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卷 七十六、嬉皮曼森(3 / 3)

曼森家族成員以20歲左右的青少年為主,尤以女性居多,活躍在一個農場山洞

19六九年,曼森創作了一首名為“曼森殺人王”的歌,想請音樂製作人特瑞?梅切爾為他錄成唱片,梅切爾拒絕了。惱羞成怒的曼森命令三女一男前往梅切爾的住所,“以最殘忍的方式處決裏麵住著的人,並且不能留下活口”。那時,梅切爾早已搬離原來的住址,新的主人則是波蘭斯基一家,陰差陽錯釀成了波蘭斯基慘案。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曼森家族”成員經過波蘭斯基家,遭遇了不公對待,曼森把這遭遇上升為愛、自由等的對立,憤怒的成員們當晚潛入住宅將裏麵的人全部殺害。

不難看出,有過悲慘童年經曆的曼森,世界觀和價值觀被嚴重扭曲,雖然他總是宣揚愛與自由,但其實他的內心隻崇尚暴力,他的表演天賦掩蓋了他冷漠殘酷的內心。一直以來他就沒有正常生存的手段,沒有受過足夠的教育,沒被愛和溫暖教化,他的世界裏隻有搶劫盜竊犯罪殺人,並以此為生。

另一方麵,幼小的曼森被姨夫虐待和折磨時,因為年幼尚需要寄人籬下的他,也許內心也曾不斷地詢問,如果世界上有神,為什麼神會這麼安排他的生活,為什麼神沒有救助他於水生火熱。一個無力的人在受過淩ru和虐待後,會無比地渴望力量感,向這個世界施以暴力和仇恨,所以成長後的曼森走上了犯罪道路。他甚至神化自己,賦予自己無上的神力,這種被扭曲的“拯救情結”正是他幼年內心虛弱的極端發展。他渴望被賦予的“神力”實際上隻有“暴力”,他所謂的愛與自由,是建立在犧牲別人的自由、幸福甚至生命的基礎上,他不過是披著一件偽善外衣的殺人狂魔,草菅人命,殘酷無情。

而那些聲稱渴望愛和自由等精神追求的年輕人,美國社會的動蕩導致他們內心的不安,同時又因正處在青少年時期,叛逆心理的發展加上曼森的蠱惑,使得他們淪為曼森殺人的幫凶,乃至直接cao刀者。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青少年處於心理的“過渡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管束,渴望自己被當成“獨特”“非凡”的成人來看待,但他們表現出來的方式卻是批判和抵觸,以此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證明自己的“成熟”。還有一種情況是,青少年如果感到受冷落,或受到家人朋友等外界的忽視時,他們也會產生叛逆心理,試圖用各種手段、方法來“求關注”,找到存在感。

這時老師、父母如果越管束越惱火,他們就會越反感抵抗,因此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逆反期”的心理、行為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會導致青少年產生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對抗等病態性格,使之信念動搖、價值觀扭曲、意誌消沉、生活萎靡等,甚至還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態心理轉化從而走向極端。

嬉皮士(hippies),原是指美國20世紀60至70年代反抗習俗和當時政治的年輕人,他們否定理性,強調本能,關注當下,以一種非暴力的方式表達對主流文化的不滿。他們尋找一種非唯物主義的生活方式,偏愛奇裝異服,常使用麻醉劑和吸食du品。嬉皮文化的核心就是:反叛與不滿。但是很顯然,曼森隻是利用了迷茫年輕人渴望特立獨行的叛逆心理,打著“嬉皮士”的幌子,空有愛和自由的口號,卻實質上通過精神洗腦、du品、性等控製他們,誘使他們誤入歧途,成為曼森的殺人工具。

印有曼森頭像的“曼森家族”內刊《生活》,曼森通過各種方式控製成員的思想

過去幾十年,曼森一直被關押在科克倫監獄裏。令人瞠目結舌的是雖然曼森身陷囹圄,無法露麵,但仍然有一批又一批的狂熱粉絲崇拜追隨他。《滾石》雜誌曾稱他是“世界上活著的最危險的人”。而更讓人吃驚的是,《滾石》雜誌2013年11月刊還爆料稱,曼森與年僅25歲的女粉絲斯塔墜入愛河,據悉6年前,19歲的斯塔開始給獄中的曼森寫信,至此二人經常書信往來,後萌生愛意。斯塔向《滾石》雜誌透露,她和79歲的曼森將在監獄中舉辦婚禮,正式結為夫妻。此消息一出又一次引發外界的極度震驚,也許正如愛因斯坦曾說過:有時我會困惑,究竟是我瘋了還是世界瘋了?

現年79歲的曼森,近日將與25歲的美女粉絲女友結婚

看完這起案件,我隻想說,當叛逆與空虛完全占據了我們的大腦,我們離殺人機器還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