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支書生

清朝嘉善有個姓支的書生,康熙己酉年秋天參加鄉試回來,對好友顧某說:“我神魂恍惚,似乎有鬼祟隨身,想找某僧人去懺悔罪孽。”

顧某說可以,於是顧某邀來僧人一同去看望支生。

支生突然發瘋,說:“我含怨三世,今天才找到你。”

僧人問:“有什麼仇恨?”

對方說:“我前生是他的屬將,他為主將,姓姚,是朝廷顯要的親戚。他看見我妻子年輕美貌,便令我領兵出征,陷我於死地,企圖霸占我的妻子。我妻含恨自殺,一家骨肉分散。他後來死於忠義,我沒有機會報仇。他轉世後做了高僧又不能報仇。他第三世任宰相,有政績,福祿神都護佑著他,仍然不能報仇。今世本該科考有名,我等候了三十年,近來因他有jianyin婦女的惡業,被削去了官籍,我才有機會下手。”

說話時憤怒不已。

顧某勸解說:“冤仇宜解不宜結。”

那厲鬼回答說:“我恨難消,不想饒過他。”

支生竟顛倒而死。

某書生

貴州某生,參加科舉,屢試不中。

於是請張真人寫一疏章到天庭查問。

天神批示說:“此人應該考中,因yin嬸故,已被除名。”

真人從壇前起來告訴某生,某生說無此事。

於是寫牒申辨。神複批示說:“雖無其事,實有其心。”

某生這才悔恨莫及,因為少年時見嬸嬸美貌,偶然動了邪心。

◎清嘉善支某。康熙已酉秋鄉試歸。謂友顧某曰。吾神魂恍惚。似有祟憑。欲依某僧以懺宿孽。顧曰可。乃偕僧往視。支忽發狂。曰。吾含怨三世。今始得汝。僧問有何仇恨。曰。吾前生是其屬將。伊為主將。乃係勳戚。姓姚。瞄我妻少艾。著吾領兵出征。陷於死地。圖占我妻。妻自刎。一家骨肉星散。他後死於忠義。我未得報。再世為高僧。又不得報。三世為宰相。有政績。福祿神護之。仍不得報。今世該有科名。候三十年。近因渠又有淫業。削去文昌籍。才得下手。言時恨怒不已。顧曰。怨宜解不宜結。曰我恨難釋。不相饒也。支竟顛路而死。

◎貴州某生。屢試輒困。乞張真人伏章查天榜。神批曰。此人分當科名。以盜嬸故除。起語生。生曰無之。遂申牒自辯。神複批曰。雖無其事。實有其心。生悔恨莫及。蓋少時見嬸美。偶動一念故也。《壽康寶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