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國寺,是唐睿宗做相王時的舊官邸。
他登基以後,才在這裏建了道場。
他曾向寺中施舍一顆寶珠,下令用它鎮常住庫,說它價值億萬。
寺裏的和尚把寶珠放在櫃子裏,竟不認為怎麼貴重。
開元十年,寺裏的和尚為敬神敬佛捐款,開櫃看寶物,要把它賣掉。
見函封上寫著:“此珠值億萬。”
和尚們共同把函封打開,見珠子狀如片石。
赤色,夜間微微發光,光高幾寸。
和尚們議論道:“這是一個很普通的東西,怎麼能值億萬呢?賣一賣試試吧!”
於是就讓一個和尚到市上去賣。
試一試這顆珠子的價值。
過了幾天,有錢人打聽價錢,等到人家看了珠子,就說:“這是塊普通的石頭罷了,和瓦礫沒什麼兩樣,幹嘛胡亂要價?”
人們都嗤笑著離去。和尚也覺得不太光彩。
十天之後,又有問的,知道此珠夜間有光,有的出價幾千。
價格上漲了。一個月以後有一個西域的胡人,到市購買寶物,見到此珠便大喜。看穿衣打扮可知,此人是胡人中的富貴者。
胡人讓翻譯問道:“這珠子什麼價?”
和尚說:“一億萬。”
胡人擺弄了半天,戀戀不舍地離去。
第二天又來。翻譯對和尚說:“珠價確實值億萬,但是這個胡人客居大唐很久了,現在隻有四千萬,可以嗎?”
和尚挺高興,領胡人去見寺主。寺主答應胡人。
第二天,胡人交出四千萬貫錢,把珠子買去。
胡人還對和尚說:“我付的珠價實在是太少了,將留下埋怨的。”
和尚問胡人從什麼地方來,又問此珠有什麼用。
胡人說:“我是大食國的人。貞觀初年與大唐通好,我國貢來此珠。後來我國經常思念這顆珠子。征求能得到此珠的人,應授相位。征求了七八十年了,如今終於得到它了。這是顆水珠啊。每當行軍休息時,掘地二尺,把珠子埋進去,水泉立刻流出來。可供幾千人飲用。所以行軍總不缺水。自從沒了這顆珠子,行軍就愁沒有水喝。”
和尚不信。胡人讓他掘地埋起珠子,不一會兒便泉水湧動,水色清冷,嘩嘩流淌。和尚捧水嚐了嚐,才確信此珠靈異無比。
胡人就帶著珠子離去,不知去了何處。
【原文】大安國寺,睿宗為相王時舊邸也。即尊位,乃建道場焉。王嚐施一寶珠,令鎮常住庫。雲,值億萬。寺僧納之櫃中,殊不為貴也。開元十年,寺僧造功德,開櫃閱寶物,將貨之。見函封曰:“此珠值億萬。”僧共開之,狀如片石,赤色。夜則微光,光高數寸。寺僧議曰:“此凡物耳,何得值億萬也?試賣之。”於是市中令一僧監賣,且試其酬直。居數日,貴人或有問者。及觀之,則曰:“此凡石耳,瓦礫不殊,何妄索直!”皆嗤笑而去。僧亦恥之。十日後,或有問者,知其夜光,或酬價數千。價益重矣。月餘,有西域胡人,閱市(“市”原作“寺”,據明抄本改)求寶,見珠大喜。偕頂戴於首,胡人貴者也。使譯問曰:“珠價值幾何?”僧曰:“一億萬。”胡人撫弄遲回而去。明日又至,譯謂僧曰:“珠價誠值億萬,然胡客久,今有四千萬求市,可乎?”僧喜,與之謁寺主。寺主許諾。明日,納錢四千萬貫,市之而去。仍謂僧曰:“有虧珠價誠多,不貽責也。”僧問胡從何而來?而此珠複何能也?胡人曰:“吾大食國人也。王貞觀初通好,來貢此珠。後吾國常念之。募有得之者,當授相位。求之七八十歲,今幸得之。此水珠也。每軍行休時,掘地二尺,埋珠於其中,水泉立出,可給數千人,故軍行常不乏水。自亡珠後,行軍每苦渴乏。”僧不信。胡人命掘土藏珠,有頃泉湧,其色清冷,流泛而出。僧取飲之,方悟靈異。胡人乃持珠去,不知所之。(出《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