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3
生命從沒有像處於患難時那麼偉大,那麼豐滿,那麼幸福。
——托爾斯泰
一個正值花群華的女孩子談論苦難這麼沉重的話題難免有“為賦新詞強說愁”之嫌。那種“得不到洋娃娃”的痛苦充其量是生活中的不如意,不順心,說挫折都勉強。這時候苦難隻是淺薄的小女生裝深沉的麵具。
對苦難比較具體的理解是出國十幾年之後人到中年之際。好像是一夜之間,身邊很親近的朋友一個個離我而去。他們在生命最年富力強的季節被病魔劫走,被車輪碾碎。我突然發現原來死亡離我們這樣近,它就在我們上班的路上,回家的途中,一次不經意的咳嗽裏,幾回烈日暴曬後。在苦難麵前,生命真的很脆弱。這種時候我們還能說,苦難是人生的墊腳石嗎?說它是生命的克星還差不多。難怪無神論者大聲責問:“如果上帝真的爰世人,他怎能容忍世間有這麼多的苦難?!”
基督徒說:“苦難有時是魔鬼的試探,有時是上帝的試練,神用苦難來證明他的大能。”“讓人類受苦隻是為了證明他的大能?這樣的上帝也太自私了!”無神論者被激怒了。一片吵嚷聲中,曾經的人大哲學係博士生,現為美國基督教傳道人的遠誌明石破天驚:“苦難不是神的作為,它是我們人類咎由自取。人類選擇違背上帝的旨意才導致了今天的苦難。就好像一個父親對他的女兒說,外麵很冷,你穿這麼少會感冒的。女兒不聽,真的感冒了。鄰居會說,這個做父親的真不負責任,讓她的女兒感冒了。這種批評本身是不是也不負責任呢?”
“就算是人類咎由自取。那麼既然神愛我們,又有大能,他為什麼不把苦難從這個世界除掉,讓我們生活得更幸福呢?”無神論者依然理直氣壯。好脾氣的基督徒解釋道:“因為苦難有助於我們成長。我們人類是很自負的,隻有經曆了苦難我們才知道人的能力其實非常有限。現實中就有很多人是在苦難中認識神的。這就好像一個小孩子不跌幾個跟頭就7欠遠學不會走路一樣0雙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我這個小女子感性的腦瓜子被繞糊塗了。但是生活總是會給我們答案的。前不久,我身上突然莫名其妙地生了許多銅錢大小的挖瘩,奇癢難忍,成了一隻“金錢豹”。用藥膏塗啊抹地折騰了一個星期才消下去。可身上也像潮水退去的海灘,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斑塊。看著自己這副尊容,我心灰意冷。遊泳是想都別想,我這一去,大概不會有第二個人敢下水。眼看夏天就到了,到哪裏去找高領的夏裝掩蓋我傷痕累累的脖子?還有飛機票已買好暑假回國省親,我這樣子回去還不把老母嚇壞了?越想越害怕,連自殺的念頭都有了。
平生第一次我真真實實地感受到了苦難。我這人長得差強人意,全仗著“一白遮三醜”,這麼一來幾乎是“一無是處”了。原來我們所擁有的東西是這麼容易失去。我想起過去見過的那些臉上生斑脖子上起褶的老婦人,那些我用“慘不忍睹”來描述的容貌醜陋的人。他們一定也經曆過我這樣沮喪、懊惱、痛苦、絕望的心境。我終於明白,苦難原來是要教會我們同情、憐憫、珍惜、仁慈這些成熟的人類應該具備的情感。
除去心中的恨毒有個天資並不聰穎的女孩在錄取率為百分之一的高考中被名牌大學錄取。大學期間,別的女孩逛商店、看電影,她卻整日隻知埋頭讀書,刻苦得近乎自虐。畢業後,女友們嫁人的嫁人,工作的工作,她卻馬不停蹄一步跨過太平洋去了美國,在世界一流的高等學府中深造六年,獲博士學位。
十幾年後,她作為在專業上小有名氣的學者榮歸故裏。她的家鄉是蘇北的一個小城,出國的人本來就不多,像她這樣學有所成的更是如鳳毛麟角。所以市長親自設宴為她接風洗塵,母校也熱情相邀,要她給在校的孩子們講奮鬥成材的經過。奇怪的艦這些小城人看來天大的榮耀她沒有表現出絲毫得意。
因為小女兒的回來,父親特意把七十大壽提前,並宴請了許多老同事、老朋友。在這次慶典上,父親把兩個人帶到她麵前,說,你還記得嗎?這是原來咱們學校的李校長和王書記。被稱做李校長的是一位幹瘦老人,好像有哮喘病,氣很不順。王書記是一位長著一張瓦刀臉的女人,那張熟悉的臉上布滿了刀刻樣的皺紋。這兩個人怎麼變得這麼蒼老!走在路上我是一定認不出來了。她定定地看著眼前這兩個曾在她夢中出現過許多次的人,感覺身體被抽空了,輕得像一團棉花隨_去……這麼多年來在她的心底一直埋著一個秘密,妓告訴過任何人,甚至她的父親。父親是一名中學語文教師,生性活潑,多才多藝。節日慶典的遊行隊伍裏,父親帶著學生打腰鼓。演唱會上,他又會拉起手風琴伴奏。從記事開始,她就很為有這樣的父親自豪,她喜歡看講台上父親侃侃而談的神釆,更愛聽父親講三國故事,憧憬著哪一天她這個黃毛丫頭能遇到像諸葛亮那樣睿智惜才的美男子。然而,“文化大革命”時被人誣告,坐了幾天牛棚出來,父親就成了另外一個人。他變得膽小怕事,對領導唯唯諾諾。像一隻放在祭壇上的綿羊任人宰割。懂事以後,女孩常常想,毀掉一個人怎麼這麼容易!
從父母臉上的烏雲和頻繁不斷的爭吵中,女孩知道父親又被當時在學校一手遮天的李校長和王書記欺負了,要強的母親怒其不爭。有時候是為調工資,有時候是為分住房,還有時候是為評先進。父親十七歲就參加工作,剛解放的時候,他隻有二十幾歲就已經是年輕有為的小學校長,當時中學教師奇缺,父親聽從黨的安排到中學做了一名普通教師。像他這樣的資格漲工資,分住房根本就是不爭的事實。就是因為父親不會奉迎,又不會找校長去吵,他被迫一次又一次把機會拱手相讓。
成人之間的鉤心鬥角在女孩幼小的心靈裏種下了仇恨的種子。她恨透了仗勢欺人的李校長和王書記,更恨自己不能幫助父母出這口惡氣。她暗暗發誓好好讀書,走出小城,等到有朝一日出人頭地,要讓這兩個毀掉她父親自尊的仇人跪倒在她的麵前,向她求饒。
三十幾年來,這個鏡頭不知道在她腦海裏預演了多少次。每拿到一個學位,甚至考了一個好分數,她都欣喜若狂,覺得向目標又逼近了一步。在異鄉求學的日子很辛苦,但她從未想到過放棄,她太明白自己是沒有退路的。博士畢業後,女孩在美國的國家實驗室謀到一份職務,從事頂尖課題的研究,還多次獲得優秀論文獎,真的成為了一名成功的科學家。
決定回國探親的前一天,她整夜沒有合眼。她想象不出那會是怎樣一個場麵,自己該說什麼才能解心頭之恨,對她的計劃父母會是什麼態度。她想了很多,唯獨沒有想到她的仇人已是邁入古稀之年的退休老人,體弱多病,不堪一擊。他們與世無爭,甚至沒有必要多看她一眼。
她像一名不戰而勝的鬥士,懊惱沮喪。看看曾備受淩辱的父母麵色平和,似已原諒了昔日的頂頭上司對他們的不公,她感到悲哀,繼而受到震撼:時間真是一個神奇的魔法師,在它手裏所有人間的恩怨都變成了一陣輕煙隨風散去,不留一絲痕跡。如果連毀掉父親一生的人都不必記恨,生活中還有什麼不完美無法忍受呢?
中國之行讓她意識到自己其實一直都生活在臥薪嚐膽的纖中,一顆被恨捆綁著心怎麼可能快樂呢?從此,她變得豁達、寬容、平和。沒人知道這種轉變的契機是什麼,或許永遠也不會有人知道了。因為在除去心中恨毒的同時,這個秘密也被她交給時間這個魔術師了。
不能愛就給點溫暖吧到底是秋天了,風吹過的時候多了幾分寒氣。自然而然地,更多地想到“溫暖”這個詞。
早上起來,是個大晴天,陽光照在身上像給怕冷的我裹上了一床棉被,心也跟著暖和0有陽光的日子真好。
下班回家,老公已經到家了,正在燭肉,滿屋子的肉香。素菜洗淨切好了,就等著本廚師親手製作寡鹽少糖,減肥瘦身的素什錦。我係上圍裙,一邊指派老公切蔥剁蒜,一邊滴上幾滴橄欖油於不粘鍋中,頃刻之間,一盤無色素、無飽和脂肪、無味精的“沒味佳肴”就大功告成了。一家三口上桌,不大的工夫,盤兒全部見底。飯畢,兒子洗碗,我和老公於小區溜達消食,家長裏短,峰回路轉,鄰居的小狗似乎又懂事不少,見到我們不再吼叫,而是搖尾巴了。晚上,兒子睡覺,我們一人一台電腦上網,各取所需,時不時議論幾句,這種溫馨的感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