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接戰(3 / 3)

陳子壽腦子裏瞬間轉過多個念頭。

覆巢之下,沒有完卵。

雖說鄧複不讚同黃秉蒿、陳子壽出兵新渝,但形勢已是如此,也隻能先撐過這節再說。

“我在下塘溝北麵的斥侯皆沒,衛營校尉部署在小竹山南段嶺脊的望哨探得來敵,怕是這時再進入下塘溝南岸禦敵已有不及,”鄧複焦急的說道,“來敵人數不詳,但若我軍進兵新渝的消息提前泄漏,淮東從豫章調來的先部必是其騎營精銳。我們僅靠衛營幾千兵卒在小竹山以西的丘穀之間倉促布陣,怕是封擋不住其渡下塘溝而來的衝擊……”

鄧複所言不假,嶺脊上的望哨能用肉眼看到來敵的蹤跡,來敵必然已經接近下塘溝,而淮東又有六七百騎在下塘溝南,保護其渡溪的外側,他們想進到下塘溝南岸、利用下塘溝禦敵已經不及。

雖說他們在袁河以北、在小竹山西麓有七千兵馬,但都分散在小竹山西麓的諸嶺丘之間,展開縱深有二十餘裏。

散開的每一隊人馬,都在六七百人或千餘人左右。這種分散式的部署,是為了將昨天進入新渝的六七百淮東騎兵驅逐出去,防備其迂回穿插,以保護在沿袁河北岸前進的中軍主力側翼不受幹擾。

在這之前,這種部署很有效,畢竟他們麵對隻是六七百淮東騎兵,利用丘山、林穀、溪河的地形或進或退,可攻可守,可纏可打,但麵對更大股湧來的淮東騎兵,這種分散的部署就很致命。

很可能一支人馬等不得其他兵馬接近相援,就會給大股淮東騎兵圍上來打潰殲滅,活生生的給對方分而殲之的機會。

通常在這種狀況下,分散於小竹山西麓的人馬,應該立即往後撤出。

畢竟還有二三十裏的緩衝餘地,邊撤邊聚,撤到袁河北岸,近七千步兵,也能圍集起來。淮東以騎兵為主,但對聚集結陣、人數又多的步卒防陣,依舊難以猝然克之。

但這時,散在小竹山西麓的七千人馬,非但不能往後撤退聚集,還必須要阻止淮東騎兵接近袁河北岸——因為在袁河北岸的驛道上,袁州兵馬中軍主力近兩萬人,正以行軍陣列一線長蛇展開。

行軍陣列的最前頭,離新渝還有十三四裏,尾後更在十三四裏之外,陣列散得極快。

陳子壽一邊預測從北麵馳來的淮東騎兵人數,一邊回頭看袁河北岸的中軍,心焦如焚。

陳子壽也是征戰多年的宿將,雖說額頭冷汗直冒,心裏驚慌,但腦子還在思考,曉得中軍主力想要在淮東騎兵殺之前全麵避入新渝城肯定是來不及。

發現淮東騎兵的時機太晚,這時候還要強行入城,隻會引起大混亂,速度反而會拖延下來,不會快。撤退也不成,叫淮東騎兵在二三十裏之後,趕在天黑之前就能咬住他們。這時往西逃,在天黑之前,並沒有險峻地形可用來斷後,而且全軍士氣本來就弱,一逃,很可能會引起全軍大潰。

陳子壽一邊派人命令張雄山盡可能在小竹山西麓拖延淮東騎兵進擊的速度,一邊將行進中的中軍主力分作三截,前部一截立即加速行進,避入新渝城,中部一截,立即離開袁河北岸大道北進,填入小竹山西南麓就地結陣防守,迎擊淮東騎兵很可能隨後而來的衝擊,後段一截就地收縮結陣。

陳子壽也不去跟張雄山彙合,而是直接去西邊,與後段兵馬彙合,在赤土崗西南麓尋找險峻地形就地部署防陣。就算張雄山在小竹山西麓給打潰,等後麵的兵馬全部趕來,除前段先行避入新渝城防守的兵馬外,陳子壽還能在赤土崗聚集一萬六七千步卒。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