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離學校就不算遠,仗著有自行車。歐元出門前一點緊張感都沒有。
第二個問題接著來了。
新鮮期一過,歐元開始拖遝起來。
衣服、褲子、襪子,隨便哪個單件,都可以穿上個十分八分鍾;吃個早飯可以跑題100次,明明昨天晚上就理好的書包,早晨隻是再檢查,花去的時間比新整理都要多。
孫清娜和左庸夫妻倆瞪著眼睛看他,他像慢動作表演,也像從此與家生離死別,各種都要看上n眼,實在發現不了新趣味,這才開始坐下來穿鞋子。
穿鞋子那更是挑戰忍耐極限,一根根魔術貼拉開,手動撐大,腳一點點伸進去,嘴巴說著穿不進穿不進,還能騰出手來撥兩根吉他弦。
孫清娜忍無可忍,常常晚節不保,終於連聲催促起來。
有時候氣極了,孫清娜一屁股坐下:“你慢慢來。反正上學的不是我,遲到的也不是我,需要跟你最喜歡的老師解釋的人也不是我。”
歐元這才集中點精力,略略加速。
彼時還在適應期,沒有書麵作業。孫清娜還沒有體會寫作業時的磨蹭——幸好沒有同時體驗,不然多崩潰!現在反過頭來看,上幼兒園時,歐元就有磨蹭的傾向,但那時奶奶認為他還小,很多事情都代勞。
第二個問題遠遠沒有第一個問題好解決。它不是一場戰役,而是一場戰爭。而且,孫清娜和左庸這對新手爸媽,顯然不是幸運的少數——同小區的同齡寶媽,也會遭遇孩子早起磨蹭的問題,但她的孩子一星期就適應並麻利動起來。
一個月零作業的適應期過後,開始增加口語作業。
歐元表現出令人無語的一貫性。早晨,磨蹭出門;放學,磨蹭作業。
縱然你有100個理由告訴他現在可以開始寫作業了。他有101個理由告訴你還需要等一下下,馬上,很快,他就可以做作業了。
10分鍾,20分鍾,30分鍾過去了,如果不是孫清娜大吼一聲,這“馬上”、“很快”還不知道要持續到什麼時候。
自從過了適應期,確切地說,自從布置了每天15分鍾,家裏撕扯的情形就開始多起來。
他東拉西扯,無休無止,令人絕望……
左庸分析說,那不是作業本身的問題,是對作業的排斥,對無形壓力的抗拒。
孫清娜表示理解,表示盡量配合,可是,不能沒完沒了啊。
“歐元,我們需要談一談,生活不是圍著你轉,媽媽也有時間安排,全家人還等吃我做的晚飯呢。”
歐元眨巴著他好看的雙眼,對著孫清娜看啊看。
孫清娜忍啊忍,還是從和風細雨到了大吼大叫……
歐元很委屈,覺得媽媽不像以前那樣愛他了。
孫清娜也很委屈,是你上學不是我上學,怎麼皇上不急急死太監!
十月的一個周三,歐元不僅起得早,而且絕少磨蹭,還會主動詢問時間,表示要及早出門。
“我好喜歡今天的你!順便問一句,今天太陽怎麼從西麵出來了?”孫清娜笑眯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