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台唱戲?叔,醫府這裏有什麼戲可唱?最大的買賣,也不過是建材買賣而已!”
在醫府的建設上,李誠有真的很難衍生出建材之外的其他商機,即便有,也是大成叔口中的細小買賣,難道還能通過為醫府的這些學生做衣服、做飯來掙大錢嗎?
至於打醫府學生的主意,李誠有還沒有那麼大的野心,藥材市場有錢就能擠得進去,但郎中名醫們的杏林,沒真本事是擠不進去的。
除了建材跟醫藥,李誠有真的很難衍生出其他的想法跟主意,他不是李大成,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少年人,能讓祛瘟堂、大成公運行的井井有條,已經是難能可貴了,自己這個大侄子付出了多少,李大成這邊是有數兒的。
“你的想法也不錯,除了建材跟未來的醫院,這醫府現時還真沒什麼大買賣的。
說是搭台唱戲,不如說是借台唱戲,之前我將籌建醫府的事兒,交給李鴻章,算是做錯了,但沒有籌建醫府的這些官員胡鬧,我也想不出借台唱戲這茬,這也算是失之桑榆收之東隅吧!
誠有,我來問你,這大清的大商家,你知道幾個?”
想到了大侄子的不易,李大成也出言勉勵了幾句,有些時候訓斥是動力,但更多的時候,勉勵才是動力,做事得不到應有的回報或是讚賞,許多人都要心灰意冷的。
而年輕人尤其如此,付出辛苦卻得不到認可,是許多年輕人自暴自棄的主要因素,望著聽了讚許之後,一臉笑意的大侄子,李大成覺得讚許的話沒有白說。
勉勵了一下大侄子,李大成才慢慢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想出借台唱戲這茬,還真是籌建醫府的官員們給李大成的思路,大清這些官員,對於大多數商家來說,就是害蟲,雖說商場之中,不乏官商勾結的髒事兒、爛事兒,但絕大多數商家,對於官場中人,還是敬而遠之的。
這是一個可以團結的大勢力,農乃國本這話不錯,但商乃國本也說得通的,大清皇權不下縣,這就為底層留下了很多的權力真空,商家們是可以觸碰這一領域的一大階層,整合好了商場,清廷算屁?
雖說是在跟大侄子交底,但李大成這邊也不是純粹的將自己謀劃的東西說出來,互動一下更有利於李誠有接受這些超前的想法。
“若說官商,自然是做生絲的胡雪岩,做輪船、鐵路、電報的盛宣懷,做紡紗的南方狀元公張謇。
若說民商,老派的是晉商、徽商,新派的蘇浙商家,這些人不勝枚舉的。
還有就是以張弼士為首的南洋商幫,這些人多半都是潮汕商家。
前次祛瘟堂賣藥,我按著叔的說法,在南邊收了一大批積壓的茶貨、生絲,叔,莫不是咱們也要在南邊做茶葉生絲的買賣?”
山西商幫、徽州商幫、陝西商幫、山東商幫、福建商幫、洞庭商幫、潮汕商幫、江右商幫、龍遊商幫、寧波商幫,大清數得上的十大商幫,各有各的買賣,雖說有不少交叉的地方,但各自的特點也是極為明確的,通過這些商幫,都可以大致看出大清的大宗貨物買賣的規律。
以國內的大宗貨物來看,南方的大商幫,多半都有絲茶瓷器的跟腳,北方的大商幫多半做南貨北運以及糧食買賣。
通過這些個大商幫,大清的大宗貨物也就有了清晰的脈絡,無非就是絲、茶、瓷器、糧油、布匹、鹽貨、土產、礦產這幾大類,絲、茶、瓷器、糧油、礦產出口的數量不少,但大多還是原材料的出口,鹽貨、土產大多自產自銷,布匹多賴進口,這裏麵的買賣在李大成看來,太大太大。
李誠有一句話說到絲茶買賣上,李大成笑了笑,看著大侄子就不說話了。
“叔,我哪說錯了?”
看著大成叔臉上的笑意,李誠有知道自己說錯話了,但哪錯了,他一時還沒想到。
“想想祛瘟堂的事兒,再想想絲茶,你插的進去嗎?”
祛瘟堂引起的南方藥材大戰,硝煙還未散盡,李誠有這貨就又不長記性了,藥材大戰李誠有能獲勝,除了資金之外,就是藥材市場多以產地為主的,在原材料上沒多少大商幫的跟腳,還有就是鼠疫的原因,若是沒有這三個原因,李誠有想建成祛瘟堂,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