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中) 如畫江山(2 / 2)

受武安國等升遷影響最大的是懷柔義學,原來各府、縣均有學校,京城雞鳴山下,有國學,科舉進士及第者多為國學出身。各府學每年向國學推薦學生,府縣幕佐散職也多出自官辦學校。明太祖認為北方淪陷於外族之手太久,人鮮知學,還特地派遣國學優秀生分散到各地教書。所以官辦學校一直是讀書人的首選,當官的終南捷徑。這次朝廷大肆表彰懷柔抗敵之功,除了武安國、郭璞、周衡等原來就是官吏外,得到官職的很多年青人都出身自懷柔義學。加上義學的學生即使考不上功名也能在各新興行業弄到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所以新年伊始,報名上義學的人幾乎把操場都站滿了。武安國等人有心推廣義學的教學方式,決定捐資將義學擴大,改懷柔義學為北平書院,以懷柔義學為本部,在北平、宛平等地設分部,老師和管理人員在原義學學生和社會各界中招聘。學校有固定上課地址,但校園不封閉,學生自己租住在學校附近的民宅和旅店中。有人建議把學校和百姓分隔開,以免降低了讀書人的身份,新任校長穆罕默德睜開眯著的眼睛,用另類的漢語低聲說道:“你們中國有一句話叫有教無類,學校的學生的行為,必然會影響到周圍的百姓,我覺得,這是推廣教化的最好方式。如果關起門來讀書,教出的全是一群不問世事的書呆子,那不是書院的宗旨”。

在等待徐達班師一同進京的這段時間,燕王朱棣忙著張羅著給父母的禮物。自己洪武三年被封為燕王,建燕王府,月前奉命之藩,是諸皇子中第一個未行冠禮(未成年)而提前到封地居住的一個。而目前父皇將整個北方防務都交給了自己,待遇之隆,恐怕比太子哥哥還多些。生母早亡,馬皇後待朱棣一直如己出,心懷感激的朱棣給父母選擇禮物時非常盡心。這些良苦用心裏麵,還包含著對武安國等人的一份感激。在懷柔的那些日子裏,朱棣理解最多的,就是商人的思維和公平交易。“武兄,我一定送一場大富貴給你和這些和我共同麵對死亡的兄弟,而你們,一定要助我建立像束赤王子和拔都王子那樣蓋世的功業,這,是我們的公平交易”!

禦林軍虎賁左衛現在都劃撥給了燕王,接到解散鄉勇的聖旨後,朱棣果斷的重金禮聘鄉勇們到自己的麾下,所以大部分鄉勇都歸入了北平衛。朱棣采納武安國的建議任命鄉勇們為教官,到各營中教導士兵們學習火槍、馬刀和三眼短銃的使用,以及正步、隊列等。新式的訓練使經過戰火洗禮的禦林軍虎賁左衛顯得愈發英武,雖然武器還沒有配備齊整,大多數人隻發了一把新式馬刀,但在城外迎接凱旋而歸的徐達時,不到四千的人馬氣勢依然不輸於隨徐達回來的二十萬明軍。讓徐達十分高興,大加讚賞。令徐達最感興趣的是新式的火槍、三眼短銃和火炮,“如果在出塞前老夫得到此物,任他脫古思帖木兒溜得再快,老夫也能把他捉回來,告慰我華夏祖先”,撫mo著武安國作為禮物給他的火器,徐達不無遺憾的說。

盡管如此,徐達心裏也明白如果沒有什麼意外的話,這是自己最後一次帶兵出塞了,皇上已經下定決心要把軍權交給自己的子孫,這一點徐達看得明明白白。他不認為蒙古人會就此屈服,和議不過是一種喘息的手段。隨著春來春去,蒙古駿馬會在草原上茁壯成長,蒙古武士也會再次再草原上馳騁。見識過中原繁華的蒙古人絕對不會甘心放棄每一個機會,他們很快就會卷土重來,駐守在塞外的璞英和郭英任重而道遠。“無論如何,自己這一代的任務基本完成了,今後的較量將是發生在兩國新生代之間”,徐達默默的想。對於朱元璋選擇的新生代,徐達很滿意。以朱棣的果斷加上武安國的機智和鎮定,配合郭璞後方支持,如果沒有外來摯肘,蒙古鐵騎恐怕再也不能踏入中原半步。

讓年青人早些鍛煉吧,英雄不會成長在女人的懷裏,寶劍隻有飲了敵人的鮮血才會發出光芒。在一起回京城的路上,一向話不多的徐達變得羅嗦起來,把自己平生所經曆的大小戰役,從前期準備到後期結束,喋喋不休的介紹給武安國等人,有心的朱棣拿著武安國發明的“毛筆”,工整的在紙上記下徐達的每一條經驗。隻有不願與朱元璋見麵而被郭璞硬拉著接受了官職的十三郎,抱著本胡商輾轉帶來的小說,在一邊聚精會神的看,武安國不認識上麵的拉丁文,但從十三郎的介紹中,他推斷出,那是但丁的《神曲》。(正史,但丁著於1307年到1321年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