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生,貞元年間,考舉進士,落榜回潯陽,途經商洛,適逢漢南節使入京會見天子,被官道的車馬所迫(才走小路),四外望去隻有蒼茫茫的山無窮無盡,不知道該到哪裏去。(有點迷路的感覺。)

當時天晚馬累,沒有仆人,隻見深深的荊棘,有殯宮(中型墳墓)在那裏。

李生於是就藏匿在那裏,節使已經過去,才向前去。

又不知道自己順著道走到了哪裏,就歎息說:“我寄宿在這裏,難道不是命嗎?”於是停留在了殯宮中。先拜謝而禱告說:“我家住在廬山,落第向南回家,到這被府公前驅所逼迫,既不能前進,又不能後退,這才來到這裏,鬼魂如果有知,希望能容納我一個夜晚的安歇。”接著四下閑看,當時風清月朗,即使郊野幾裏,都可以看見。

另有殯宮,在百步以外,仿佛看見一人,漸漸走近。

是一個女子,妝飾端整美麗,身高不足一尺(這是多高?‘七尺男兒’估計就是1.8左右),到殯宮南麵,進入墓穴中。

李生就去聽,聽到她說:“金華夫人奉告崔女郎,今晚風月美好,可以觀望,時機再難得到,希望稍微留作紀念。”

穴中應答說:“適值有貴客,住在我的館舍,我不忍心離去,就是一夕的歡愉,沒什麼值得惋惜的。”那人這才離去。

李生第二天到客舍打聽,有了解的人說,這是博陵崔氏女兒,跟隨父親做江南尉,到這而死,於是埋葬在那裏,李生很感激她,就用酒食祭奠後離去了。

【原文】李生者,貞元中,舉進士,下第歸潯陽,途次商洛。會漢南節使入覲,為道騎所迫。四顧唯蒼山萬重,不知所適。時日暮馬劣,無仆徒。見荊棘之深,有殯宮在焉,生遂投匿其中。使既過,方將前去,又不知道途之幾何,乃歎曰:“吾之寄是,豈非命哉?”於是止於殯宮中,先拜而祝曰:“某家廬山,下第南歸,至此為府公前驅所迫,既不得進,又不得退,是以來。魂如有知,願容一夕之安。”既而閑望,時風月澄霽。雖郊原數裏,皆可洞見。又有殯宮,在百步外,仿佛見一人,漸近,乃一女子,妝飾嚴麗,短不盡尺,至殯宮南,入穴中。生且聽之,聞其言曰:“金華夫人奉白崔女郎,今夕風月好,可以肆目,時難再得,願稍留念。”穴中應曰:“屬有貴客,寄吾之舍,吾不忍去,乖一夕之歡,不足甚矣。”其人乃去,歸殯宮下。生明日至逆族問之,有知者,是博陵崔氏女也,隨父為尉江南,至此而歿,遂槁葬焉。生感之,乃以酒膳致奠而去。出《宣室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