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骷髏牆是一百多年前才修建的,據傳說達木寺是唐朝文成公主進藏途經此處,認為這是風水寶地,便囑高僧在此修建達木寺,達木寺建成後,對著達木寺又修建了天葬台,而遠近聞名的骷髏牆,則在天葬台下麵的天葬院;
從一百多年前開始,天葬師在做完天葬後,留下死者的頭骨,風幹後和入泥土,再鑲嵌到天葬院的牆上,曾經有總麵積約四千平米的三麵大牆,密密麻麻鑲嵌滿頭骨,但是後來因為文,革,被砸掉了,如今隻剩下兩麵重新修繕的牆,牆上鑲嵌兩百多顆頭顱。
達布活佛說到這裏,我有些疑惑,雖然沒有親眼見過天葬,但是聽人說過,天葬是藏區重要的喪葬方式,在實行天葬的時候,需要由天葬師將逝者的身體砸碎,拌上糌粑,供空行母食用,空行母就是禿鷲或者類似的鳥類。
用逝者的皮囊,布施天上的空行母,空行母會將逝者的屍身全部吃掉,這是一種最崇高的布施,體現了大乘佛教布施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
而天葬的時候,逝者的全部,包括顱骨也會被砸碎拌上糌粑布施空行母,藏區其他地方的天葬台都是如此,不會留下頭顱,唯獨這個多多卡天葬台,會留下逝者頭顱,並經過處理使之變成白森森的骷髏頭,鑲嵌到牆上。
關於這一點,我不是很明白,就詢問達布活佛,達布活佛微微一笑,說道:“這個在天葬時保留逝者頭顱的方法,起源於一百多年前一個天資卓絕的天葬師,相傳他來自青海,姓張,是個漢族人,但是精通藏文化,他這麼做,是為了警示世人,無論生前是什麼人,死後不過如此,隻留下白森森的骷髏頭,靈魂再入輪回。”
“也是為了勸誡世人,諸善奉行、諸惡莫為。”
達布活佛的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仔細想想,又覺得哪裏不太對。
師父謝過達布活佛,表示我們想要去看一下天葬院和天葬台。
達布活佛點頭應允,讓個年紀輕輕的古秀啦帶我們前去,看到這個年紀輕輕、眉清目秀的古秀啦,我忽然想起色拉寺的益西。
從達木寺出來,正對著的就是天葬院,古秀啦打開天葬院的朱紅色大門,門隻是關著,並未上鎖。他站在一邊,示意我們進去。
這天葬院也不大,但是裏麵的氣氛莊嚴肅穆,如同走在大昭寺或者布達拉宮的感覺,眾人都保持沉默,我甚至感覺有些壓抑。
天葬院裏,大約數百平米,四周都是一人多高的土牆,看起來不太堅固,南麵和西麵有兩麵牆,牆上用木頭排列,做成整齊的方格,每個方格裏,都放著一顆骷髏頭,森白的骷髏頭,混著泥土嵌在牆上,密密麻麻,粗略一數,足有兩百有餘。
我注意到,有些骷髏頭的眼眶裏,還長出了青草,這時候,忽然從天上飛來一隻小鳥,順著一顆骷髏頭空洞的眼眶鑽了進去,過了幾分鍾,又從另外一顆骷髏頭的眼眶中鑽出去,飛走了。
地上可以看到一個約三四平米的天葬池,就是天葬師處理逝者屍體之處,天葬池的北麵,有一塊約七十乘兩米的長方形石台,古秀啦介紹說是暫時停放逝者屍體的。
現在的天葬池旁邊還散落著幾個新鮮的頭顱,已經剝離掉皮膚和肌肉,隻剩下白骨,古秀啦說這些還要等一段時間,徹底風幹再鑲到牆麵上。
這古秀啦的漢語說得不好,不過不影響交流。
天葬池再北麵,是一間小屋,古秀啦說是為逝者誦經超度用的,天葬院南邊還有個門,我走出去,看到門外掛滿了已經褪色的風馬旗,古秀啦連忙提醒我:“這個門不是給你走的,你出去,繞過去,那邊來……”說著,他指著我們進來的西麵的門。
不明白他的意思,可能是什麼風俗吧,我就從南麵的門轉了幾步再次來到剛才進的西門,從西門進院子,問古秀啦為什麼那個南門不能走。
古秀啦臉上露出一些驚悚的表情,說道:“南門,是死去的人才能走的,活人,都隻能走西門。”
“那你怎麼不提醒我,我剛從南門走出去……”這南門上也沒有什麼禁止出入的標識,我感到自己很無辜。
古秀啦又說:“不要緊,你隻是從南門出去,不是南門進來,南門進來就不行……”
剛說完,小胡就從南門進來了,問:“為什麼不行?”
小胡剛才上廁所了,並不知道南門不能進入,估計一看到南門,就直接走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