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理論是不是說一個人的行為隻有在正確的觀念下才會進行?”
“是的,這個正確可以說成是確認。一個人在有意識的進行某種行為前時必須覺得這件事是正確的至少是在所有的可行中是最佳的他才會去做,不會出現其它,而無意識的,比如一種姿勢躺著累了他會不用思維條件反射的翻動一下但也可看作是確認了。”
“那麼壞人在做壞事時是不是認為正確才去做?”
“當然。”
“那麼有沒有人認為一件事不正確而去做呢?”
“你會拿刀去砍你的手嗎?”
“當然不會。”
“隻有你在強大的壓力下你才會去做的是吧?”
“那我要硬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這樣做呢?”
“你總要有原因吧,我想你的原因就是為了證明我講得不對才去做的。”
“是的。”
“那你如果這麼做了肯定是需要確認的,你會至少是在做的時候認為是正確的,也許當你認為不正確時刀已經砍到手了。”
“看來那些魯莽的人太容易犯錯誤了。”
“錯誤是相對的,其實隻有後悔才有錯誤,如果一個人永不後悔那麼對於他來說就永遠不會犯錯誤,當然對於別人認為某人犯了錯誤就是另一種觀念了。一個人在沒有細致的判定的情況下隻是受了某種思想的影響或某個環境的影響作了他肯定後悔的事但是在做那件事的一刹那他絕對是確認了的。這裏的正確是一時的正確,是一個人心目中的正確,這裏就涉及到了一個感覺的問題,當一個人在做一件事時總會有所感覺的,這時如果有了一種對他不利的感覺那麼他就應該停下來進行足夠的分析而後再說,這樣的話他做事就不會後悔了。”
“可是我有時無感覺做錯事我也會後悔,例如我一直認為把一輛自行車放在那裏沒問題可是後來丟了那我就會後悔我當時為什麼不深層次的考慮呢?”
“這種後悔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這就像你去應試結果失敗了你會後悔當初沒有好好讀書,那麼這種後悔你隻能把它當作一個教訓而沒有必要……因為時間太長了,你沒能……這時候你可以這樣想:你當初放車子時既然沒感覺那麼就是上帝的事了,你毫無主觀過錯也就是你沒有必要後悔,而主觀過錯就是你在有感覺的時候沒有把握住而犯了規,那你就應該後悔,而你連感覺都沒有的話那你就等於沒有犯主觀錯誤也就沒有必要後悔了。當然,你在沒有樹立這個理論之前……”
“可是如果每件事情我有感覺就思考我是不是會很累呢?那樣做真的能夠保證我不做錯事?”
“我盡量給你講清楚,第一個問題,你說這會很麻煩會很累,也就是說你的那種感覺如果是錯誤的你就會費大量的時間是嗎?”
“的確。”
“那我再給你舉一個例子,你去菜市場買菜,看到有一堆新鮮的水果你想買,這時你不會憑空出現一種感覺的,如果出現了,那麼對於這種感覺你是采取不管或管這又是一個決擇,如果你覺得這實在是沒有必要既使由於你的不管出現再大的錯事你也不會後悔那麼你就大可以不去管你的這個感覺了,因為有了你的這個思想墊底你同樣……因為所有的事都那樣的確是麻煩些。這就解決了你第一個問題。那麼你的第二個問題是有了這個理論能否保證你不做錯事,我剛才說了這個理論是可以保證你不辦錯事的,當然你在運用這個技術時可能會有一定的磨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