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的嶽寺後麵,有周武帝的帽子,那上麵鑲有一塊珍珠,大如瑞梅。

曆代都沒有把這顆珍珠當做寶貝。

武則天的時候,有一位士人經過嶽寺,見到這顆珍珠,開玩笑似的把它取了下來。天很熱,走到寺門的時候換衣服,把珠子裹在脫下來的衣服裏,放在金剛腳下。走的時候就忘記了帶上它。

第二天他便去揚州收債。

途中宿在陳留客棧,夜間聽到胡人鬥寶,他就拿著衣服出來看,於是就說了周武帝帽子上的那顆珠子的事。

幾位胡人大驚道:“早就聽說中土有此寶貝,我們正要去弄呢!”

士人說已經遺失了。

胡人都感到遺憾,說道:“如果你能把它弄到這兒來,我們一定重謝你。你現在到揚州去,要收多少債?”

士人說,要收五百千。幾位胡人便給了他五百千,讓他回去取那珠子。

他回到金剛腳下,珍珠還放在那裏,就帶回來見胡人。

幾位胡人高興得直拍巴掌。一連飲酒歡樂了十多天,胡人才談到買珍珠的事,問他要賣多少錢。他使了個大勁喊出一千緡。

胡人大笑道:“你怎麼汙辱這顆寶珠?”幾個胡人一核計,定價為五萬緡。

幾個胡人湊錢買下這顆珠子。又邀士人和他們一起到海上去一趟,看看此珠的真正價值。

士人就和他們一起到了東海上。

一胡人用銀鍋煎醍醐,又用金瓶盛著那顆珠子,放到醍醐裏重煎。

剛剛煎了七天,就有兩位老人領數百人,帶著許多寶物,來到胡人處,想贖那珠子。

胡人堅決不答應。過了幾天,又帶著寶貝來贖,還是不答應。

三十多天以後,那些人散去了。

有兩位龍女,長得潔白端麗,投到盛珠子的瓶中,龍女和珍珠混合成膏。

士人問:“那些要贖珍珠的都是些什麼人?”

胡人說:“這珍珠是貴寶,必須有兩個龍女衛護。諸龍愛憐女兒,所以才用許多寶物來贖。我所求的是超凡度世,難道還貪戀人間富貴嗎?”

於是胡人用膏塗腳,離開船在水麵上行走。

其他胡人紛紛說道:“我們共同買下這顆珠子,為什麼你獨占了好處?你走了,我們怎麼回去啊?”

那塗了醍醐的胡人讓他們用所煎醍醐塗船,說塗後可遇順風還家。

眾人照辦,果然如他所說。

不知他後來到哪裏去了。

【原文】鹹陽嶽寺後,有周武帝冠,其上綴冠珠,大如瑞梅,曆代不以為寶。天後時,有士人過寺,見珠,戲而取之。天大熱,至寺門易衣,以底裹珠,放金剛腳下。因忘收之。翼日,便往揚州收債,途次陳留,宿於旅邸。夜聞胡鬥寶,攝衣從而視之。因說冠上綴珠。諸胡大駭曰:“久知中國有此寶,方欲往求之。”士人言已遺之。胡等歎恨。告(“告”原作“苦”,據明抄本改)雲:“若能至此,當有金帛相答。今往揚州,所債幾何?”士人雲:“五百千。”諸胡乃率五百千與之,令還取珠。士人至金剛腳下,珠猶尚存,持還見胡。胡等喜扌卞。飲樂十餘日,方始求市。因問士人,所求幾何。士人極口求一千緡。胡大笑雲:“何辱此珠?”與眾定其價,作五萬緡。群胡合錢市之。及邀士人,同往海上,觀珠之價。士人與之偕行東海上。大胡以銀鐺煎醍醐,又以金瓶盛珠,於醍醐中重煎。甫七日,有二老人及徒黨數百人,齎持寶物,來至胡所求贖。故執不與。後數日,複持諸寶山積。雲,欲贖珠。胡又不與。至三十餘日,諸人散去。有二龍女,潔白端麗,投入珠瓶中,珠女合成膏。士人問:“所贖悉何人也?”胡雲:“此珠是大寶,合有二龍女衛護。群龍惜女,故以諸寶來贖。我欲求度世,寧顧世間之富耶?”因以膏塗足,步行水上,舍舟而去。諸胡各言:“共買此珠,何為獨專其利。卿既往矣,我將安歸?”胡令以所煎醍醐塗船,當得便風還家。皆如其言。大胡竟不知所之。(出《廣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