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浙西大旱(2 / 2)

故而在浙西出現一季絕收的大旱情之後,樞密院對待浙西的旱情,也是額外的緊張,先是三番數次的申令兩浙宣撫使司重視災情,最後還派在救災及民眾組織上有豐富經驗的孫敬堂去浙西救災。

林縛對孫敬堂提出兩點要求:一是不能叫無組織外流的災民衝擊周邊府縣,再一個不能叫人有人餓死。

孫敬堂的急函,除了對災情做出進一步的調查結論外,也開出一大筆的援災清單來。最根本的一項,就是要從外圍府縣調二百萬石米糧進入浙西,需要中樞為此撥三百萬銀元的救災專款。

換在舊時,三百萬銀元是一個大得叫人咬舌的數目。

兩浙宣撫使司以及按察使司,都在孫敬堂的急函上副署,林縛輕歎一口氣,說道:“又是三百萬銀元的額外花銷,林夢得大概頭發又要愁白幾根了……”

“本以為今年不打大仗,能緩一口氣,沒想到節餘下來的財力,又叫浙西大旱消耗幹淨,夢得公的心情自然不可能會好。”宋佳笑道。

“要是僅花三百萬銀元能將浙西的問題解決掉,支度司還是能勉強承擔的,”林縛說道,“不用加稅,也無需向淮東錢莊及殖商銀莊求助;浙西大旱,倒是好些人想看國公府的好戲,怕是要叫他們失望了……”

“上饒府也受涉及,官溪縣應處於旱災中心,但受災恰恰是二十餘縣裏最輕的一個,甚至有餘力向周圍受災縣供糧,看來築壩攔河一事,確實是大有裨益的……”蘇湄看著公函,說道。

官溪縣是上饒會戰的主戰場,為紀念此戰,才更名為官溪縣。

上饒會戰,林縛在杉溪上遊,攔河築壩,衝擊奢家在下遊所築的防線,開壩泄湖,將杉溪兩岸衝擊得麵目全非。

戰後,為補償地方,林縛專門給官溪縣拔出銀款,在杉溪上遊修造永備性的攔河大壩。

除了開墾更多的良田外,主要還是用攔河大壩及水庫的形式,以緩解杉溪兩岸澇季過澇而旱災過旱的嚴重問題。

攔河大壩在去年秋後就造成,今年正式啟用蓄水。

雖說浙西涉及到江西部分地區的大旱,從入夏時就顯示出威力來,但攔河大壩還是在旱災之前蓄下一定的水量,而不是叫這些水源白白的流入贛江、再流入鄱陽湖,叫官溪縣這次較為輕鬆的渡過最嚴重時的旱季。

隻是其他地方就沒有官溪縣這麼幸運。

造攔河壩,以改水文地理,調節旱澇,僅僅是古代水堰工程裏的一項;曆史要追溯的先秦時期,最著名的莫過於戰國末年的都江堰了。其時川西平原澇時水淹千裏,旱時又赤地千裏,在都江堰修造這後,才使得川西平原上近三百萬畝沃土,成為旱澇保收的良田。

浙西雖然處於南方,但澇時過澇、旱時過旱的情況也十分嚴重。其好就好在,周圍的浙東、浙北是糧食豐產區,故而每有災情,即使災民外流,浙東、浙北等府縣的承受能力也強,不至於引起大亂。

不過這次的浙西大旱,也是近百年來所罕見。

雖說孫敬堂這次從中樞請調三百萬銀元的救災款,從外圍府縣購兩百萬石糧進入浙西,當然不會憑白無故的發放給受災群眾。而是要拿這些錢糧在浙西修造水利、交通等公共工程,要受災群眾以工換賑,解決災後的溫飽問題,而這些大型水利、交通工程一旦修造完成,將能較為徹底的來改善浙西諸縣的基本麵貌。

有孫敬堂在浙西坐鎮,中樞能拔出三百萬銀元,周邊府縣也能保證有兩百萬石餘糧供應,浙西就不會出大問題,還能叫新政在浙西借這次機會更深入的紮根下去——林縛也鬆了一口氣,在孫敬堂的急函上簽署意見,連夜派信騎送往江寧,叫樞密院依製處置去。

新政,並不能一勞永逸的將末來可能會有的所有問題都解決掉,甚至新政本身會產生許多嚴重的問題。

林縛從來都不奢望一開始就有能力將所有的危機都事先消除掉,他最終的目的,也隻是要建立的一個有彈性的中樞政權,建立一個在麵臨重要災情及戰事甚至麵臨敵國舉國入侵時,有解決重大危機能力的、有彈性的中樞政權。

一個國家、民族要延續千年、數千年,不可避免的會麵臨各種各樣的嚴重危機,最為重要的是麵臨嚴重危機時的處置能力;從來就不存在一個能在一開始就把所有危機都事先掐滅的完美政權製度。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