霏霏陰雨,久久不停,如人心,亦如人生。
剛剛的查探明伯對宋蕭如今的境界其實已經有初步估計,真氣混而不濁,猛而不燥,極而不破,確實是要開竅的前奏。
那句“不識好歹”說完,明伯忽然自顧自大笑了起來,暢快人心。
“我起初還怕你回去之後受人欺負,如今想來,有些人要寢食難安了。”
宋蕭自然知道明伯話中意思,當初他孤注一擲舍棄錦衣玉食流離他鄉,並非全是自願。若沒有壓迫,誰人又願意流離奔波,當真隻是為了什麼增添幾分閱曆?那種人,要麼就是一窮二白,要麼就是富家子弟吃多了閑來無事。
宋蕭沒有吃多了撐,每每念及此處,他其實心中很痛,所以在半步坡客棧中,他可以與十二娘談笑風生,卻不願意深入探討他的來曆以及身份,更不願意過多的提起那些喜歡用勢利眼看人的角色,以及家恨。
宋蕭道:“其實很多人不想我回去,這點我心中還是明白的,我更明白,憑我這區區真氣境的修為,論功夫,還真沒明伯你說的那麼讓他們忌諱,否則來此處的就不該是你了。”
“經驗倒是越來越老道了,也對,江湖向來喜歡把好人磨練成惡徒,可惜,你還沒壞到家。”
宋蕭無奈道:“即便壞到家了,又能如何,最多不過做一些少年該做的意氣用事,我娘終歸已經走了,如今,我隻想早些回去替她添一添土,磕三個響頭,其他的事,再說吧!”
“一念通,萬法通,蕭兒,看來很多事你比我看得明白。”
對於明伯的誇讚宋蕭沒有在意,很多事,必須要經過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大生大死之後才會想得通透,否則他也不會一紙書信讓明伯千裏迢迢來接,世上隻會多一個劍客或者俠客,京都的公子哥,並不差他一個。
再次遙望京都方向,宋蕭雙眼蒙蒙,內心卻是無比明白,他知道他將要做什麼,也許真如明伯所言,有的人,應當寢食難安了。
“我進去睡一會兒,夜裏我來驅馬。”
對於宋蕭的提議明伯沒有反對,武功再高,一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何況,此乃宋蕭的一片孝心,半個師父總歸也算是師父。
…………
半步坡客棧中。
“他走了?”
店小二立在一旁,像一根木樁,表情呆滯,點頭回答著十二娘的問話:“走了,接他的是一個老人和一個少女,少女很靈巧,老人很尋常,隻是……”
十二娘依舊坐在凳子上,自宋蕭離開後,她未曾起身過,忽然抬頭打趣道:“劉黃林,你什麼時候也學會賣關子了?”
店小二竟然叫劉黃林,這實在是一件能驚破人耳的奇聞,好在此刻沒有外人在,不然一定會想起多年前江湖中那個一手能斬斷京都郊外玄天江的同名同姓大人物。
對於這個名字店小二倒是無動於衷,隻是神情有些閃爍,道:“不過那個趕馬的老家夥我好像在哪裏見過,小姐你應該知道,像我這樣的人,能記得的人不多,但能讓我想不起來名字的,反而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