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一放養的智慧馴獸者有的是霸主的威嚴,而牧者則更多地擁有放養的智慧。他懂得怎樣順應羊兒的秉性去調理打磨,也知道何時放手,何時收攏,何時把迷途的羊羔找回。曾經得到過一位朋友的育兒經:養兒要野0“野”的精髓就是像牧者那樣有分寸地“放奍。
隻有“放養”,才能培養出忠實於自己,看重自身內心感受的孩子。如果一個人活著不是為了取悅父母和社會,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一定也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會充滿了創造的熱情和成就感。他一定不會被一時的失敗擊倒,更不會用別人的價值觀來否定自己。這樣的人生,才是成功。這樣的教育;才算成功的教育。
對那些雄心勃勃想在海外實施中國教育模式的“虎媽”們,我著實為她們擔心,因為這裏的實景與中國完全不同,他們孩子的周圍有為數眾多的當地人的子女,這些孩子放了學從不碰課本,不是在屋子前打陸地曲棍球,就是在停車場玩籃球,或者參加足球、冰球倶樂部,這是一群被“放養”的孩子。你的孩子會不斷把自己的境遇與他們相比,抵觸情緒日積月累,隻怕還沒等到“子榮母貴”的那一天,他的那顆心已經離你而去了,畢竟誰也不想成為馴獸師指揮棍下的失去自由的家養動物,哪怕是一隻老虎。
所以,我奉勸“虎媽”們,忘掉你的虛榮心和偉大的計劃吧,就算我們做父母的能像虎媽那樣,按照自己的意願支配孩子成年前的生活,我們能安排他長長的一生嗎?請尊重你的孩子成為他自己的權利,讓你的孩子為自己活一次吧!
耳隻業心情兒子上高二,不久就要上大學了。學什麼專業終於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人生難題,放在我們麵前。我這麼說可不是危言聳聽,嘩眾取寵,今天的職業市場就像股市行情一樣越來越不可捉摸啦。
男學工,女學理,曾經是我堅定的擇業原則。所以兒子小的時候,我特別注意培養他的動手能力,家裏幾大箱子的Lego玩具足以證明這一點。我的努力似乎也很有成效,從小到大,兒子的興趣一直很穩定,就是做工程師,直到去年他進入高中……
事情是從選課引起的。當兒子把高二的選課表拿回家的時候,我一眼就看上了“機械工程”這門課,對於小學時就是Lego俱樂部成員,參加過電腦編程機器人設計的兒子來說,這門課當然應該是首選。誰知兒子卻不容置疑地對我說不。理由居然是,周學說了,這門課又難學又不容易拿到好分數。我失落得差點自殺。這麼多年的培養啊,經不起別人的幾句話。連孩子都這麼急功近利,我們的社會還有希望嗎?
好在當時北美的汽車工業嚴重萎縮,我的理想也處在搖擺之中,也罷!問兒子,那你選什麼呢?Computer,Business,Accounting,小鬼預謀已久,一張嘴報出一大串。
我趕緊向前輩請教,方知有出息、有誌向的華人孩子都在趕金融的快班車,兒子的選擇有著強大的社會背景。想想兒子西裝革履、油頭粉麵地在大銀行上班,與客戶商談投資方案的瀟灑樣子,我基本認可了小鬼的鬼心思。金融就金融吧,跟錢打交道總比跟廢紙打交道強,每天看著錢生錢,感覺一定很妙。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今年股市行情大跌,雷曼兄弟破產,整個華爾街亂作一團。金融專業的前景大為不妙。好在兒子尚未上賊船,改弦更張還來得及。我決定跟兒子好好探討一下他的出路問題。談之前,先把可推薦的專業在腦子裏過了一下,突然發現,這個世界上已無好專業值得我們花上每年上萬的學費去學。醫生、律師這兩個公認的鐵飯碗早就被打入冷宮,因為太辛苦。我們掙錢是為了去享受的,如果忙得連享受的時間都沒有,要那許多銀子何用?
電腦更新太快,即便找到工作也還要不斷去充電;生命科學不麵向社會,工作機會僅限於大學和研究所……我對兒子說,要不你就去學牙醫吧,不是很辛苦,錢也沒少掙。他回答得很幹脆,要我每天麵對一口爛牙?沒門兒!
兒子的話提醒我,一個在選擇專業時要考慮的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職業心情。有些職業,比如醫生,注定要麵對疾病、痛苦,甚至死亡,他必然最掂得出生命的分量。他的心情也不可能輕鬆S因為他的判斷決定病人的生死。而幼兒園教師,每天看到的是孩子們天真的笑臉,當她和孩子們一起唱歌、跳舞、遊戲,她的心境自然就會充滿快樂。廣告設計師、時裝設計師、美容師,他們的職業就是製造美,創造美,可以想見在做這些充滿創意的工作時,他們的心情一定是飛揚的。流水線上的工人每天站在同樣的機器旁,做著同樣的動作,時間長了,情緒大概也就沒什麼波動了,因為一切都是那麼按部就班。這跟從事藝術的人恰恰相反,從事藝術的人,無論是音樂、繪畫還是文學,所有創作都是直指人的心靈,這樣的職業,注定要造就敏感多變、喜怒無常的人。
職業心情的重要性在於,我們的生命裏,每天要有八個小時的黃金時段處於這樣的氛圍裏,是輕鬆愉快,充滿創造欲,還是消極被動,甚至厭惡不安,對我們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何況,這樣的情緒還會延伸到工作之外,家庭、配偶和子女,以及節假日的休閑生活和人際關係。
我對兒子說,想學什麼就學什麼吧,既然沒有什麼最好的專業,不如就幹自己喜歡的事情吧,起碼還落個開心0玉:蘭花開把車倒出車道,駛出小區前瞥見鄰居那棵白玉蘭已經開花了,滿樹玲瓏的花朵,在早春三月的陽光下,風姿款款,體態雍容。
我約見了慧。慧是一位普通的中年婦女,醫學背景,育有一兒一女,隨夫來加後,成為全職母親。她這個全職母親做得很徹底,從未走進課堂,亦從未跨入職場,這在大陸來的女性當中比較少見。一般的陪讀夫人來到海外的運行軌跡是,先挑個熱門的專業,拿個當地的文憑,然後開始求職。這樣的家庭成功的例子很多,北美金融危機爆發後,不少高學曆的丈夫丟了工作,就靠太太的工資供著房子和車。慧算是一個例外。
大凡能成為朋友的,總有那麼個緣由,聚會時朋友介紹認識的,或者他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在我的朋友圈裏,隻有慧是自己冒出來的。那時候我在當地華人的藝術社團幫忙籌劃一台春節晚會。晚會前幾周,接到一個電話,女聲,標準普通話,說她兒子和幾個朋友組了個小樂隊,希望在晚會上表演。_糸那天,見到她,簡單打了招呼。晚會過後,瑣事一多,就淡忘了,我與慧擦肩而過。到了第二年的春晚。籌備會上,有人提議晚宴期間可以安排現場樂隊演奏,大家於是想起了慧和她的兒子。慧再次出現在我的視野裏,且有了幾回麵對麵的交談。我發現,慧的談吐和心智遠比她平凡的外表要華麗得多,自認為閱人無數的我立刻成為慧的粉絲。
慧的大JL子9年級,數學很出色,屬於那種常常捧著獎杯回來的孩子,小女兒4年級,按照慧說的,天資並不高,卻也被慧調教得學業優秀,乖巧懂事,還是全加單詞拚寫比賽(SpellingBee)的資深選手。今年,慧的小女兒代表學校參加了全市和地區的大賽,在7600名參賽者中她的年齡最小,排次卻排在第20位。
對兩個孩子,慧尤其重視語言方麵的訓練,她的語言教育目標是,把眼睛看到的,腦子裏想到的,心裏感到的東西,準確地表達出來,用語言激發別人的同感,爭取別人的支持和合作。慧說她對文學有很深的崇拜,並且把這^念傳遞給她的孩子。她培養他們大量閱讀,就是要讓他們知道除了衣食住行的物質世界之外,還有一個精神的世界,藝術的世界,曆史的世界。那裏更宏大,更多彩,更豐富,有更多的喜怒哀樂,更多的悲歡離合,更多的事態炎涼,也因此而更美麗更深刻。接觸了這個大世界,人才會理智從容也會純真熱情脫俗善良。
慧就是這樣一種外表樸素、內心豐饒的女性。事實上,我佩服慧的並不是這些,海外華人圈子裏,培養出哈佛、耶魯、斯坦福孩子的母親太多了。真正讓我折服的,是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慧沒有做照亮別人燃燒自己的蠟燭,而是豐富著自己,跟著孩子們一起成長。每個周五,慧都要去女兒的學校做義工,她因此對加拿大的教育體製有了深切的了解,也發展了一整套應對這個體製的教子方略。為了配合女兒的單詞拚寫比賽,慧養成了每天定時收看各種英文脫口秀4~5小時的習慣,她的英語發音純正,詞彙量和對加拿大社會的了解遠比我們這些在職場混日子的人大得多和深得多。
慧一直在堅持寫作,寫異鄉的生活,也寫相夫教子的心得。她甚至還嚐試用英文寫作,一部十幾萬字的英文營養學普及讀物即將完稿。做一個有夢的女人是幸福的,更可貴的是夢想並沒有妨礙她成為一個盡責的母親,而是給了她飛翔的翅膀,帶著她的孩子飛得更遠更高。我見到太多詩意的女孩結婚生子後變成眼中隻剩下丈夫和孩子,家長裏短的庸俗婦人,也見到太多外表新潮動人的女子,追求時尚勝於追求智慧,熱衷財富勝於熱衷教育,在她們光鮮的外表之下是一片熱情的沙漠。
由於女性在生育、撫養、引領孩子方麵不可回避的責任,使得她們在孩子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比男人要重要得多。搖搖籃的手撼動世界,母親的修養和智慧,可以影響整整一代人。難怪在加拿大,以教師為職業的女性總是男士們擇妻時追逐的目標。一個理性、慈愛、盡責的母親,是一片肥美的土地,在這樣的土地之上,一顆即便不是那麼出色的種子也可以蓬勃生長,成為棟梁之材;一個豐富、博學、睿智的母親是一方溫暖的陽光,驅逐混沌,開啟智慧,讓孩子的內心永遠充滿憧憬和希望。
世間的有各種各樣的女子,有的優雅賢淑,像散發幽香的君子蘭,她們是丈夫體麵的妻子;有的浪漫熱情,像充滿誘惑的紫羅蘭,她們是男人鍾愛的情人;慧是獨特的,她是一棵母性十足的白玉蘭。每年開春,其他花木剛剛露出嫩芽,玉蘭的枝頭就已經開滿了花朵。我曾經對在光秀禿的枝頭上怒放的玉蘭花大為不解,沒有葉子,沒有光合作用,花朵的幹物質來自何處?後來特意詢問了有關專家才知道,玉蘭樹先開花後長葉的奧秘是她在上一年的秋季就別有用心地儲存了大量的幹物質,足夠在其他花姐花妹們養在深閨時就盛開枝頭,笑傲舂風。這與那些似乎生來-,就該做母親的女子多麼相像!她們把少女時期的閱讀,大學時代的知識,都小心地收藏著,直到這一天,上天賜給她們愛的子女,便傾其所有,悉祕海。唯有這樣,她們才能成為孩子們的良師益友,才有足夠的資本跟身處新時代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一起吸取知識,一起成長。
看著對麵神采飛揚、侃侃而談的慧,我突然想到職場或i午並不是現代女性最值得推崇的人生舞台。眼前的這個女人,過去的十幾年走出過家庭,可她的目光依然追隨著她孩子的順申向遠方。一頓親,無論她的舞台是在職M是在廚房,首先應該像慧這樣,把自己變成一棵枝繁葉茂的玉蘭樹,靠著上一個季節孕育的花芽和攢下的養分,跟自己的孩子一同在春天的陽光下澱放,繁花之後是滿樹的綠葉,滿樹的生命。
(原載《併報》副刊2011年3月9B)女人的事業0嫁為人婦,又為人母,家務纏身,疲憊不堪時,曾多次問自己:家庭中,女人到底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放眼四周女友們,嫁了成功人士的,成了女仆,嫁了窩囊男人的,成了悍婦。自家的老公,含金量不高,給他做仆人心有不甘,可審視—下自個兒,身高不過一米五幾,底氣不足,嗓門不大,即便做了河東的獅子,那吼聲怕也沒什麼威懾力。
跟一位來自巴基斯坦的博士後探討女性的責任。他說,維持家的完整是女人終生的事業。聽完心裏一驚:原來女人還有這麼一個偉大的使命,做了半輩子女人,竟毫無知覺。趕緊問他此話從何說起“在巴基斯坦,所有的女人都知道這是她們的人生使命。”這個叫穆哈默德的男人說,“這是因為女人要養育子女,操持家務,跟孩子有天然的親近。而男人大多要外出工作,很難承擔這個責任。”
“嗬嗬,巴基斯坦嗎?那兒婦女的地位可不高,聽說男人還能娶好幾個老婆呢。”我警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