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爺請說,其行洗耳恭聽。”
“洗耳恭聽倒不必,隻是個想法而已。
咱們以建別院的形式讓商人報效如何?”
李大成的說法,也就是後世捐資助學平常用的手段,冠名權而已,隻是他不知道該怎麼跟顧其行說明白這事兒,隻能慢慢的試探著說。
“別院?二爺的意思,是讓商人出資建造別院,他們可以住在這裏,而醫府也可以使用這些別院?
這個法子不錯,隻是別院不屬於醫府,以後難免要受製於人的。”
顧其行的理解大體差不多,但根本還是不對,商人出錢獲得的隻是一個冠名權而已。
“住?自然是不可能的!
捐資建別院,咱們隻能許給他們兩樣東西,一是別院的名號,第二在別院之中請名人為這些捐資的商家刻碑立傳,就這兩條別的沒有了。
咱們能保證的隻有,醫府不倒別院不塌,任何人不得改掉別院的名號,也不得損毀別院的石碑,名在別院在,誰要是想改名,先毀掉別院再說。
興許這些別院,就得跟孔府、孟府一樣傳承千載,這樣的條件,怕是足以讓一些大商家,一擲千金、萬金了吧?”
立功立德立言,這是大清許多人都邁步過去的一道坎,李大成算是看明白了,有些時候,一些虛妄的東西,足以讓很多人傾家蕩產而無怨無悔的。
“二爺高明,若如此,其行覺得,百萬以上的別院,應該可以有那麼八九座的,這樣咱們這邊的資金壓力就銳減了。
我看不如這樣,咱們也別給他們什麼桎梏了,從出資、設計到建造,可以全程讓出資人安排,這樣更好一些。”
顧其行比李大成還熟悉大清的人性,李二爺拋出這個噱頭,可謂是撓到了許多大商家的癢處,前明的沈萬三捐資修城不就是最好的例證嗎?
“還有!
這捐資的範圍,咱們也不能隻局限在大清,可以放眼世界嘛!
經過前次鼠疫之後,列強各國都把目光放在了中醫身上,他們必然跟咱們一樣也要派留清學生的,僅這一點,就足以使許多外洋大商,出資醫府嘍……”
籌建醫府之初,李大成就有訛詐洋鬼子們的想法,這幾十年,洋鬼子在大清掠奪了太多的東西,殺過去之前,讓他們還些債,也是分數應當的。
“二爺,這個時候,引入洋鬼子隻怕不妥吧?”
解決醫府的資金問題,雖說重要,但也要分內外的,顧其行這邊的想法是怕洋鬼子們借財力壓住大清的商家們,那樣一來失的就是國體了。
“有什麼不妥的,此事在京師早已有了定論,隻是你們不在乎而已,洋鬼子真要插手醫府,朝廷也真沒轍。
堵不如疏,但有些事兒咱們要說好了,醫府三百裏之內不準建造教堂之類的建築,誰違反了,建起來也得給他扒了!
那些不知死的,要是敢派傳教士過來以身試法,咱們也沒二話,來一個殺一個!振威軍不怕鬧教案!”
建造醫府,李大成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弘揚中醫,二是改進中醫也就是進行中西醫的結合,但這也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不能在醫府設立教堂,西方的文化侵略是極富攻擊性的,兗州府這地方是儒教聖地,有些事兒李大成不支持也得支持的,畢竟隻要是中國人,就脫不了儒教的影響。
“成了!老顧,這事兒就按二爺的意思來,管他中西內外,咱們爺們不怵,該打就打、該殺就殺,沒什麼的!”
有了桂順拍板,顧其行這邊也就不再多說什麼了,李二爺謀事滴水不漏,想必這次也是一樣的。