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棋局(一)(2 / 3)

朱標低頭不語,趁父親轉身回座的時候滿懷歉意地看了武安國一眼,搖搖頭,露出是愛莫能助的表情。朱棣見話題談到了謀反案中眾大臣,趕緊插話道:“父皇,兒臣有一事要啟奏”。

“講吧,說過不是朝堂了,不必多禮。但若是重複昨天的求情就不必了,我已經說得很明白,老四,你剛毅果決,是個為將之才,想必不會說這無用之言吧”。朱元璋見兒子說話客氣,以為又是求情之事,心中約略有些不悅。

“不是,兒臣想向父皇辭行,明日就和武將軍乘船趕回遼東去”。朱棣笑著回答,突然轉變的話題讓所有人微微一愣。

“這麼快就急著走”?朱元璋有些意外,話語中露出不舍之意,兒子回來沒幾天,這些日子整天忙著平亂,父子之間都沒吃過一頓家宴。想到遼東戰局未定,曹振等人偷襲高麗王都也沒消息,的確需要派人去主持一下大局,微微頷首,曰:“遼東未定,你的確也該去了,朕再留平遼侯些日子,等此間事了,再派人去協助你”。見朱棣有些躊躇,知道他不願將武安國留下,朱元璋又替他分析道“遼東也不會出什麼大事了,湯老將軍足夠讓李成桂裹足不前。況且朕看那李成桂的樣子也不像真要過江。聽探子回報,高麗王大權旁落,朝政全由崔李兩家把持,兩家勢均力敵,互相忌憚,所有其朝中才沒出亂子。你們在遼東把崔家給打殘了,估計李家要有所動作,若不是無法向民間交代,我看這姓李的小子弄不好要演一出陳橋兵變給大夥看看”。

朱標、朱棣和武安國俱是一驚,三人從來沒有懷疑過李成桂明知難於過江還要屯傾國之兵於江上的目的,一直以為他要決一死戰,所以都認為朱元璋臨陣抽調震北軍回京過於魯莽。聽了朱元璋的分析,心中不由的打了個冷戰,國難當頭還要圖謀不軌,人性險惡如斯。

殊不知中華文化包羅萬象,自古以來在政治陰謀方麵獨樹一幟,比這陰險者比比皆是,在朱元璋這種帝王眼中,李成桂所作所為都是一眼就能看穿的小兒家家,根本不值一硒。

“謝父皇”,朱標和朱棣被朱元璋用活生生的例子上了堂生動的政治課,一起稱謝。武安國在一旁不禁為曹振的安危擔憂,如果現實真的如朱元璋所說,曹振的軍隊無異是給李家幫了大忙,免去了其親自動手所要承擔的道義上的責任。到時候李成桂振臂一呼,曹振的孤軍難免陷入高麗人複仇的海洋中。

沒等他開口說話,朱元璋卻像知道他的心思般說道:“間道滅蜀之計,本來不錯,朕以為靖海侯是知道輕重之人,到時自會見機行事。朕已經抽調山東、河北各地人馬到威海衛,做出隨時準備跨海東征的姿態。李家父子想趁火打劫,也應該掂量掂量,哼,在朕麵前耍小聰明,沒那麼容易”。最後一句特意加重了一下語調,讓聞者心頭一凜。

“父皇聖明”、“皇上英明”,此刻武安國對眼前這個皇帝的佩服如滔滔江水,要沒些本事,朱元璋也不會從數十路義軍中脫穎而出,登上皇帝寶座。他自己也不會被玩弄於股掌之間,做事縛手縛腳。

“父皇,兒臣這次去遼東主要是和各個部落會盟,遼東除了蒙古、高麗、女真外,還有二十多個不同的族群,原來大家都稱他們為女直,其實差別很大。兒臣派陳士泰和蘇策宇去聯絡他們,約他們今年中秋遼陽會盟,共尊父皇為天可汗。剩下時日不多,趁這兩天海上南風,兒臣需要乘快船趕過去”。朱棣把話引回主題,距中秋僅剩二十多日,需要抓緊時間,他不能再在京城耽擱。

“噢,天可汗,想不到朕還要做眾蠻夷的頭,這個稱呼好,天可汗,天下人的可汗”,朱元璋大樂,老四就是老四,做事總能匪夷所思地讓人開心。“去吧,小心安全,朕把你的護身符平遼侯給留下了,你自己照顧好自己”,說到這裏,終究於心有些不忍,若不是武安國兩度舍命相救,自己就再也見不到這個兒子了,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把武安國留下來,又叮囑道:“你們震北軍的鎧甲是天下無雙的,出門時多穿兩層,那鎧甲比為父當年上陣時的鎧甲輕多了,別嫌重。等你從遼東回來,咱們一家再聚,為父去年答應眾臣平了遼之後,在中華門上喝酒的?”又想到去年的送燕王出征時的諸臣有一半去了監獄,不覺有些黯然。

“父皇,兒臣以為那遼東之地,我漢人太少,雖然趕走了高麗,保不準何時又興起一個族群,這樣一來我們純屬為人作嫁衣,所以還得想想治理遼東的辦法”。

“這倒是個難題,移民太傷百姓,你不是把地賣給百姓了嗎,難道人還不夠”,朱元璋皺了皺眉,先前隻想收複漢唐舊地,的確沒考慮收複之後如何。

“是賣了一些,但去的都是農夫,讀書人嫌那是苦寒之地,去的很少。過不得幾年,兒臣恐怕那些百姓自己都不知自己是哪族了。真正占住這些地方,讓蠻夷仰慕我中華教化,還得有讀書人幫忙。非但如此,將來蒙古臣服了,也麵臨這個問題”。朱棣侃侃而談,關於如何治理遼東,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讀書人,讀書人都嬌貴,朕也不好太對他們無禮,這真讓朕有些為難了”,朱元璋皺著眉頭,陷入了沉思。

看我的,朱棣有些得意的向武安國使了個眼色。武安國心下雪亮,當即明白他要幹什麼,凝重的臉上不由得帶出一點喜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