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一見不由大驚失色,這才知道他的武藝果然深不可測,俞大猷見此情形心中更喜,便命隨從將自己使用的長槊拿來讓他試用。

這長槊重四十多斤,鄔友仁將長槊接過放在手中掂了掂,似乎還是感覺有些重量不足,隻是不好說出來,於是便手持長槊舞將起來,這一番舞動眾人隻覺寒風如箭刺人肌膚,鄔友仁將這一杆長槊舞得是滴水不漏密不透風,以致周圍數丈之地沒有人再敢站在那裏,隻將眾將領看得是目瞪口呆昨舌難下,就連俞大猷雖說素來精通此技藝,此時一看心中也是稱讚不已。

待鄔友仁將一套槊法舞完,堂下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喝彩聲,俞大猷當即便問他道:“你可願入我帳下為國效力?”

鄔友仁聽罷微微一笑道:“若是給的官大就可以,否則的話恕難從命。”

俞大猷聽罷哈哈大笑,當場便封他做了千戶,能統兵千餘人。

鄔友仁沉思片刻便應允下來,隨即對俞大猷道:“我的行李還在船上,請允許我先回去一趟將行李取來。”

俞大猷答應了他,並贈送給他了一匹駿馬,還派了四個隨從和他一起回去。

鄔友仁謝過俞大猷,隨即牽著馬出了軍營,可剛跳上馬背就聽駿馬一聲長嘶,隨即口吐白沫倒了下去,鄔友仁跳下馬來,腳下大步流星行走如飛,任憑那四個隨從在後麵如何喊叫也不停留,頭也不回的一路直奔而去。

待四人策馬走近一看,發現俞大猷所贈送給鄔友仁的那匹駿馬已然被壓斷了脊梁骨,當場斃命了。

四人見此情形不由大駭,急忙快馬加鞭緊緊追趕,遠遠看見鄔友仁的身影就在前方,可是雖奮力策馬相隨,卻始終追他不上。

待一番追趕之後,不知不覺已到海邊,遙見一艘大船停泊在遠處,近岸則是一葉扁舟,舟上還有兩人,一見鄔友仁便劃著小周向岸邊靠來。

此時鄔友仁已趕到岸邊,見小舟離岸尚有兩丈餘遠的距離,當即收身提氣縱身一躍,如同一隻大鳥般飛上了小舟。

四個隨從也已趕到岸邊,見狀不由驚愕不已,半天都說不出一句話來。

隻見鄔友仁從船頭緩緩轉過身來,對著四人大聲說道:“實話告訴你們,我原來其實是寶山的官軍將領,因為犯了一點微弱的過錯而被上司所罷黜,後來便下了海做了流民(海盜),往來於海上已經二十餘年了,現在已為一島之主。

聽說俞將軍治軍嚴謹素有奇效,所以特意前來一看,今日得見果如其言,心中佩服不已。況且他能將我從一介平民提拔而為千戶,可謂慧眼識才,隻是與其讓我俯首於總兵之門,終不及在海外稱尊自在得多。現在我就要走了,請你們回去代我謝過俞將軍,並轉告他一言:我自此之後當逐一告知我的夥伴,隻要俞將軍在任一日,我們絕不敢以一矢相加,以此來報答他的知遇之恩。”

說完又向四人拱一拱手,就此轉身乘舟向大船而去。

眼看快到大船旁邊的時候,舟上二人呼哨數聲,隨聲從大船上呼啦啦出來了一百多號手執刀槍之人,個個一身黃衣黃褲精悍打扮,都畢恭畢敬的匍匐在船頭相迎,就像是在迎接王公貴族一般,一直待鄔友仁進入艙內,大船方才揚帆東去就此不見。

四人見狀瞠目結舌驚詫不已,急忙策馬轉身趕回軍營,將方才所見據實向俞大猷稟報,並轉達了鄔友仁臨別所言,俞大猷聽罷驚訝之餘滿心惋惜,連著幾日都鬱鬱不歡,為不能挽留住這樣的人才而痛惜不已。

後來俞大猷鎮守鬆江十餘年,鄔友仁等果然未曾犯過一兵一卒,終其任內海上也無烽煙之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