道路,才使後代做出了回歸祖國的偉大事業。
敦多克達什受命於危難之際,當時部落人民生活日趨困難,民族精神普遍下降,道德文化素質卑瑣不堪;一百多年前的《衛拉特法典》有的條文已經不能適應新的曆史條件。經過他的治理,土爾扈特人民的政治狀況、生活習慣、社會風氣、宗教信仰等方麵都發生了許多變化;而另一方麵,他又暗中和祖國的清政府及西藏達賴喇嘛聯係,時刻準備著帶領全民族回歸祖國。
而當時改革的曆史背景是,敦多克達什上台後,俄國政府為了控製他和土爾扈特汗國各部落,采取了許多令人發指的高壓政策。繼1741年8月俄國扣押了他心愛的二兒子做人質,1744年10月又限製他的祖母達爾瑪巴拉的自由,"不準她到準噶爾去,強迫她遷往俄國的沃羅涅什,用以防止她策動敦多克達什返回祖邦中國。"。
女沙皇不但侮辱他個人,而且還侮辱汗國人民。1738年,敦多克奧木巴的二女兒阿其格,因其夫反對父親的獨裁被處死,她未參與,幸免於難。1742年,其後母賈恩把她弄到莫斯科,強迫她受東正教洗禮,給她改教名娜傑日達。她的不幸,得到了部落人民的同情。俄國政府想借此,用一個俄國官員娶她為妻,以控製土爾扈特部落。為此,敦多克達什向俄國交涉,要求俄國恢複阿其格的婚姻自由、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俄國外交委員會雖然放棄了俄國官員娶阿其格的打算,卻一直軟禁她在東正教堂中做修女。汗國人民為此義憤填膺,敦多克達什力勸人民把這種侮辱牢記心中。
俄國政府為了分化瓦解土爾扈特汗國的人民,竟然強迫土爾扈特汗國人民,不準收留本民族信仰東正教和受過東正教洗禮的人,這部分人隻容許俄國收留,沙皇政府還給每人發30盧布予以獎勵,以便俄國政府直接控製這部分土爾扈特人。敦多克達什為了使這部分人回到本民族內部,下令:"凡在捕魚場、養魚場(出外做工的土爾扈特人受俄國老板脅迫信仰了東正教的人)等處做工的土爾扈特汗國人,一概到部落集中。"在人煙稀少的伏爾加河中下遊,土爾扈特汗國人民是主要的勞動力,他們回歸汗國,漁業主、鹽業主、作坊主等業將受到很大的損失。業主們請求政府不要放走土爾扈特人,沙俄政府竟然扣下了傳達敦多克達什命令的人。而工人們還是一傳十、十傳百,知道了這個命令,看清了俄國政府妄圖分裂土爾扈特部落的陰謀,都很快自動回到了汗國,逐步改信藏傳佛教。
麵對沙俄政府的高壓政策,土爾扈特汗國的人民確定了今後發展的方向,要看到民族落後與不足,要完成回歸祖國的事業,首先最緊迫的任務就是改革。敦多克達什按照人民的意願,用法律的形式,對部落進行了改革,這就是土爾扈特人民曆史上著名的《敦多克達什補充法規》。俄國學者戈爾斯通斯基於1880年題名《卡爾梅克汗敦多克達什時代為伏爾加河的卡爾梅克族編訂的法規》。敦多克達什改革的具體措施是:
1、政治改革:針對部落中的懶散作風,對辦事不能好好地完成任務的人作出規定:對不完成任務者,則擊顴骨6下;針對部落有的大小台吉說話不算數、失信於民的情況,規定"違背誓言者則擊顴骨30下,罰15戈比;而勞動人民犯此錯誤,隻罰10戈比,擊顴骨5下。"為了刹住王爺和宰桑們傲慢無禮和限製他們對部下的為所欲為,規定了王爺和宰桑們應向全體老百姓執行政策和法規,並維護其尊嚴。若王爺和宰桑們在搜捕時隨意而又無理地和衙役及牧民爭吵,或者在供給大車時和牧民發生口角而被打死,則不罰衙役和牧民的款。因這種行為不符合王爺和宰桑的身份,亦是自作自受。這種改革提高了民族上層人士的思想素質和政治素質。
2、教育改革:喇嘛要努力學習科學和文化,並且視其致力於科學文化的程度和取得成就予以獎賞和尊重。另規定,貴族子弟不肯學習蒙古文化科學知識,則向其父罰3歲馬1口,仍然送其子向老師請教。若知名人士子弟不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則向其父罰3歲口的綿羊1隻或30戈比,並且由其父送老師處求學。若普通牧民子弟不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則向其父罰15戈比。以上三種人如不改正,則按盜竊罪處之,直至交出其子送老師處接受教育為止。如果某個人的兒子在15歲前仍未就學,那就向其課以重罰3個"九"。
3、經濟改革:敦多克達什執政以後,致力發展部落的生產,並且以種種理由拒絕向沙俄政府交納賦稅,以便支付部落子弟巨大的教育經費。敦多克達什讓遊手好閑的青年擀氈、織毯、洗腸,部落開工廠、辦商隊、建漁場,設法補助教育開支的不足。1752年敦多克達什下令,從漁場、鹽場、作坊回來的土爾扈特汗國人不向任何一個外國人償還債務,因為土爾扈特汗國青壯年的血汗和工作足以補償任何債務。並且規定,受雇於俄國漁場、鹽場、作坊的人在漁汛前,必須全部回到汗國,盡管漁業主們抱怨,為了發展部落的經濟,還是全部召回了生產大軍。
4、道德風俗改革:規定了僧侶須不愛色、不酗酒,違背都要課以大量的牲畜懲罰。若某僧結婚,則令其離婚;如不棄妻,則不準進寺廟,直至履行離婚手續為止,如實在不離婚,則貶入納稅階層。對旅行的人若某個兀魯思的人不留夜宿,則向其課收3歲的母馬1匹;若無子女的婦人不留夜宿,違者則向其課罰坎肩1件;倘若狡辯,則令其發誓。所有的族人都應登記夜宿者的姓名,否則次日鄰人丟失了牲畜則留夜宿者應交出3歲的口馬1匹,並送交台吉管理的帳篷。
5、法律改革:規定暗藏盜賊,擊顴骨50下,罰4歲口的駱駝1頭。作偽證,當眾剝去衣服,並鞭笞50下。盜竊罰擊顴骨50下,戴木枷1個月,雙頰烙印記;重犯盜竊罪,同樣處之;三犯盜竊罪,則賣到克裏木或庫班。出征作戰時,接到命令,立即出征,逾期不到者,王公罰1個"九",名人罰5隻大牲畜,平民罰3歲牛1頭。對於作戰逃歸者則加倍懲罰。對於擅自攻打敵人失利、搶奪戰利品、玩忽職守者都要受罰,對有功者予以獎勵。在司法製度中,要求執法者必須公正無私,如有所偏袒,人們可當眾恥笑和羞辱之;再犯,同樣處之;三犯則停止其審判職務。
敦多克達什的改革,改造了民族的文化心理,提高了民族上層領導的素質,改善了民族的文化結構,使全民族的青少年都有了文化,使他們政治思想意識、精神文化意識、道德修養和科學教養的各個方麵都有所提高,對祖國有了向心力,為整個民族回歸祖國打下了堅實的組織基礎和思想基礎。通過改革使民族的領導層有了為祖國、為民族、為時代擔負重任的責任感,以法律作為改革的依據,為實現民族的進步掃清了思想障礙和精神障礙。敦多克達什的改革是行之有效的,抑製了俄國政府對汗國人民的思想滲透、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使民族政治上得以自立自強。但同時也應該看到,這次改革是有局限性的,它畢竟是在俄國政府對部落加強滲透和高壓控製下進行的,必然有俄國政府專製的烙印,如作戰的法律等等.
第六章 經濟的興衰
土爾扈特人是遊牧民族,畜牧業是其社會經濟的主要基礎。
土爾扈特人西遷伏爾加河流域後,主要牧養的牲畜有:
馬:"土爾扈特人養的馬主要是蒙古馬":其耐勞苦,耐馳騁,耐寒能力強,騎乘穩健,耕役皆用。伊犁馬:耐粗飼,耐高寒,耐長跑奔走,其腿長身高,乘挽兼用。頓河馬:耐烈馴,耐長跑,耐爬冰馳雪,體格高大,耕騎兼用。奧洛夫馬:耐高寒高溫,耐長跑拉車,適應性強,力大身高,肉多而嫩,奶多而醇,是經濟類的好馬,土爾扈特人民在汗國後期主要牧養的是這類馬。
牛:土爾扈特人在伏爾加河流域時主要養的是蒙古黃牛,又稱蒙古牛:其耐粗飼,耐耕役,適應性強,肉乳兼用。歐州花白奶牛:其耐粗飼,奶多質高,肉用率高,但其不耐耕役長走。
羊:土爾扈特人在伏爾加河流域時主要養的是蒙古綿羊:其耐粗飼,耐長走遊牧,奶、肉用率均很高。蒙古的山羊:耐爬山越嶺,耐長走遊牧,適應性強,土爾扈特人回歸祖國時帶回的羊種唯一剩下的就是蒙古山羊。俄國細毛羊:其毛、肉、乳、骨,經濟價值高,但不耐粗飼,適應性差。
駝:土爾扈特在伏爾加流域時,養駝之多,家家戶戶畜養,土爾扈特人回歸祖國時,主要帶回的牲畜就是駝,其耐幹渴,耐勞苦,耐持久,耐粗飼,是牧民轉場不可缺少的牲畜。其體軀高大,運載力強,具有役、毛、肉、乳、皮、骨多種用途。
土爾扈特在伏爾加河流域時,還牧養豬,鹿、驢、騾,狩獵和捕魚也是土爾扈特人民的一項重要經濟來源。
土爾扈特人是自給自足的牧業經濟,他們出於自身的生產和生活需要,要將自己生產的畜產品與生產和生活資料進行交換,主要是以易物和易物的方式進行,土爾扈特人民向俄國人民、鄰國和鄰部人民提供的商品,有以駝馬為主的牲畜,以羊毛、羊皮為主的畜產品,有以魚、兔為主的狩獵產品,有以鹽、堿、氈、毯為主的手工加工產品。
俄國商人,德國商人,土耳其商人和克裏木商人往往組成商隊到土爾扈特汗國各兀魯思進行交易。也有俄國政府組織的商團到部落進行貿易活動,商團貿易往往對部落人民盤剝較多,頗不受牧民的歡迎,他們對牧民不公平的交易,往往播下了牧民對俄國仇恨的種子。也有的土爾扈特民幾戶或十幾戶組成商隊到烏發和喀山,到德國和土耳其,去換回自己需要的生產和生活用品。每遇此種情況,土爾扈特人就要受到沙皇俄國政府的種種限製,限製土爾扈特人經商,限製土爾扈特人和鄰國鄰部進行商業貿易活動,是沙皇俄國政府一貫的控製土爾扈特人民的政策。
在和鄂爾勒克、書庫爾岱青、阿玉奇和敦多克達什執政時期,往往汗國組織專門的商隊衝破俄國種種阻撓,汗國獨立自主地進行貿易活動。"汗國派專人收購牧民的畜產品,來換回牧民所需的生產、生活資料。"汗國組織的貿易活動,牧民受益公平,土爾扈特汗國之所以能夠團結和組織鬆散的遊牧民族共同舉行抗俄行動,為牧民做公平交易,是頗得人心和民心的一種措施,同時汗國組織的貿易活動,使土爾扈特汗國的經濟也得到了發展。
和鄂爾勒克祖孫三代艱苦備嚐,創立了土爾扈特汗國,其內外整肅,經濟發展。隨著牧地範圍的固定,可以較有計劃地使用草場,畜牧業生產技術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冬營地和夏牧場大多固定下來,並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保護牧草的措施,使畜牧業經營管理方式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牲畜的頭數也得到了較快的增加,此時牲畜的頭數已達二百多萬頭。部落人民隨著生活的安定,經濟的發展,生活的提高,部落人口達二十多萬人。
土爾扈特汗國經過長時期的休養生息,勞動繁衍,"土爾扈特人民的遊牧活動範圍西至頓河,東至恩巴河,北至薩拉托夫,南至裏海北岸的廣大地區。"它的居住中心在伏爾加河和烏拉爾河之間的馬奴托海,冬牧場在烏拉爾河和恩巴河一帶,夏牧場到達了托波爾河的上遊。土爾扈特部落在伏爾加河流域牧地廣袤數千裏,東西可行30日,南北可行20日。
在阿玉奇執政時期,他領導土爾扈特汗國人民勵精圖治,發展經濟,輪換冬夏牧場,利用比較豐裕牧草牧地,使牲畜頭數得以增加,由書庫爾岱青時期的二百多萬頭增至三百多萬頭。汗國的人民和俄國人民進行貿易,他們的牛羊和皮張換取布、煙、糖、茶、鹽,還組織商隊到遙遠的祖國經商。他們衝破種種禁令,積極發展了和祖國人民、俄國人民的經濟往來。
在俄國人民的直接影響下,土爾扈特汗國的漁業生產獲得了迅速的發展。首領們對無畜少畜的牧民從事漁業生產采取獎勵和保護政策,伏爾加河和裏海漁場之多,使土爾扈特汗國捕魚業興盛起來,許多牧民還兼營曬鹽業,這些都改善了土爾扈特汗國人民的生活。
在早期,部落的手工業主要集中在封建主的營盤內,專門從事盔甲、鉤槍、弓弩、鳥銃、長槍和火炮等兵器的生產。隨著生產的發展,手工業生產有了專門的廠房,開始生產工作器械、漁船、大車,還生產生活的器具和家俱、食品、宗教供具等。他們還向俄國人民學習,在伏爾加河畔就地取材學會了製磚和建造房屋及寺廟。阿玉奇汗不僅造就了他一生的豐功偉業,同時也把土爾扈特汗國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鼎盛階段。
策淩敦多克執政時,雖然他曾組織常備軍到草原滅蝗,組織獸醫撲滅畜群烈性疫病,但是由於他缺少管理才能使土爾扈特汗國生產秩序混亂,畜牧業生產受到影響,人民生活下降,部落經濟衰退。
敦多克奧木巴統領土爾扈特汗國初期,整頓生產秩序,促進部落的經濟發展,但是他統治的中後期部落陷於大亂,草原無人管理竟然出現了沙漠化現象,人民流離失所,安定的生活難於保障,經濟生產停滯,使部落衰敗之極,牲畜下降到一百多萬頭,人口下降到十幾萬人。
敦多克達什執政期間,對牧地進行了實地調查,掌握了冬夏草場的實際情況,解決了眾多的草場糾紛,他對沙皇俄國政府實行獨立自主的強硬政策,他對部落人民實行撫慰寬和與依法管理的政策,對周邊的鄰國、鄰部、鄰族實行友好相處的政策,這些深得民心的政策,為發展畜牧業創造了有利的良好環境。他通過民族改革,發展部落的畜牧教育事業,培養了不少獸醫,加強了對牲畜的傳染病、多發病的防治工作,使原先部落經常發生的牲畜烈性病和傳染病得到了控製。他還"禁止牧民外賣母畜,禁止屠宰母畜,規定淘汰母畜要經宰桑批準。"這一係列的措施,對畜群的發展十分有利,提高了畜群的質量和數量。他這些精明的治國方略,使部落經濟上得以發展,人民生活得以提高,他執政的20年間,汗國牲畜頭數回升到二百多萬頭,人口發展到二十多萬人。
渥巴錫承襲汗位後,隨著農奴製在俄國的發展,許多俄國農民不堪農奴製的壓榨,逃亡到伏爾加河流域墾荒,俄國政府還從頓河招募了一千餘戶哥薩克,並使他們的家屬來伏爾加河流域定居。此後,俄國政府不斷遷來哥薩克和農民,伏爾加河流域土爾扈特人的遊牧區,出現了許多俄國居民點和教堂,這就激化了土爾扈特人民同哥薩克和俄國農民之間爭奪牧地的鬥爭,經常、公開的衝突日益頻繁,廣大土爾扈特牧民生活日趨困難。
渥巴錫執政時期,正是俄國的葉卡特琳娜二世推翻丈夫彼得三世的統治,自立為女沙皇之時。她一上台就用高壓手段對土爾扈特汗國人民催款要畜,征兵增稅,她瘋狂的侵略擴張,征侵四鄰,在渥巴錫執政的10年間,沙皇俄國政府在部落征兵達32次,征畜達56次,部落的子弟在戰爭中死者高達8萬餘人,征去戰死的大牲畜高達40萬頭,部落的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使人民感到,在俄國再也活不下去了。土爾扈特人民不得不走上了武裝起義東歸祖國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